图①:内蒙古高院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会。朱瑞卿 摄
图②: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法官在线开庭审理一起借贷纠纷案件。朱瑞卿 摄
图③:乌拉特中旗法院开展“当好宣讲员,让党的二十大声音传遍草原千万家”主题党日活动,为牧民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赵晓东 摄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内蒙古法院始终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与发展大局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做好法治保障,努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具体实践中,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交出合格答卷。
政治学习不断档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就全区法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各项工作进行部署。会上,内蒙古高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宗仁强调,全区法院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培训、宣传宣讲,确保干警全面准确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法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内蒙古各级法院闻令而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2022年11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宣讲团成员、教育厅党组书记黄雅丽为全区三级法院干警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主题宣讲。全区法院1.1万余名干警采取“现场+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学习。干警纷纷表示,将继续在增强学习实效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乌拉特中旗人民法院党总支联合基层法庭党支部,赴巴音乌兰苏木努和日乐嘎查,开展“当好宣讲员,让党的二十大声音传遍草原千万家”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党员干警把《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手册赠送给牧民群众,并与他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分享交流学习感悟。
陈巴尔虎旗人民法院针对本地区蒙古族群众地域生活特点,走进蒙古包,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印刷成蒙汉双语彩色图册,用接地气的方式向牧区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牧民群众“听得清楚”“看得明白”。
内蒙古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蒲伟刚表示,全区法院将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努力把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落实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具体实践中。
云上开庭不打烊
“原告、被告、第三人及双方诉讼代理人都进来了吗?现在能看清画面,能听到声音吗?”
“可以看清,能听清,没问题。”
“好,现在开庭!”
随着承办法官敲响法槌,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在线开庭审理。正镶白旗人民法院通过“云上法庭”多方连线,实现“无接触”开庭审理。庭审中,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书记员同步记录、音频视频同步存档,整个过程规范有序、层次分明。庭审结束后,双方当事人通过“笔录在线确认”功能查看庭审笔录并使用电子签字确认。
内蒙古法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力发挥线上审判执行“云上法院”的作用,建立700个“云上法庭”,全部具备庭审语音识别、录音录像、庭审电子档案、庭审过程指引等功能,为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便利。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线上诉讼服务平台参与诉讼活动。全区123家法院全部实现“一站式”在线诉讼服务。开展“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操作使用视频培训,引导干警快速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全区法院5000余名干警参加培训。综合运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云上法庭”、“云上会客厅”微信小程序、12368热线等载体,积极与当事人沟通,引导当事人线上立案、线上调解、线上开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
为进一步完善诉讼服务,内蒙古法院有针对性地对12368诉讼服务热线进行升级,实行“一号呼入”“人工转单”,增强诉讼群众线上服务体验感。全域推广区块链技术,建立“内蒙古法院区块链证据核验中心”,涵盖61个数据上链节点和应用场景。截至目前,累计上链存证883.6万件,上链核验证据8570次,电子送达司法数据上链100%,实现了从推广覆盖面、应用场景设计、证据验核次数、制度建设等全面推进。在社会面推广“一点存”“电子签”等区块链应用,倡导科技助力群众走向信用社会。据第三方机构评价,内蒙古法院区块链司法应用在全国领先。
繁简分流不积压
2022年以来,内蒙古法院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紧紧抓住审判执行第一要务,以“蒙马奔腾”行动为核心,连续开展“提质增效年”“巩固提升年”等活动,政治生态持续优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民举措不断完善、审判质效持续向好、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2022年,全区法院上下勠力同心,办案质效取得历史性突破,结案率排名跃升至全国第7位,案件结收比全国排名第1位,一审服判息诉率全国排名第10位。
数字背后是无数干警的心血和智慧。内蒙古法院以提升审执质效为目标,按照“指标+机制”双向促进的工作思路,狠抓诉讼、执行、长期未结三个源头治理,完善均衡结案、繁简分流、适法统一、案件评查、数据质检五个机制,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工作格局。
为防止因片面追求高调解率而造成大量案件涌入执行程序,内蒙古法院设置民事案件调解后申请执行率指标,引导调解员、法官在调解时加强对当事人履行能力和案件即时偿付可能的关注,把执行工作前置处理,不仅减少了对执行工作的影响,也大大提升了执行到位率。
针对长期未结案这块“硬骨头”,内蒙古法院建立台账管理机制,追溯案件流程节点,梳理、汇总长期未结案件清单明细,分析未结原因,一对一制定工作措施,明确结案期限。目前,5家中院及辖区超三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清零,4家中院及辖区长期未结案件实现负增长。
怎么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让速度更快?“繁简分流+线上办案”发挥了大作用。全区各级法院以完善“智能识别为主、人工识别为辅”的繁简分流机制为抓手,把适合案件精准导入速裁“快车道”,以小额程序、要素式审判、当庭宣判三大引擎为驱动,划定31天“速”裁红线,大大提升了结案速度。充分运用智慧法院成果,“网上立案—在线调解—互联网庭审—电子送达”等全流程模式,跑出司法“加速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诉讼权益。
“我们的努力目标是让‘结’和‘收’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内,这样法院就能不积压案件,老百姓能够尽快从纠纷的影响中‘解脱’出来,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真正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内蒙古高院审管办副主任段耀宇信心满满。
全力执行不止步
“法院同志,请你再给我把这个房顶细节拍一下。”
“微信已经发送,请您查收。”
“谢谢法院同志,办证、缴税、房屋腾退的事儿都说得明明白白。我和家里商量过,准备拍了!”
近日,卓资县人民法院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成功成交一笔金额高达300万余元的“大单”。法院通过电话描述、微信解答、短视频看样等“零接触”方式,向竞买者详细介绍拍卖房产状况,并对证件办理、缴纳税费、竞买不成功保证金如何退还、房屋腾退等问题一一解答,既打消了竞买人的顾虑,也满足了竞买者“足不出户、居家看样”的需求,促使案涉房产顺利拍卖。
全区法院执行干警充分利用“智慧执行App”开展线上执行工作,网络查控、案款发放等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不少诉讼案件当事人眼里,“执行到位了才算赢”。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内蒙古各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决策,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部署,积极探索破除执行难顽疾的新路径、新方法,全面推进执行工作体系和执行工作能力现代化,频频放“大招”,全力让更多当事人拿到执行款。
“是‘执行110’吗?我现在找到被执行人夫妻俩了,他们在河北省任丘市一个门窗厂打工。欠我的钱都好几年了,一分钱都没给。你们能去抓人吗?”
近日,开鲁县人民法院接到了这样一个财产线索举报电话。执行指挥中心立即将警情派发给承办法官。经过10多个小时、1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执行干警于接警当晚到达河北省任丘市,找到了被执行人,告知其应履行的还欠款义务。但被执行人仍拒绝履行,执行法官遂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拘传措施。最终,在干警的反复劝解下,被执行人同意筹措10万元先行给付申请执行人,其余款项分期履行,申请执行人表示同意,双方签订和解协议。至此,这件长达5年的欠款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执行110”是内蒙古法院参照公安机关110接处警模式,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建立的一种高效集约处置财产线索等紧急警情和受理查询、投诉等一般警情的执行机制。通过“执行110”,内蒙古法院不断积累处置紧急财产线索经验,全力打通人民群众和法院执行部门之间“最后一公里”距离。
内蒙古法院与住建、公安等10余个部门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人口信息、住房信息、车辆轨迹等信息均可“线上”查询,有效破解查人找物和财产变现难题。依法制裁拒不执行生效裁判的犯罪行为,并联合工商、金融等部门构建信用惩戒网络。与自治区发改委信用信息中心联网,通过“信用内蒙古”平台将失信名单嵌入执行联动单位工作系统,进行联合惩戒,深入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内蒙古高院还与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检察院、自治区公安厅联合出台《关于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法院开展执行工作的意见》,在综合治理上持续发力。
用有力监管倒逼司法公正。内蒙古高院自主研发上线可视化监管平台、执行实体化平台、案款职能监管平台等系统,实现对消极执行、拖延执行行为的有效监管。以标准化质量监督管理为抓手,统一规范财产调查范围,统一格式化约谈笔录和终本结案文书,统一终本案件结案标准,通过案件质量监督专员、执行局局长和审管办三重把关,促使终本程序合规合法。
“蒙古马精神”为新时代内蒙古各族人民“筑梦边疆”“尽责圆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弘扬“蒙古马精神”的生动实践下,内蒙古各级法院政治生态持续优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民举措不断完善、审判质效持续向好、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内蒙古法院将始终秉承为民初心,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用司法为民诠释担当使命,不断传递司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