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人民法庭根基 彰显司法为民本色
2021-10-08 09:10:5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晓芬
 

  人民法院要严格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以坚持“三个便于”为导向,立足于加强法庭管理、司法改革、工作考核、后勤保障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更加注重强基导向,努力提升司法水平,为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三十五条,围绕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提出了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的若干具体要求,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法院要严格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以坚持“三个便于”为导向,立足于加强法庭管理、司法改革、工作考核、后勤保障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强基导向,努力提升司法水平,为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首先,要以坚持“三个便于”为导向,进一步体现人民法庭贴近群众的特点。“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法庭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第一线、服务人民群众最前沿,要坚持以“三个便于”为导向,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之事,让司法为民以最直观、最生动、最快速的方式得到实现。

  “三个便于”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召唤,对于推动人民法庭工作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个便于”立足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是将司法为民写进人民法庭工作的真实写照。二是展现了回应社会关切的鲜明态度。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日益增长,凸显出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性。三是展示了司法为民的锃亮底色。人民法庭通过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开展跨域立案诉讼服务、完善直接立案机制等举措,用行动解决百姓诉讼难题,赢得民心。

  其次,要以坚持“三个服务”为重点,进一步突出人民法庭精细服务的职能。服务,既是人民法庭永恒的工作主题,也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人民法庭要以坚持“三个服务”为重点,突出全方位精细化服务的职能。

  一要突出服务工作全局的职能。在“三农”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重心下移的时代背景下,要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以夯实社会治理法治根基的宽阔视野,把人民法庭工作放到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作出贡献。

  二要突出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能。新形势下,人民法庭要紧扣“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要求,在司法领域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发展。为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要依法惩处涉重要农产品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处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纠纷,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农业生产经营规范有序。为服务维护农民权益,要依法妥善处理涉村民自治纠纷案件,依法审理农村土地纠纷案件,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要依法审理涉土地经营权抵押权、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等纠纷案件,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为服务建设文明乡村,要推动农村家事、邻里纠纷的源头化解,依法治理干预婚姻自由等陈规陋习。要立足司法职能,引导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三要突出服务基层治理的职能。加强人民法庭工作,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其一,要建立矛盾纠纷分类处置机制。通过立足人民法庭职能,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针对具有发生纠纷潜在风险的社会问题和已经发生矛盾纠纷的社会问题,要进行分类处置;对审执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要通过适当方式反馈给党委政府,推动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其二,要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与基层党组织等的对接,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平台,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化解。要建立以人民法庭为支点,精准对接村委会等基层治理力量的矛盾纠纷预防治理机制,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四要突出服务群众需求的职能。“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人民法庭不仅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是点燃基层法治火种的“火炬手”。既要积极开展现场普法活动,通过巡回审判、公开审理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基层群众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又要加强在线法治宣传教育,通过重大案件信息发布、典型案件报道等形式,引导人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融入群众血脉。最后,要强化司法裁判的法治教育功能。裁判文书是普法宣传的活教材,具有鲜明的法治教育功能。要提升裁判文书质量,加强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让裁判文书成为人民法庭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

  最后,要以坚持“三个优化”为着力点,进一步展现人民法庭稳步提升的工作质效。微光成炬,星火燎原。截至今年8月,全国实际运行的人民法庭已有10145个,人民法庭司法服务实现全覆盖。探索与创新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要抓住三个突破口。

  一要突出人民法庭布局的时代性。当前,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在设立人民法庭时,要综合考虑城乡差异,坚持问题导向,区分城区法庭、城乡结合法庭、乡村法庭,优化人民法庭区域布局。比如,调整法庭辖区范围,均衡城乡配置比例,提高法庭有效利用率。

  二要提升人民法庭工作的先进性,全面提升诉讼服务能力,大力推广应用在线诉讼。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近年来人民法院释放的重大司法红利,要进一步加大应用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推动互联网司法全方位转型升级,此后也要持续加大在线诉讼在人民法庭的推广应用力度,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三要确保人民法庭工作的高质效。其一,要实现人民法庭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建立符合人民法庭实际的审判监督管理机制,探索完善符合实际的审判团队组建和运行模式。比如,设立家事、道交、劳动、金融、环境资源等案件审判团队,集中攻坚特定类型的案件。其二,要调动人民法庭干警的积极性,探索建立新进干警法庭锻炼机制、人民法庭庭长优先晋升机制、长驻法庭干警优先提拔机制等制度,激发法庭干警的责任感、尊荣感和使命感。其三,要提升人民法庭干警的专业性,强化人民法庭工作培训的精准性,全面提升法庭干警依法履职能力。其四,要布好人民法庭廉政风险防控网。人民法庭干警身处审判执行一线,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交往最直接,更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要把警示教育常态化进行,增强干警纪律观念,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细流,汇成大河。《意见》的出台昭示着,人民法庭建设和发展的春天已然到来。各级法院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牢记“国之大者”,夯实人民法庭根基,擦亮司法为民底色,为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