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通过办案经验积累才成为人们仰慕的审判专家。对法官而言,剖析、研究个案,就是汇聚不同视角进行交流融合的过程,多多益善的案例则是法官裁判智慧的结晶。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者,裁判案件时肩负着代表国家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的光荣使命。
司法实践中,法官在适用法律条文裁判具体案件时,若遇到法律漏洞或者法律规定不明,经过解释仍无法得出裁判的结论,此时法官应另辟蹊径,通过适用法律原则的方式解决纠纷,如我们可以适用民法规定的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绿色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处理民事案件。应当说,法律原则往往是天理与人情在法律文本中的集中体现,每项法律原则无不浸润着天理与人情的内在结合。
作为法官,我们在裁判每一个案件时,时常会遇到天理、国法与人情的调适或者说平衡问题。在法治现代化的今天,具体案件中如何妥当化解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时刻刻考验着法官智慧。我们常说法律是相对稳定的,而生活是多彩丰富的。立法本身是一个持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至今并不存在完美无憾的法律。在可预见的长时间内,法官在裁判时都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局限于法律,法律之外尚需考量的因素必然涉及天理和人情。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量庞大的个案,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是案例的源泉,法官则是经典案例的精心收藏家。法官通过日积月累的办案经验才足以成为人们仰慕的资深法官或者说审判专家。对于法官而言,剖析、研究、讨论各类型案件就是汇聚不同视角进行民事、刑事、行政、执行不同业务“条线”交流融合的过程,也是搭建集体研判平台的良好学习互动方式。多多益善的“案例”就是司法最好的经验总结和研究硕果。
我国审判机构成熟的案例遴选机制,恰好让纷繁案例中的精髓得以呈现。纵览我国各层级的法院,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到各类权威审判指导丛书,加之各级人民法院每年都会发布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虽不同于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但作为一种学习参考案例,经过裁判者和专业研究者的层层筛选,为我们审理案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教科书般的启迪,在某种意义上讲,典型案例对提高司法公信力、统一裁判尺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身为法官,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典型案例是法官智慧劳动成果的结晶。它让人民群众逐渐消弭日常对法律认识的定向为刻板、冷漠的思维印象;更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以具体的案件为载体感受到抽象的“法”既无处不在处处在,又无时不有时时有;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何谓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自由。每个案例就是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顺应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呼声,彰显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尊严和权威,凝聚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力量,展现了新时代法官的责任与担当、奋发与作为。
总结归纳发布典型案例,可以聚焦关注对审执案件的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供审判执行业务部门参考学习;还可以通过普法引导、示法引领,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真实、鲜活与生动,感受到法律人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所做的奋斗和努力。
法律是抽象的一般社会行为规范,从法律到个案,法官必须经历“认定证据”“寻找事实”“寻找法律”“作出裁判”的阶段,法官适用法律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司法决策过程。记得一位法学家说过:法律源于生活,法律的活力源于案例,又为生活提供规范,案例是生活的最生动体现。只有根植于基层的案例,法律和法律理论的发展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本土资源的供给,切中有生命力的真问题,扎根在中华大地。法官的责任就在于把公平正义传递给社会,把学习的法律知识,感悟的实践经验,用在每一个案件中,平等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用自己的司法智慧诠释法律的本质,展示法官的品格,让百姓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和力量。
相信我们法律人用每一个典型案例讲述的每一个审判执行故事,将“案”尽其用启发人之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以此鞭策法官同仁携法远行;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司法带来的新挑战,我们将砥砺前行,坚持平等保护、意思自治、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的原则,找准利益平衡点,在不减损程序权利的前提下,依法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冲突,展现中国法官的司法智慧,给社会贡献出更多的经典案例,使人民群众从司法案例中感受到法官的裁判智慧,让我们既脚踏司法案件的实地,亦仰望法治成果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