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介绍

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2019年审结案四十七万余件

2020-04-21 23:11:34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作者:乔文心
 

  4月2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9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2019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副院长、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罗东川,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林广海,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王闯出席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意见》,是最高人民法院按照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举措新要求。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和10大案件、50件典型案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全面介绍中国法院过去一年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进展。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日臻完善

  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81793件,审结475853件,同比上升44.16%和48.87%,审判质效进一步提升。

  江必新介绍,一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取得新的成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进一步健全,已形成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知识产权法庭、32家高级法院、3家知识产权法院以及部分中级、基层法院组成的知识产权审判新格局。

  发布会上,罗东川向记者展示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一年来的“成绩单”。罗东川表示,知识产权法庭工作有四方面的特点:在案件审理方面,把统一裁判标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一年来共受理专利等技术类案件1945件,审结1433件,其中二审案件1174件;在审判机制创新方面,坚持“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如探索建立专利民事与行政案件协同审理机制、建构技术类知识产权审判格局、建立统筹联动机制等;在保障创新方面,有效服务保障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依法支持权利人诉请的案件占比61.2%;在对外交流方面,加强与国内外各界沟通交流,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共同体构建,充分展现中国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量整体提升

  江必新表示,一年来,人民法院审结了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有效提升了专利授权质量;依法遏制商标注册恶意申请,积极划清商业标志的界限;对恶意取得的知识产权依法不予保护,倒逼知识产权授权质量的提升。

  谈及疫情期间出现的恶意抢注商标、扰乱商标注册秩序和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林广海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案件裁判、司法政策、价值引领、案件指导、共建共治等措施严格规制恶意抢注商标行为。今天发布的《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对恶意抢注商标的规制力度。人民法院将进一步畅通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研究将不诚信诉讼行为人纳入全国征信系统,形成共建共治的威慑力。

  由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也被称为创新的“晴雨表”。王闯表示,知识产权法庭积极服务和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强源头保护、分类保护、市场保护、程序保护,确保授权质量,顺应创新规律,实现市场价值,使司法救济更加及时和高效。2019年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案件,覆盖医药、生物科技、网络电缆、大型机械、智能输入法等技术领域,通过案件的审理有力地激励了科技创新。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今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健康中国”。人民法院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江必新表示,保护知识产权是通过创新型国家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条件。“健康中国”呼唤着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产权,更呼唤着对知识产权更加有效的保护。人民法院一是要通过技术类案件的审理,激励医药领域自主创新和技术跨越;二是要通过商标、竞争类案件的审理,严厉打击涉医药卫生恶意抢注商标、假冒商标、商业诋毁、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三是要加强医药领域司法政策研究,为加强和完善药品创新保护、实现全民健康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创新有知识产权审判保驾护航。”江必新表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等侵犯知识产权、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为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效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和保障。


 

 

 

 

 
责任编辑:于子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