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官司输了市场 尴尬是如何打破的?
2020-04-21 15:40:1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郭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权利人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案件总量急剧增长。2017年,上海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5809件、审结15715件,同比分别增长40.76%、38.47%;2018年,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2680件、审结22121件,同比分别增长43.46%、40.76%。

    与此同时,由于知识产权维权诉讼中存在的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现象,部分权利人面临“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尴尬局面。

    如何兼顾当事人权利保护和法院纠纷解决?近年来,上海法院加强诉调对接,深化诉源治理,努力为知识产权纠纷处置提供更加经济、快速、便捷的选择渠道。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主动与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合作,共同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特别是依托保护中心这一国家级知识产权功能性平台,提高送达效率,充实配套力量,扩大调解覆盖范围,进一步释放了知识产权案件调解效能。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精心打造“调解员+调解员助理”队伍,将原有的调解队伍从1组2人扩充到5组10人,同时明确调解员必须持有律师执照、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调解经验,调解员助理必须拥有法律专业学历或学位、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等选人标准,为知识产权调解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撑。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采用驻院调解方式,与杨浦区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合作,在院内常驻调解员,确保了良好的调解成功率。近两年,该院知产案件委托调解成功率达60.58%,其中2019年成功率为61.45%,同比上升4.74%,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诉调对接在工作模式上“精彩纷呈”,在覆盖范围上也实现了“遍地开花”。以徐汇区法院为例,该院2019年委托调解成功的案件,涉及16个知产案件四级案由,几乎覆盖了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商标权权属、侵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等所有基层法院管辖的知产三级案由。这也表明,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在诉调对接上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以及不断扩大调解适用范围的现实可行性。

    下一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将把全市法院的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纳入已经搭建起来的上海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并积极与市有关职能单位加强联动协作,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诉调对接的各项保障机制,推动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从而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品质和效率。

    “全市法院要进一步加大诉调对接工作力度,主动挖掘、主动梳理、主动对接专业调解组织、优秀调解人员等优质资源,加强调解员队伍业务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上海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推进上海城市竞争力贡献力量。”上海高院副院长张斌表示。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