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改革|王冬香:越走越快的刑事速裁
2018-12-13 10:52:2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欣
  “世易时移,变法亦宜”。1995年,《刑事诉讼法》改革提上日程,为了尽快落实刑事审判改革试点经验,带动刑事审判方式全面改革,1996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院党组研究决定,在刑一庭、刑二庭全面开展刑事简易程序试点工作。1996年年底,《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审议通过,就此拉开刑事审判的改革大幕。

  初试锋芒:月结102件的全国记录

  1997年的1月,我接到了第一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3个案子。那天夜里,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忆着庭长张凤林当天上午对我说的话,辗转难眠。

  他说,由我担任独任法官,带领一名书记员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并总结规律经验。简易程序在民事诉讼中早有设置,可在刑事诉讼中还是个新生儿,我要如何适用?怎样探索其规律?又该怎样完善它?一串串问号在我脑中回旋,却始终没有答案。

  之后的一个大雪天,我适用简易程序,开庭审理了这三起案件。高悬的国徽下,我身着法袍正襟危坐,手里的法槌发出清脆的声响:现在开庭!核对身份,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宣判,所有程序结束,只用了20分钟。

  走出法庭,脑海中那一串串问号,似乎有了答案。而我至今仍记得庭审结束后全庭热烈的午间讨论,记得大伙对简易程序适用过程的细致研讨。我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来的工作开始渐渐顺畅,我和另一名独任法官苏君彦各自带领的简易组在摸索中慢慢驾轻就熟。但随着案件量的增多,法官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牵扯了太多精力,一审一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简单案件迅速处理的要求,我和苏君彦向庭长及当时的主管副院长王振峰汇报,请求增加一名法官助理,实行“三个一”配置。不久之后,党组即决定重组审判资源,建立“一审一助一书”的三人审判组。

  2001年2月,我们组审结102件简易程序案件,庭长王占庆非常高兴:这是一个新的全国记录。

  步步深入:“一审多助多书”的快车道

  2001年7月,于我而言又是一段不平常的日子。在朱江院长的建议下,我们首次尝试了“集约”式开庭——集中开庭审理,当庭集中宣判。

  87件案子,经过前期一系列准备之后,在4天之内全部开庭审理结束并当庭宣判,随后助理蔡立起草判决,书记员张卿校对,我审核签发,所有判决书在5天之内全部送达被告人、公安局、检察院等部门。采用这种模式,我们一个月的结案量突破了200件,再创新高。

  2002年1月,简易组的资源配置再次更新,由“一审一助一书”变为“一审四助二书”,负责海淀区三年以下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全部案件。人多了,任务也重了,如何让这个7人团队高效运作,成为我要思索的新问题。

  通过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加上个人思考,我将团队进行了分工:将助理分为庭前助理和庭后助理,分两组(每组一名庭前助理、一名庭后助理、一名书记员)分别负责不同日期集中开庭的案件,并制定了《刑事简易程序工作分工负责暂行规定》,以使法官、助理、书记员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大家很快进入角色,并出色地完成了第一个任务:一周之内开庭审结了127件案子,并将判决书于5日之内全部送达。

  当时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来调研时评价:海淀法院推行的“一四二”模式改革,进行得有声有色,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审判效率。

  当年,简易组全年结案1614件,当庭宣判率98%,还创造了日结52件,月结241件的最高记录,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的成功率也高达97%,且上诉案件无一被改判和发回。

  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打心眼里高兴,也更加坚信:路就在脚下,要靠我们自己去走。

  泼洒赤诚:“非典时期”的简易组

  2003年春天,“非典”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袭击了北京,且疫情迅速蔓延,一时间人心惶惶。而海淀法院就在隔离区旁边,不过百米之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院党组提出了“坚守岗位,保证安全,应对挑战,有所作为”的工作方针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不能降低,维护人民法院形象的使命感不能降低”的要求,朱江院长号召:平时我们不能以全国模范法院自居,但关键时刻一定要发挥旗帜作用,要对得起“全国模范法院”这块牌子。

  于是,为了降低感染风险,保质保量地完成审判任务,在主管院长黄宝耀的统一安排和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庭审开进了看守所:在看守所门口就近设立临时刑事法庭,法官到看守所开庭。

  第一次去看守所开庭时,有人问我们:你们开庭不戴口罩?助理陆阳回答说:“我们是法官,代表的是法律,戴口罩开庭,不严肃。”

  就这样,我们每天一层层地检查、消毒进去,再一遍遍消毒出来,坚持到了“非典”结束,而这期间,我和简易组成员,包括4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一天假都没请过。我们虽没有和医务人员一样冲在最前线,却也坚守阵地,不曾后退一步。

  余秋雨曾说:“谁也不想预约灾祸。如果它不期而至,我们却也懂得:人类的净化,大半来自病疫,人类的相助,大半来自危急,人类的高贵,大半来自灾难。当很快过去,回过头来会发现,我们跨出了多大的一步!智者不乱,仁者不惧。”我相信,在抗击“非典”斗争中锤炼出来的伟大精神以及关于“非典”这些记忆,会一直铭刻在我心里。

  而今,我卸下重任光荣退休,但海淀法院依然在改革之路上大踏步前进,设立书记官办公室、公检法司合作实现48小时全流程速裁等等,案件流转速度越来越快,成绩不断刷新……

  我想说,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生机无限的时代,而我们从事的,是一项充满艰辛、布满挑战的事业。没有什么比经历和享受奋斗的过程更令人鼓舞,也没有什么比见证和参与一个伟大时代的改革进程更激动人心,我们一路走过的所有的平凡、所有的琐碎、所有的艰难以及所有的成绩,都将是改革路上最美的风景。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