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工作,做一个“用心”的人
-----读《工作要有好人品》、《以德为先》有感
2010-05-10 09:42:07 | 来源:中国法院网湖北频道 | 作者:吴涛
新年刚上班,就收到院长郭卫华送的“礼物”----装帧精美的两本书《工作要有好人品》和《以德为先》。先以为又是那种空讲大道理说教类的书,待信手翻看目录却马上被深深吸引,“坚守诚信,金牌品质不褪色;牢记责任,坚守职业荣誉;忠诚无价,引领荣耀收获成功……重视细节,品德提升莫放松……”,一拿起便不忍放下,利用周六的时间一口气把它读完,使自己受到强烈的震憾。
看完这两本书,不由地想起小学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语文老师说过的话“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我希望你们不仅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品格,以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何山先生在这两本书里同样以大量翔实的生动故事,生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这个简单的真理——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有一个好人品。
这两本书向我们娓娓道出许多生动而精辟的道理,在此我仅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在工作中,如何做一个“用心”的人。
书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故事让我最难忘。在菜场里有两个卖菜的摊位,两乡下人同时从农村进城到菜场卖菜,在同一个菜场,菜摊相互挨着。几年过去了,一位已经成为蔬菜批发商,有二百多万资产,而另一位却连生活都混不下去,只得回到乡下。原因在哪里?其实很简单----“用心”。第一位每次批进了蔬菜后会认真清理,将黄叶和烂根去掉,将泥沙洗净,摆放得整整齐齐,让人感觉他所卖的菜新鲜、水灵、质量好,他也很热情、努力地将菜推销出去,最终他的生意越来越好;而另一位认为卖菜没前途,进来的蔬菜随意地堆在地上,枯黄的菜叶也不清理,他的菜摊整日无人问津,而他觉得今天卖不出去,反正还有明天……同样一份职业,用心和不用心大不一样!岂止卖菜,世上的工作莫不如此。
很多人常抱怨,工作太平凡,难得干出一番大成就,领导太高高在上,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实际上,如果反过来问一下,你是否真的“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否每天百分之百地为自己的工作真心地付出?“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辞细流,无以成江河。”没有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态度,没有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作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取得成功。当我们注意到鲜花和掌声时,是否同样感慨于别人真心的付出?
怎么做一个“用心”工作的人?我认为无外乎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只真正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倾尽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能力把工作做好。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热情,仅仅把它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会用心去钻研,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尽量使之更加完美,而是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工作没有激情,也没有创新,就象时针围绕同一个圆点周而复始地转动,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工作不会有突出的业绩,永远处在“谋生”的低级阶段。另外,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充满激情,把工作当作事业,把全部身心投入工作,真正用心在工作,他们追求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工作会有突出的成绩,得到领导的器重和群众的公认。我从事宣传工作之前,一直在刑事审判庭工作,第一次发表文章是庭里审判完一件盗窃耕牛案件后,自己学着写了一篇题为《疯狂盗窃耕牛 六“牛魔王”被判刑》的案件报道稿件,不久,《中国法院网》案件报道栏目把该稿刊登出来,给我很大的鼓舞。在刑事审判庭工作的时间越长,接触的各类案件和当事人越多,看着悲痛欲绝的被害人亲属,接到判决书后悔恨万分的被告人,我常想,如果能够选择重新来过,相信很多被告人都不会犯罪。生命的消逝,严重后果的造成已经不可挽回,但如果能够将一些有警示意义的案例及时宣传报道出去,不是会使简单枯燥的法律条文鲜活起来,让普通的老百姓通过一个个生动而教训深刻的案例体会到自由和生命的可贵以及法律的威严吗?当惨痛的犯罪后果和判刑后悔恨万分的被告人触痛人们心灵时候,相信社会违法犯罪现象会大大减少。这些都促使我在工作之余,捕捉灵感,记录和宣传法院审判工作,鞭挞犯罪现象,写出一篇篇法制新闻宣传稿件。结合案件审判实际和个人感悟写出的这些新闻稿件先后在《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中国法院网》、《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刊载或播出。2008年,我将自己近几年所写的文章汇编成《拾贝集》小册子,得到一些领导和同事的好评。我感觉,促使我这些年来能笔耕不辍的最大源动力就是“热爱”,在业余坚持法制宣传的同时,我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工作。
二是要敬业。对待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敬业的精神,工作也做不好。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项有创造性的劳动,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付出精力和心血,沉下心去把工作做好。不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有一大批黄豆要推销出去,应该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卖黄豆。如果卖不出去呢?聪明的人会把它做成豆腐卖,如果豆腐卖不出去,就把它风干,做成豆腐干或豆腐乳。还可以黄豆用水浸泡,做成黄豆芽来卖。或者是把黄豆沤烂,做成豆瓣酱或酱油。或者是把黄豆种在地里,等长成豆苗后,将豆苗卖掉……黄豆怎么卖出去,普通的人只会直接卖黄豆,优秀的人还会想出各种方法把黄豆卖掉。工作也是如此,一般的人只是机械地应付工作,还有一部分人会想出各种方法让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就拿宣传报道工作来说,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充分挖掘新闻线索,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比常人更高的新闻敏锐性,善于发现法院日常工作中的亮点,发现身边人物的闪光点,捕捉一个个新闻点,这样才有写作的素材,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到基层法院和业务庭室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此外,还要多浏览各类报纸、刊物等媒体,学习优秀宣传报道稿件的写法,摸索写作规律,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写出新闻宣传稿件后,还要针对不同的媒体、不同的版面,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修改,比如《楚天都市报》要求故事性强一些,《人民法院报》要求经验性强一些,《湖北日报》的要求基于两者并重,如果在投稿的时候能“投其所好”,报道被刊登的机率会更大。最后,一个敬业的宣传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字功底,还应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同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等交朋友,毕竟媒体就那么几家,而全国每天投稿的单位很多,记者每天接到的线索,编辑每天要看的稿件太多,如何保证自己的宣传稿件能被采用,达到宣传效果,还需要一定的人缘关系。我的经验,一般可以通过打电话交流、发短信交流、QQ在线交流或邀请记者、编辑见面交流等形式增进了解,促进感情,最后达到通过“感情攻势”提高宣传报道效果目的。
第三是勤奋。俗语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一个用心工作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勤奋的人。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来补救。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提及自己笔名的来历时,自谦为“愚鲁而迅速”,他谆谆教诲青年人要勤奋,而他自己本人就是勤奋的榜样,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读书和写作上,给我们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从事宣传工作,是一件辛苦的工作,要想取得一点成绩,如果没有勤奋是不行的。每天精神都是高度紧张的,时刻在思考,哪些东西是可以而且需要宣传出去的,如果宣传某个人或某件事,应当从哪个角度着手,如何挖掘新闻的深层意义?针对同一件新闻报道,面对不面的媒体、不同的读者(观众),新闻的语言和报道角度应该如何转换?很多时候,针对一件新闻事件,会写出好几种新闻稿,对不同的媒体投不同的稿件。同时坚持每天必须不停笔,促使自己多学、多想、多写。事实证明,勤奋得到了充分的回报,看到一篇篇散发着墨香的报道,留在心底的滋味是甘甜。
看完这两本书,不由地想起小学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语文老师说过的话“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我希望你们不仅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品格,以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何山先生在这两本书里同样以大量翔实的生动故事,生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这个简单的真理——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有一个好人品。
这两本书向我们娓娓道出许多生动而精辟的道理,在此我仅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在工作中,如何做一个“用心”的人。
书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故事让我最难忘。在菜场里有两个卖菜的摊位,两乡下人同时从农村进城到菜场卖菜,在同一个菜场,菜摊相互挨着。几年过去了,一位已经成为蔬菜批发商,有二百多万资产,而另一位却连生活都混不下去,只得回到乡下。原因在哪里?其实很简单----“用心”。第一位每次批进了蔬菜后会认真清理,将黄叶和烂根去掉,将泥沙洗净,摆放得整整齐齐,让人感觉他所卖的菜新鲜、水灵、质量好,他也很热情、努力地将菜推销出去,最终他的生意越来越好;而另一位认为卖菜没前途,进来的蔬菜随意地堆在地上,枯黄的菜叶也不清理,他的菜摊整日无人问津,而他觉得今天卖不出去,反正还有明天……同样一份职业,用心和不用心大不一样!岂止卖菜,世上的工作莫不如此。
很多人常抱怨,工作太平凡,难得干出一番大成就,领导太高高在上,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实际上,如果反过来问一下,你是否真的“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否每天百分之百地为自己的工作真心地付出?“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辞细流,无以成江河。”没有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态度,没有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作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取得成功。当我们注意到鲜花和掌声时,是否同样感慨于别人真心的付出?
怎么做一个“用心”工作的人?我认为无外乎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只真正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倾尽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能力把工作做好。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热情,仅仅把它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会用心去钻研,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尽量使之更加完美,而是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工作没有激情,也没有创新,就象时针围绕同一个圆点周而复始地转动,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工作不会有突出的业绩,永远处在“谋生”的低级阶段。另外,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充满激情,把工作当作事业,把全部身心投入工作,真正用心在工作,他们追求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工作会有突出的成绩,得到领导的器重和群众的公认。我从事宣传工作之前,一直在刑事审判庭工作,第一次发表文章是庭里审判完一件盗窃耕牛案件后,自己学着写了一篇题为《疯狂盗窃耕牛 六“牛魔王”被判刑》的案件报道稿件,不久,《中国法院网》案件报道栏目把该稿刊登出来,给我很大的鼓舞。在刑事审判庭工作的时间越长,接触的各类案件和当事人越多,看着悲痛欲绝的被害人亲属,接到判决书后悔恨万分的被告人,我常想,如果能够选择重新来过,相信很多被告人都不会犯罪。生命的消逝,严重后果的造成已经不可挽回,但如果能够将一些有警示意义的案例及时宣传报道出去,不是会使简单枯燥的法律条文鲜活起来,让普通的老百姓通过一个个生动而教训深刻的案例体会到自由和生命的可贵以及法律的威严吗?当惨痛的犯罪后果和判刑后悔恨万分的被告人触痛人们心灵时候,相信社会违法犯罪现象会大大减少。这些都促使我在工作之余,捕捉灵感,记录和宣传法院审判工作,鞭挞犯罪现象,写出一篇篇法制新闻宣传稿件。结合案件审判实际和个人感悟写出的这些新闻稿件先后在《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中国法院网》、《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刊载或播出。2008年,我将自己近几年所写的文章汇编成《拾贝集》小册子,得到一些领导和同事的好评。我感觉,促使我这些年来能笔耕不辍的最大源动力就是“热爱”,在业余坚持法制宣传的同时,我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工作。
二是要敬业。对待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敬业的精神,工作也做不好。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项有创造性的劳动,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付出精力和心血,沉下心去把工作做好。不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有一大批黄豆要推销出去,应该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卖黄豆。如果卖不出去呢?聪明的人会把它做成豆腐卖,如果豆腐卖不出去,就把它风干,做成豆腐干或豆腐乳。还可以黄豆用水浸泡,做成黄豆芽来卖。或者是把黄豆沤烂,做成豆瓣酱或酱油。或者是把黄豆种在地里,等长成豆苗后,将豆苗卖掉……黄豆怎么卖出去,普通的人只会直接卖黄豆,优秀的人还会想出各种方法把黄豆卖掉。工作也是如此,一般的人只是机械地应付工作,还有一部分人会想出各种方法让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就拿宣传报道工作来说,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充分挖掘新闻线索,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比常人更高的新闻敏锐性,善于发现法院日常工作中的亮点,发现身边人物的闪光点,捕捉一个个新闻点,这样才有写作的素材,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到基层法院和业务庭室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此外,还要多浏览各类报纸、刊物等媒体,学习优秀宣传报道稿件的写法,摸索写作规律,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写出新闻宣传稿件后,还要针对不同的媒体、不同的版面,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修改,比如《楚天都市报》要求故事性强一些,《人民法院报》要求经验性强一些,《湖北日报》的要求基于两者并重,如果在投稿的时候能“投其所好”,报道被刊登的机率会更大。最后,一个敬业的宣传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字功底,还应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同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等交朋友,毕竟媒体就那么几家,而全国每天投稿的单位很多,记者每天接到的线索,编辑每天要看的稿件太多,如何保证自己的宣传稿件能被采用,达到宣传效果,还需要一定的人缘关系。我的经验,一般可以通过打电话交流、发短信交流、QQ在线交流或邀请记者、编辑见面交流等形式增进了解,促进感情,最后达到通过“感情攻势”提高宣传报道效果目的。
第三是勤奋。俗语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一个用心工作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勤奋的人。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来补救。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提及自己笔名的来历时,自谦为“愚鲁而迅速”,他谆谆教诲青年人要勤奋,而他自己本人就是勤奋的榜样,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读书和写作上,给我们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从事宣传工作,是一件辛苦的工作,要想取得一点成绩,如果没有勤奋是不行的。每天精神都是高度紧张的,时刻在思考,哪些东西是可以而且需要宣传出去的,如果宣传某个人或某件事,应当从哪个角度着手,如何挖掘新闻的深层意义?针对同一件新闻报道,面对不面的媒体、不同的读者(观众),新闻的语言和报道角度应该如何转换?很多时候,针对一件新闻事件,会写出好几种新闻稿,对不同的媒体投不同的稿件。同时坚持每天必须不停笔,促使自己多学、多想、多写。事实证明,勤奋得到了充分的回报,看到一篇篇散发着墨香的报道,留在心底的滋味是甘甜。
责任编辑: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