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猴吃瓜》所想到的
2010-05-04 09:43:54 | 来源:中国法院网陕西频道 | 作者:庞小鸽
  前几天整理书柜,看见了孩子的小故事书,有一篇《小猴吃瓜》,读来饶有趣味:小猴来到西瓜地,摘下一个西瓜,啃下一块瓜皮就吃。然后猴子自言自语:“西瓜真不好吃!”小松鼠看见了,告诉小猴:“吃西瓜要吃里边的瓤。”小猴嫌小松鼠多嘴,还生气了,说:“不用你告诉,我早就知道吃西瓜要吃瓤。”小猴来到香瓜地,摘下一个香瓜,掏出瓜瓤就吃。一边吃,一边自言自语:“香瓜不好吃。”小兔子看见了,说“香瓜要吃外边的肉。” 小猴说:“不用你告诉,要吃外边的肉,谁还不知道。”小猴爬上核桃树,摘下一个核桃就要吃。树上的小鸟看见了,说:“这核桃可不能乱吃的!”小猴说:“你懂什么,不用你管!”小猴子咬了一口核桃,嘴里又苦又涩。小猴说:“不好吃,不好吃!世上没有好吃的东西!”

  由小猴子吃瓜,我想到了以下几个问题,愿意和大家一同探讨和交流。

  一、小猴子和我们都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现实中,每一种瓜果都有其特定的、独有的品质,每一种瓜果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小猴子不了解这些,别人给他讲,他还不虚心,一味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固执任性,自以为是,结果是自己耗费了许多力气,却未享受到任何美味,也未汲取到任何营养。小猴子犯了严重的主观主义错误,徒留笑柄,惹人笑话。

  毛泽东同志于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讲到:“主观主义的态度”“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世纪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有时候仍然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我们会陷入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在观察一件物品或者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可是实际上,我们经常会遗漏一些重要的情节,我们经常会先入为主,感情用事,凭着自己的好恶下结论。我们以为早睡早起有益于健康,其实未必全是这样;我们以为植物生长需要的是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但是,仙人掌浇水多了会死掉,向日葵不是要求土壤肥沃,而是要求空间;我们以为老虎、狮子等高大凶猛的动物是最危险的动物,殊不知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居然是小小的蚊子:大部分情况下,被蚊子咬了一口只是让你感到痒痒而已,但有一些蚊子携带疟原虫,它们会传播疾病。据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15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小小的蚊子是罪魁祸首;我们以为树木有伤口有疤痕不好,但是海南岛的沉香树却是例外,沉香树的树脂顺着伤口流出来,又结成一层厚厚的痂,历经数年,这痂就是那贵如黄金的沉香。可见自以为是、主观主义是会蒙蔽我们的,是会贻误工作的。

  二、在生活或学习中,需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批评。

  人生只是极其有限的一条线段,谁也成不了射线。但是知识和探索是无止境的,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成为学贯中西的学者和大师。“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那些成就了经天纬地的事业的大人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人呢?孔老先生几千年前就曾经讲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又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领导和同志们善意的批评和提醒,我们应该虚心地接受并努力地加以改正,绝不能学故事中的小猴子,别人给他提醒,他竟然不听,直接导致吃不到美味,犯了低级的愚蠢的错误。

  三、使用人才,不可学小猴子吃瓜,以偏概全。

  人作为万物之灵,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但是,“花之娇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层者,多不结实。”现实生活中,每种瓜果有各自不同的营养和价值;社会上,每个人也各有所长所短,不能以偏概全。作为领导同志,就是要看到每个人的特点和专长,对有不同专长的人才,应该用恰当的尺度去衡量,应该将人才放到他最适合的岗位。给猴一棵树,给虎一座山。要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函牛之鼎,不可烹小鲜;千金之弩,不可以中鼷鼠。”这个道理,“怀才者宜知,用材者益宜知也。”小才不可大用,大材小用则更是一种浪费。将著名作家沈从文调入故宫博物馆工作(作家后期潜心研究清代服饰,当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让著名的“脑外科专家”在组合中下岗,这不能不说是那个时期的一种悲哀。最后,这样的领导也许会和小猴子一样,还要发出感慨:“没有好吃的东西!”“没有人才!到处都是庸才和蠢材,不堪一用,不能担当重任!”

  回到积极的人生思考,如果小猴子吃瓜时能耐心一些,虚心一些,就能吃到美味;领导用人能多观察一段时间,能多了解一些情况,不靠自己的主观想象,不主观臆断,不自以为是,就能选出人才,并将其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量才使用,知人善任。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那样,对事业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兴平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