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
增强四个意识提升四个效果 全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2010-03-25 11:03:5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人民法院院长 肖阳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在充分分析当前政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基层人民法院,三项重点工作落实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司法工作的实际效果。
基层人民法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应当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入手,必须要出实招,才能见实效。要通过增强四个意识,提升四个效果,来确保各项工作的发展进步。
增强四个意识:
一是增强政治意识。主要是增强党的领导意识,要将自身工作自觉置于党的领导下,正确处理好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与坚持党的领导和接受监督之间的关系,保持司法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坚持司法工作的人民性。
二是增强能动司法意识。积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克服居中裁判的死板与冷漠,必须转变观念,摆脱机械审判、坐堂问案的模式,延伸司法功能,变被动为适宜的主动,以此提升司法工作的亲和力,树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
三是增强系统意识。自觉接受上级法院的业务指导和审判监督,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确保裁判理念、尺度和法律依据的一致性,尊重和维护上级法院的指导意见,建立起共商与互助的问题解决机制,才能促使审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增强大局意识。把每项工作放置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局中来审视,不要计较个别得失,不划小圈子,放宽眼界,才能拓宽思路。
提升四个效果:
一是提升执法办案实际效果。建立立、审、执联动的工作模式,立案阶段要加强诉讼风险告知和举证指导,为审判提供充分条件;审判阶段要理清法律关系,对案件的可执行性做出预判,采取合理的处置措施;执行阶段要认真审查案件是否生效,变通执行方式,维护裁判权威。加强调解工作落实,牢固树立“调解优先”工作原则,要在增强调解意识上多努力,在探索调解方法上下功夫,在丰富调解手段上动脑筋,营造调解工作氛围,形成“人人谋调解,人人会调解”的工作格局。加强信访工作力度,坚持“控防并举,侧重于防”的工作原则,堵死信访案件源头,通过强化信访责任追究,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建立全面保障制度等措施,建立起“全面化解矛盾、全程化解矛盾、全员化解矛盾、多元化化解矛盾”的全新信访工作格局。
二是提升工作管理实际效果。建立工作目标承诺制度,通过领导干部逐级承诺的形式,明晰工作内容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建立精到细致的审判模式,通过规范庭审行为、执行行为,把审判工作精细化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开庭时间、庭审程序和送达程序,严格执行财产保全制度,提高对阅卷笔录、合议庭笔录、审理报告及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异议审查机制。创新工作管理措施,把服务审判和行为规范化作为管理主线,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从提高服务于审判意识入手,找准司法行为管理工作的主攻方面;从建章立制入手,规范办公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保证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从制定工作目标,制定保障措施,制定检查考核标准入手,通过奖惩兑现,发挥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从而养成自觉遵规守纪、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从加强专业培训入手,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服务保障能力;从有效配置财力、物力资源入手,不断提高物质保障能力。
三是提升作风改进实际效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坚定队伍的政治信仰和职业信念。要通过日常学习、办培训班、理论研讨、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法院干警深入理解和把握“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思路的与时俱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法官队伍建设,按照讲政治、懂法律、肯奉献、敢负责的要求,大力提高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班子整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形成齐心合力推动法院工作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择优选拔培养干部的原则,在注重文化结构、专业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政治思想品质,更加注重实际业绩,努力建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征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赢得群众的信任。将司法为民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上,从热情接待当事人,认真听取当事人诉求,等细节做起,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人民法官深厚的为民情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建立群众监督,社会举报的防腐机制,坚决制止和惩处接受吃请、与律师不当交往、插手过问案件、违规评估拍卖、泄漏审判秘密等不良行为,加大对违法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利用审判权、执行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违法执行等行为。
四是提升基础保障实际效果。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确保审判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手段。司法工作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各项“硬件”建设。要改善审判工作条件。加强资金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强调研、信息等基础性工作。建立以研究室为主,各庭共同参与的调研工作模式,并组建专业化的调研队伍,承担重要调研课题的研究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为党组科学决策和指导审判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在干部任用上,摒弃论资排辈陈旧观念,建立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公开选拔用人机制。在学习上,鼓励和支持干警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对参加自学考试、司法考试和在职研究生考试的干警,积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从多方面予以帮助。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福利待遇,积极为干部捋顺职级和晋升法官等级,不断提高干警的生活福利待遇,增强法官的职业吸引力。
基层人民法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应当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入手,必须要出实招,才能见实效。要通过增强四个意识,提升四个效果,来确保各项工作的发展进步。
增强四个意识:
一是增强政治意识。主要是增强党的领导意识,要将自身工作自觉置于党的领导下,正确处理好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与坚持党的领导和接受监督之间的关系,保持司法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坚持司法工作的人民性。
二是增强能动司法意识。积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克服居中裁判的死板与冷漠,必须转变观念,摆脱机械审判、坐堂问案的模式,延伸司法功能,变被动为适宜的主动,以此提升司法工作的亲和力,树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
三是增强系统意识。自觉接受上级法院的业务指导和审判监督,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确保裁判理念、尺度和法律依据的一致性,尊重和维护上级法院的指导意见,建立起共商与互助的问题解决机制,才能促使审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增强大局意识。把每项工作放置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局中来审视,不要计较个别得失,不划小圈子,放宽眼界,才能拓宽思路。
提升四个效果:
一是提升执法办案实际效果。建立立、审、执联动的工作模式,立案阶段要加强诉讼风险告知和举证指导,为审判提供充分条件;审判阶段要理清法律关系,对案件的可执行性做出预判,采取合理的处置措施;执行阶段要认真审查案件是否生效,变通执行方式,维护裁判权威。加强调解工作落实,牢固树立“调解优先”工作原则,要在增强调解意识上多努力,在探索调解方法上下功夫,在丰富调解手段上动脑筋,营造调解工作氛围,形成“人人谋调解,人人会调解”的工作格局。加强信访工作力度,坚持“控防并举,侧重于防”的工作原则,堵死信访案件源头,通过强化信访责任追究,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建立全面保障制度等措施,建立起“全面化解矛盾、全程化解矛盾、全员化解矛盾、多元化化解矛盾”的全新信访工作格局。
二是提升工作管理实际效果。建立工作目标承诺制度,通过领导干部逐级承诺的形式,明晰工作内容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建立精到细致的审判模式,通过规范庭审行为、执行行为,把审判工作精细化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开庭时间、庭审程序和送达程序,严格执行财产保全制度,提高对阅卷笔录、合议庭笔录、审理报告及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异议审查机制。创新工作管理措施,把服务审判和行为规范化作为管理主线,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从提高服务于审判意识入手,找准司法行为管理工作的主攻方面;从建章立制入手,规范办公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保证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从制定工作目标,制定保障措施,制定检查考核标准入手,通过奖惩兑现,发挥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从而养成自觉遵规守纪、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从加强专业培训入手,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服务保障能力;从有效配置财力、物力资源入手,不断提高物质保障能力。
三是提升作风改进实际效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坚定队伍的政治信仰和职业信念。要通过日常学习、办培训班、理论研讨、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法院干警深入理解和把握“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思路的与时俱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法官队伍建设,按照讲政治、懂法律、肯奉献、敢负责的要求,大力提高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班子整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形成齐心合力推动法院工作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择优选拔培养干部的原则,在注重文化结构、专业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政治思想品质,更加注重实际业绩,努力建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征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赢得群众的信任。将司法为民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上,从热情接待当事人,认真听取当事人诉求,等细节做起,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人民法官深厚的为民情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建立群众监督,社会举报的防腐机制,坚决制止和惩处接受吃请、与律师不当交往、插手过问案件、违规评估拍卖、泄漏审判秘密等不良行为,加大对违法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利用审判权、执行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违法执行等行为。
四是提升基础保障实际效果。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确保审判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手段。司法工作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各项“硬件”建设。要改善审判工作条件。加强资金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强调研、信息等基础性工作。建立以研究室为主,各庭共同参与的调研工作模式,并组建专业化的调研队伍,承担重要调研课题的研究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为党组科学决策和指导审判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在干部任用上,摒弃论资排辈陈旧观念,建立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公开选拔用人机制。在学习上,鼓励和支持干警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对参加自学考试、司法考试和在职研究生考试的干警,积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从多方面予以帮助。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福利待遇,积极为干部捋顺职级和晋升法官等级,不断提高干警的生活福利待遇,增强法官的职业吸引力。
责任编辑:王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