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不破风暴不息 痼疾不除攻坚不止
——太和法院依托“生态”之力,让执行不再难
2018-08-08 14:33:4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安徽省太和县人民法院院长 吴静
执行曾经难,既表现在因外部环境不利而导致的“执行无奈”状态,也表现在由法院自身原因而造成的“执行不力”状态。深层次寻找,根本原因在于“执行生态”的无序性,正如“熵”概念所描述的那样:如果不加纠正,系统的无序性呈递增趋势。必须运用法治与德治的手段,积极、频繁且有力地对破坏“执行生态系统”的行为进行有效调节和有序规制,以达到执行生态趋于友好并减少阻滞的目的。面对执行难的痼疾,安徽省太和县人民法院从社会治理层面入手,追本溯源,梳理思路,在实践中深入探究根本解决难题的系统性方法,依托生态的力量,让执行不再难。
生态第一层——时。
◆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路线为纲,纲举则目张,破解执行难的时候到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基本解决执行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保障、政策支撑和法治环境。
在新时代的广阔背景下,2016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对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及组织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
顶层设计需要落实为基层的实践动力,并且在推进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无为而治不可行。太和法院党组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自觉性,把握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声音,跟随时代脚步,清醒地认识到破解执行难的时候到了。为此,院党组身先士卒,率领全院干警与时俱进,攻坚克难,以强烈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最高法的《纲要》为遵循,以增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能力,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标,以坚决消灭“法律打白条”现象为主攻方向,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执行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收案1500件,2016年收案1929件,2017年收案2497件,2018年上半年收案2500件,结案1940件,结案率77.6%。
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同期比较,2017年上半年收案1670件,结案923件,结案率为55.2%,结案率同期相比上升22.4%,法定期限内平均结案用时缩短32天。
2018年上半年与2016年同期比较,2016年上半年收案1052件,结案504件,结案率为47.9%,结案率同比上升29.3%,平均结案用时缩短41天。
生态第二层——势。
◆以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为源,其势之疾,水到渠成,以至于漂石,破解执行难的蓄力满了。
曾经,法院执行工作的外部环境,用差强人意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以往在“登门临柜”查人找物的时候,少数协助执行方配合的积极性不高,执行干警办案过程中,在政策法律之外,有时还需要靠人脉关系等非正式因素才能做好事情。甚至有个别协助义务单位或个人串通被执行人转移财产,视法律如无物。
社会诚信体系是否完善,社会成员的诚信价值观是否树立,失信行为是否得到应有惩戒,违法成本是否有效偿付,这些问题不是仅仅由法院一家单独应对就可以解决了的。不能再让查人找物难、财产处置难、案件终结难、联合惩戒难等问题,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掣肘诚信社会的顺利发展。必须破除各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壁垒,广泛动员各界力量,共同营造破解执行难的社会环境。
太和县委、县政府两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建立和完善太和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联动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太和县政法委出台了《关于把协助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重要内容的实施意见》。太和法院与太和县监察委员会、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发出《关于敦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通告》。与太和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全力做好“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社会宣传工作的通知》。与太和县政法委及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公司联合发出《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通信彩铃提示的实施办法》。与太和县教育局签订法校共建协议,共促诚信建设。
以上几份极具执行力、权威性、可操作性文件的出台,为构建起社会信用体系,健全激励惩戒和执行联动机制打下坚实的规则基础,为执行工作的发力安装上了稳固的支点,为营造友好的执行生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果断落实和有力配合,对于汇集各方智慧、汇聚各方力量,攻克执行难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减轻了执行工作负担,优化了外部环境,排除了非正当干扰,提升了执行效率。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执行难这个瘟神,曾经长期徘徊并污染着司法公正的纯净天空,肆意破坏着司法公信力的群众基础,引起社会上针对司法权威的各种疑虑,到了该清算该根治的时候了。得益于信息共享、联合惩戒机制的加速推进,太和法院执行工作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2017年下半年以来,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累计查询到存款、车辆、户籍、房地产信息共12870条,查控存款7.2亿元,房产126套,车辆83辆;查询工商登记信息147条;纳入失信“黑名单”信息4720人次;限制高消费2360人次;施行“临控”134人;有114名失信被执行人因不堪忍受“彩铃提示”而主动履行了义务。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随着诚信建设的完善,随着公民法人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的提高强化,随着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的严密推进,体系的合力已经启动,并释放出越发强大、强韧、强悍的威力,使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无所藏匿,寸步难行。例如:某食品公司拖欠吴某工程款116万元,该公司一直未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法院将该公司列入了失信“黑名单”。2018年5月,该公司打算对一项目进行招投标,因有不良征信记录无法进行,于是该公司主动打电话给执行法官愿意自动履行还款义务,当天就将执行标的款打入法院账户,此案结案,该公司也如愿“脱单”。
生态第三层——为。
◆以“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的号角为令,有所作为,不进则退,破解执行难的活力释放了。
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成语庖丁解牛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世上事物多么纷繁复杂,只要通过实践掌握规律,并施以相应的方法,任何难题都可迎刃而解。
执行的外部环境问题解决了,信心增强了,执行干警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剩下的工作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主要通过贯彻落实、学习借鉴、探索创新等几种途径来实现。太和法院坚持向内审视,从局部到整体,从机制到流程,把形成执行难的内因全面梳理出来,找准症结所在。然后有效整合审判执行资源,重组机制,再造流程,形成科学化、体系化的最优配置。经过充分酝酿,合理布局,规划并施行了435工作模式和五合一衔接机制,通过深挖内部潜力,深度激发活力,使内生动力全面释放,执行情势明显改善,执行质效稳步提升,工作指标持续向好。
第一、五合一衔接机制。即加强立案、审判、执行、信访、警务各环节衔接配合的工作机制。
财产保全不到位是导致申请执行人权利落空的主要原因之一。太和法院完善立审执协调机制,制定《关于加强立案、审判、执行衔接配合工作机制的暂行规定》,树立立审执“一盘棋”理念,既有分工负责,也有协同配合,形成法院内部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合力。注重财产保全,以保全促调解、促执行;注重裁判质量和释法说理,提升自动履行率,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推动源头治理的治本之策。“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开展以来,执行案件通过保全已查控财产总金额达到1.23亿元。
围绕“案件依法及时执结”这个要求,加强涉执行案件的信访工作,严格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引发信访的案件,及时通报主管信访的立案二庭,以提前应对、及时化解,从源头预防信访事件发生。对已进入信访环节的案件,执行人员必须配合立案信访部门,共同接待、调处,避免矛盾激化。信访部门在做好释法说理、善后处置的同时,督促执行局高效规范执行。近半年来,在实际执行工作中,缠访闹访的当事人少了,送锦旗感谢信的案件多了。
深入推动执行警务化改革,实行统一调度和科学编组,让法警队作为执行突击先锋,成为集中发力的最硬拳头,有效提高了威慑力和执行效率。“五一”三天小长假期间,执行实施团队开展假日行动,集中拘传26人,拘留9人,当庭自愿履行9件,执行标的额260万元,随队法警的打击作用充分显现。
第二、435工作模式。制定了“信息化执行团队工作模式实施方案”和“规范执行案件信息化流程节点管控实施办法”,设立执行指挥中心团队、执行异议团队、诉讼保全团队、执行实施团队等4个团队;在执行实施团队内部组成3个执行分队,以分队为单位办理执行案件;每个执行分队由5人组成,即“一名员额执行法官,2名执行助理法官,1名司法警察和1名书记员”。
信息化执行团队的设立遵循以下六项原则,即有利于高效配置执行资源;有利于提升内部执行质效管控;有利于聚合团队战斗力;有利于案件规范化执行;有利于提升执行干警业务技能;有利于廉政风险防控。在管理方式上施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各团队内部的精细分工和集体协作,改变了原有的一名执行员一案办到底的传统做法,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团队,细化各方责任,形成了执行工作质量与效率统筹,执法办案与队伍建设兼顾的良性管理格局。
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各团队以执行指挥中心为中枢纽带进行联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与研判,实现执行指挥、协调、管理、监督、服务等事务性工作在执行指挥中心平台统一完成,确保各个团队高效运作。比如,对车辆、房产的协助执行等共性工作进行集中委托办理,避免重复劳动;通过台账统筹、类案归纳,做到繁案精办,避免各自为战;通过网上监控,对财产查控、案款收发、文书资料制作上传等环节进行日常通报,督促责任人及时整改。
三个执行实施分队之间,既有个案实施上的分工负责,也有互相补缺补漏的团队协作。若出现应急情况或重大事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化零为整”,集中力量啃下“硬骨头”。在执行薛某某申请执行薛某、刘某某物权纠纷案中,发出执行通知书及限期迁出公告后,两名被执行人起初表示愿意配合法院腾出房屋,但当天前去执行时,却临时变卦,并扬言“与此房屋共存亡”,此时仅有一个执行实施分队在现场履职,鉴于此情况,指挥中心发出指令,不到20分钟时间,另外在别处执行案件的两个执行分队及时集结目的地,对两被执行人实施拘留,对房屋内的物品登记造册,存放至指定位置,对围观群众做耐心细致的释法工作,争取理解,同时启动执法记录仪,全程录音录像,历时2小时,顺利将该房屋清空,交付给申请执行人薛某某,此案圆满执结。
执行团队的人员组成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当保持合理的流动性,以促进经验分享,激发工作热情。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结合个体业绩,强化集体意识,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团队内部采用多线同时推进办案进程,兼顾新旧案件、不同事项的办理,杜绝单个案件进程的长期搁置,65%的执行事项在员额执行法官的指导下,辅助人员即可办理完毕,最大限度减轻了团队的办案压力。
任重而道远,弘毅为长行。太和,在这个位于黄淮平原的皖北小城,完整且友好的“执行生态系统”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开始发力。执行大合唱的恢弘场面已然成形,并持续展开。政策有利于我,时势有利于我,执行生态、司法环境、大趋势、规则、舆论等等皆有利于我,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时、势、为”这三层生态之力为依托,在强大的攻势面前,任何躲避拖延、造谣抵赖都将是那些心怀侥幸的失信者最后的喘息。执行难正在成为过去时,执行难必成为历史。
别了,执行难。不送。
生态第一层——时。
◆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路线为纲,纲举则目张,破解执行难的时候到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基本解决执行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保障、政策支撑和法治环境。
在新时代的广阔背景下,2016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对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及组织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
顶层设计需要落实为基层的实践动力,并且在推进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无为而治不可行。太和法院党组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自觉性,把握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声音,跟随时代脚步,清醒地认识到破解执行难的时候到了。为此,院党组身先士卒,率领全院干警与时俱进,攻坚克难,以强烈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最高法的《纲要》为遵循,以增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能力,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标,以坚决消灭“法律打白条”现象为主攻方向,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执行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收案1500件,2016年收案1929件,2017年收案2497件,2018年上半年收案2500件,结案1940件,结案率77.6%。
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同期比较,2017年上半年收案1670件,结案923件,结案率为55.2%,结案率同期相比上升22.4%,法定期限内平均结案用时缩短32天。
2018年上半年与2016年同期比较,2016年上半年收案1052件,结案504件,结案率为47.9%,结案率同比上升29.3%,平均结案用时缩短41天。
生态第二层——势。
◆以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为源,其势之疾,水到渠成,以至于漂石,破解执行难的蓄力满了。
曾经,法院执行工作的外部环境,用差强人意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以往在“登门临柜”查人找物的时候,少数协助执行方配合的积极性不高,执行干警办案过程中,在政策法律之外,有时还需要靠人脉关系等非正式因素才能做好事情。甚至有个别协助义务单位或个人串通被执行人转移财产,视法律如无物。
社会诚信体系是否完善,社会成员的诚信价值观是否树立,失信行为是否得到应有惩戒,违法成本是否有效偿付,这些问题不是仅仅由法院一家单独应对就可以解决了的。不能再让查人找物难、财产处置难、案件终结难、联合惩戒难等问题,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掣肘诚信社会的顺利发展。必须破除各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壁垒,广泛动员各界力量,共同营造破解执行难的社会环境。
太和县委、县政府两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建立和完善太和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联动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太和县政法委出台了《关于把协助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重要内容的实施意见》。太和法院与太和县监察委员会、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发出《关于敦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通告》。与太和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全力做好“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社会宣传工作的通知》。与太和县政法委及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公司联合发出《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通信彩铃提示的实施办法》。与太和县教育局签订法校共建协议,共促诚信建设。
以上几份极具执行力、权威性、可操作性文件的出台,为构建起社会信用体系,健全激励惩戒和执行联动机制打下坚实的规则基础,为执行工作的发力安装上了稳固的支点,为营造友好的执行生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果断落实和有力配合,对于汇集各方智慧、汇聚各方力量,攻克执行难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减轻了执行工作负担,优化了外部环境,排除了非正当干扰,提升了执行效率。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执行难这个瘟神,曾经长期徘徊并污染着司法公正的纯净天空,肆意破坏着司法公信力的群众基础,引起社会上针对司法权威的各种疑虑,到了该清算该根治的时候了。得益于信息共享、联合惩戒机制的加速推进,太和法院执行工作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2017年下半年以来,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累计查询到存款、车辆、户籍、房地产信息共12870条,查控存款7.2亿元,房产126套,车辆83辆;查询工商登记信息147条;纳入失信“黑名单”信息4720人次;限制高消费2360人次;施行“临控”134人;有114名失信被执行人因不堪忍受“彩铃提示”而主动履行了义务。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随着诚信建设的完善,随着公民法人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的提高强化,随着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的严密推进,体系的合力已经启动,并释放出越发强大、强韧、强悍的威力,使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无所藏匿,寸步难行。例如:某食品公司拖欠吴某工程款116万元,该公司一直未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法院将该公司列入了失信“黑名单”。2018年5月,该公司打算对一项目进行招投标,因有不良征信记录无法进行,于是该公司主动打电话给执行法官愿意自动履行还款义务,当天就将执行标的款打入法院账户,此案结案,该公司也如愿“脱单”。
生态第三层——为。
◆以“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的号角为令,有所作为,不进则退,破解执行难的活力释放了。
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成语庖丁解牛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世上事物多么纷繁复杂,只要通过实践掌握规律,并施以相应的方法,任何难题都可迎刃而解。
执行的外部环境问题解决了,信心增强了,执行干警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剩下的工作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主要通过贯彻落实、学习借鉴、探索创新等几种途径来实现。太和法院坚持向内审视,从局部到整体,从机制到流程,把形成执行难的内因全面梳理出来,找准症结所在。然后有效整合审判执行资源,重组机制,再造流程,形成科学化、体系化的最优配置。经过充分酝酿,合理布局,规划并施行了435工作模式和五合一衔接机制,通过深挖内部潜力,深度激发活力,使内生动力全面释放,执行情势明显改善,执行质效稳步提升,工作指标持续向好。
第一、五合一衔接机制。即加强立案、审判、执行、信访、警务各环节衔接配合的工作机制。
财产保全不到位是导致申请执行人权利落空的主要原因之一。太和法院完善立审执协调机制,制定《关于加强立案、审判、执行衔接配合工作机制的暂行规定》,树立立审执“一盘棋”理念,既有分工负责,也有协同配合,形成法院内部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合力。注重财产保全,以保全促调解、促执行;注重裁判质量和释法说理,提升自动履行率,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推动源头治理的治本之策。“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开展以来,执行案件通过保全已查控财产总金额达到1.23亿元。
围绕“案件依法及时执结”这个要求,加强涉执行案件的信访工作,严格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引发信访的案件,及时通报主管信访的立案二庭,以提前应对、及时化解,从源头预防信访事件发生。对已进入信访环节的案件,执行人员必须配合立案信访部门,共同接待、调处,避免矛盾激化。信访部门在做好释法说理、善后处置的同时,督促执行局高效规范执行。近半年来,在实际执行工作中,缠访闹访的当事人少了,送锦旗感谢信的案件多了。
深入推动执行警务化改革,实行统一调度和科学编组,让法警队作为执行突击先锋,成为集中发力的最硬拳头,有效提高了威慑力和执行效率。“五一”三天小长假期间,执行实施团队开展假日行动,集中拘传26人,拘留9人,当庭自愿履行9件,执行标的额260万元,随队法警的打击作用充分显现。
第二、435工作模式。制定了“信息化执行团队工作模式实施方案”和“规范执行案件信息化流程节点管控实施办法”,设立执行指挥中心团队、执行异议团队、诉讼保全团队、执行实施团队等4个团队;在执行实施团队内部组成3个执行分队,以分队为单位办理执行案件;每个执行分队由5人组成,即“一名员额执行法官,2名执行助理法官,1名司法警察和1名书记员”。
信息化执行团队的设立遵循以下六项原则,即有利于高效配置执行资源;有利于提升内部执行质效管控;有利于聚合团队战斗力;有利于案件规范化执行;有利于提升执行干警业务技能;有利于廉政风险防控。在管理方式上施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各团队内部的精细分工和集体协作,改变了原有的一名执行员一案办到底的传统做法,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团队,细化各方责任,形成了执行工作质量与效率统筹,执法办案与队伍建设兼顾的良性管理格局。
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各团队以执行指挥中心为中枢纽带进行联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与研判,实现执行指挥、协调、管理、监督、服务等事务性工作在执行指挥中心平台统一完成,确保各个团队高效运作。比如,对车辆、房产的协助执行等共性工作进行集中委托办理,避免重复劳动;通过台账统筹、类案归纳,做到繁案精办,避免各自为战;通过网上监控,对财产查控、案款收发、文书资料制作上传等环节进行日常通报,督促责任人及时整改。
三个执行实施分队之间,既有个案实施上的分工负责,也有互相补缺补漏的团队协作。若出现应急情况或重大事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化零为整”,集中力量啃下“硬骨头”。在执行薛某某申请执行薛某、刘某某物权纠纷案中,发出执行通知书及限期迁出公告后,两名被执行人起初表示愿意配合法院腾出房屋,但当天前去执行时,却临时变卦,并扬言“与此房屋共存亡”,此时仅有一个执行实施分队在现场履职,鉴于此情况,指挥中心发出指令,不到20分钟时间,另外在别处执行案件的两个执行分队及时集结目的地,对两被执行人实施拘留,对房屋内的物品登记造册,存放至指定位置,对围观群众做耐心细致的释法工作,争取理解,同时启动执法记录仪,全程录音录像,历时2小时,顺利将该房屋清空,交付给申请执行人薛某某,此案圆满执结。
执行团队的人员组成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当保持合理的流动性,以促进经验分享,激发工作热情。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结合个体业绩,强化集体意识,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团队内部采用多线同时推进办案进程,兼顾新旧案件、不同事项的办理,杜绝单个案件进程的长期搁置,65%的执行事项在员额执行法官的指导下,辅助人员即可办理完毕,最大限度减轻了团队的办案压力。
任重而道远,弘毅为长行。太和,在这个位于黄淮平原的皖北小城,完整且友好的“执行生态系统”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开始发力。执行大合唱的恢弘场面已然成形,并持续展开。政策有利于我,时势有利于我,执行生态、司法环境、大趋势、规则、舆论等等皆有利于我,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时、势、为”这三层生态之力为依托,在强大的攻势面前,任何躲避拖延、造谣抵赖都将是那些心怀侥幸的失信者最后的喘息。执行难正在成为过去时,执行难必成为历史。
别了,执行难。不送。
责任编辑:裴夏静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