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调解解民忧顺民意
——铜山法院加强诉前调解工作侧记
2008-12-09 14:21:5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佟政
母亲到法院哭诉儿子不愿养老、邻居新盖的房子堵了自家门、李家的狗咬伤了张家的孙子……在江苏省铜山县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像这类普通的民事纠纷约占60%,处理不慎就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引发当事人上访,甚至导致民事矛盾激化,上升为刑事案件,而这类案件虽然标的小,但取证、认证都很困难,审理起来难度较大,法官们对这类案件普遍感到非常棘手。针对这一的实际情况,铜山法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诉前调解功能,专门成立了诉前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诉前调解工作原则和规程,明确规定凡是当事人的诉求清楚,对方当事人便于联系的简单民事经济纠纷,在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原则上都通过诉前调解解决纠纷,诉前调解不成的再进入诉讼程序。
该院从业务庭和退养的老法官中抽调4名具有丰富调解工作经验的同志专门从事诉前调解工作,在诉前调解中,他们巧借基层民调组织、工青妇组织等社会力量,同时注重发挥人民陪审员、法律志愿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特殊群体的作用,有效地调处了大量民间纠纷,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受到前来该院视察的省市人大领导和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也深受当事人的欢迎。
10月24日上午,一位年逾70的老伯拄着拐杖蹒跚地走进了铜山法院立案大厅,向值班的立案人员哭诉自己儿女不肯赡养的遭遇,要求起诉不孝的儿女。了解情况后,值班庭长立即打电话给老人家所在的村民委员会,请他们将老人的三个儿女召集到村委会,随后负责诉前调解的法官和一名法律志愿者与老人一同驱车奔向村里,法官、法律志愿者和村领导共同做老人儿女工作,从法理、情理、社会公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劝导,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消除了误会,当场达成了“三子女轮流赡养、并共同分担医疗费”的赡养协议,当天即由大儿子接老人回家中扶养。老人和儿女们都十分感激,“法官们的快速诉前调解工作,不仅节省了我们的精力和财力,也避免了我们家丑外扬的尴尬”。
11月初,8名外地来铜打工的农民工来到法院起诉包工头吴某要求给付拖欠的4个月工钱,值班法官了解到吴某因为建设方拖欠工程款而负债累累到外面躲债的情况后,立即与建设方取得联系,经多方协调做工作,建设方同意从工程款中先替吴某支付这8名农民工的工资,接到3多万元工钱后,8名农民工激动地说:“我们没发一分钱的诉讼费,法官们用不到3天的时间就为我们讨到了工钱,太谢谢你们了!”
在铜山法院,这样诉前调解的成功案例确实太多了,今年以来,该院通过诉前调解机制结案近270件。事实证明,诉前调解解民忧、顺民意,未进入诉讼程序就化解了矛盾和纠纷,当事人容易接受,后遗症少,有利于钝化社会矛盾,促进和谐,不仅大大地减轻了群众的诉累,而且有效缓解了一线法官的审判和执行压力,促进了审判质效的提高,真正实现“两个效果”的统一。
该院从业务庭和退养的老法官中抽调4名具有丰富调解工作经验的同志专门从事诉前调解工作,在诉前调解中,他们巧借基层民调组织、工青妇组织等社会力量,同时注重发挥人民陪审员、法律志愿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特殊群体的作用,有效地调处了大量民间纠纷,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受到前来该院视察的省市人大领导和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也深受当事人的欢迎。
10月24日上午,一位年逾70的老伯拄着拐杖蹒跚地走进了铜山法院立案大厅,向值班的立案人员哭诉自己儿女不肯赡养的遭遇,要求起诉不孝的儿女。了解情况后,值班庭长立即打电话给老人家所在的村民委员会,请他们将老人的三个儿女召集到村委会,随后负责诉前调解的法官和一名法律志愿者与老人一同驱车奔向村里,法官、法律志愿者和村领导共同做老人儿女工作,从法理、情理、社会公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劝导,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消除了误会,当场达成了“三子女轮流赡养、并共同分担医疗费”的赡养协议,当天即由大儿子接老人回家中扶养。老人和儿女们都十分感激,“法官们的快速诉前调解工作,不仅节省了我们的精力和财力,也避免了我们家丑外扬的尴尬”。
11月初,8名外地来铜打工的农民工来到法院起诉包工头吴某要求给付拖欠的4个月工钱,值班法官了解到吴某因为建设方拖欠工程款而负债累累到外面躲债的情况后,立即与建设方取得联系,经多方协调做工作,建设方同意从工程款中先替吴某支付这8名农民工的工资,接到3多万元工钱后,8名农民工激动地说:“我们没发一分钱的诉讼费,法官们用不到3天的时间就为我们讨到了工钱,太谢谢你们了!”
在铜山法院,这样诉前调解的成功案例确实太多了,今年以来,该院通过诉前调解机制结案近270件。事实证明,诉前调解解民忧、顺民意,未进入诉讼程序就化解了矛盾和纠纷,当事人容易接受,后遗症少,有利于钝化社会矛盾,促进和谐,不仅大大地减轻了群众的诉累,而且有效缓解了一线法官的审判和执行压力,促进了审判质效的提高,真正实现“两个效果”的统一。
责任编辑:张涵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