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余万!北京破产法庭发放职工债权清偿款 解职工燃眉之急
2019-08-07 22:10:17
     中国法院网讯 (苏汀珺 尚潇)  8月7日,万瑞飞鸿(北京)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瑞飞鸿公司)原职工,在北京破产法庭领到了拖欠多年的工资款。管理人通过现金和转账方式,共计向103名职工发放1900余万元,管理人已经确认的职工债权得到全额现金清偿。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在存,北京破产法庭庭长郑伟华、副庭长邹明宇、承办法官刘彧,以及破产管理人、39名企业原职工参加了此次发放工作。

  万瑞飞鸿公司原有职工100多名,但自2016年3月起,公司陆续拖欠职工工资、社保等费用。管理人确认公司共欠付103名职工工资、社保费等高达19 328 510.4元,每人欠款数额从千元至百万元不等,欠款时间普遍达2至3年,其中51名职工曾通过劳动仲裁等程序追讨欠薪,31名职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天,职工工资按照现金和非现金两种形式进行发放,吴在存向职工代表发放现金支票。

  这次领到工资的职工中有不少是困难职工和老职工。路女士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担负着赡养生病老人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重担,因为失业导致全家生活陷入困难,此次领到欠款76万元;刘女士、张女士在企业停薪时均处于孕期,本来更需要得到保障,却因公司停业失去工作,分别领到欠款8万元、17.6万元;51岁的杨女士是公司的老员工,领到欠款31.5万元;还有数名从外地赶来的职工,不为数额多少,只为分享职工权益得到保护的喜悦……

  发放现场,职工代表对合议庭从案件审理到重整计划执行的每个阶段,体现出的专业、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表示衷心感谢,称赞合议庭“切切实实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人民法院对群众利益的保护和救济”。职工代表还现场向合议庭赠送锦旗,“重整危企解困局,保护职工暖民心”,司法的脉脉温情和厚重的人文关怀,通过职工送来的锦旗,跃然呈现。

  万瑞飞鸿公司成立于2005年,作为北京市及中关村园区的“双料”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4项国家专利技术,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 NOYA(“诺言”)药物洗脱心脏支架,具有优秀的临床效果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2016年起,因公司内部管理问题以及市场经营方针出现偏差,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向北京一中院申请万瑞飞鸿公司破产重整。鉴于万瑞飞鸿公司仍具有挽救价值,北京一中院于2018年8月裁定受理该案。

  受理后,北京一中院采取多项创新举措,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制度对化解民营企业债务负担,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的积极作用。北京一中院确立市场化、法治化重整路径,通过公开招募方式为企业引入战略投资1.8亿元,同时吸收具有医药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进入管理人团队,为重整提供专业支撑;确立快速重整方案,根据万瑞飞鸿公司重整的时限性要求,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通过制定管理人工作进度表、确定临时债权额并赋予临时表决权、集中处理债权确认纠纷等,快速推进重整程序;确立利益平衡保护机制,重整期间,近200家债权人申报债权,申报数额逾5亿元,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合议庭和管理人与各方利益主体及时进行沟通协调,积极保障相关权利主体行使参与权和表决权,充分听取职工诉求,制定职工债权全额清偿方案,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公平保护。

  最终,重整计划草案在第一次债权人会上即高票通过。2018年12月24日,北京一中院仅用时四个多月即裁定批准万瑞飞鸿公司重整计划。职工、债务人、投资人、管理人分别向合议庭赠送锦旗,盛赞合议庭“人民公仆”“扶危救亡”。

  截止目前,按照重整计划,万瑞飞鸿公司2000万元恢复生产资金已经到位,第一笔偿债资金5000万元也顺利到位。破产管理人已向企业新的运营团队移交管理权,并在北京破产法庭的指导下继续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万瑞飞鸿公司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新生产车间已经建成,企业已具备复产能力,NOYA心脏支架重回市场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努力提供更好的司法保障和服务,增强各方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获得感,从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到北京破产法庭,这支专业的队伍始终秉持为民初心,牢记为民使命。

  据悉,北京破产法庭将继续履行吴在存在北京破产法庭成立新闻发布会上的承诺,“灵活采取多种重整模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切实发挥重整制度对破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债务负担化解、产业层次提升和市场空间拓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保护企业家创新创业积极性。”北京破产法庭将不断探索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努力诠释新时代破产审判法官的初心和使命,为营造首都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