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抓实“公正与效率”,充分发挥指标体系“体检表”的作用,从明方向、重规律、破难题、强队伍四维度解决审判管理在理念、体系、机制、队伍等方面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努力实现以审判管理现代化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
最高人民法院修订的《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对以往指标体系进行了精简,部分指标的业务口径、合理区间参考值也作了优化调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抓实“公正与效率”,充分发挥指标体系“体检表”的作用,从明方向、重规律、破难题、强队伍四维度解决审判管理在理念、体系、机制、队伍等方面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努力实现以审判管理现代化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
优化审判管理应明确方向,实现新指标体系精准落地见效。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抓实审判管理,要不折不扣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增强“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处理司法领域案件,认真落实重大案件风险评估、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切实以党的领导责任统领、严实司法审判各环节、各方面责任。二是树牢司法为民方向。人民群众关注的不仅是法院办结了多少案件,还有是否公正高效地化解纠纷。我们要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将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等理念融入司法行为规范、审判绩效考评、案件质量标准等各项审判管理制度设计和工作举措中,立足群众解纷需求,在立案、审理、执行、申诉、信访等每一个环节以求极致的精神优化流程环节。三是把准质效提升方向。我们要及时进行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关注达标指标、分析劣势指标,为法院党组监督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为审判执行一线提供精准指导。要从异常指标中分析掣肘法院发展的短板弱项,强化立审执数据会商机制,做实提质增效工作主线。
优化审判管理应尊重规律,实现权力监督和运行清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落实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正是落实改革举措的应有之义。一是立足系统管理。从质量、效率、效果三个维度全面评估审判质效,以民事、刑事、执行的繁简分流机制完善效率监管,以专业法官会议、审委会会议实现有效质量监管,以多元解纷平台为抓手协同推进案件实质解纷效果监管。纵向聚焦案前、案中、案后全流程监督管理,加强审判管理、立案信访、督察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多部门联动,做实全案全员监管。二是瞄准问题导向。紧盯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等重要指标,及时发现自身在定分止争方面能力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立案前审查这一重要环节及时进行释法说理。紧盯分案调整、审限变更、结案审核、重点案件监管、院庭长办案等重点事项,有针对性地解决审判管理不到位、制度规定不落实等问题。三是抓实司法责任。全面落实阅核制度,强化院庭长案件监管机制,压紧院庭长“关键少数”作用。完善司法责任追究制度与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的有效衔接,推进法官惩戒工作实质化运行。四是坚持“内外统筹协调”。树立正确的“大管理观”,摒弃唯指标论、唯排名论的思想,在确保指标良性运行的同时,关注平安法治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绿美生态建设、未成年人保护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支持和满意度。
优化审判管理应破解难题,实现质量、效率、效果三统一。2025年1月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审判管理是案件审理质效和服务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审判管理部门要勇于破解难题,实现全流程提质增效。一是破解质量“协同共进”不紧问题。充分发挥上级法院条线指导以及内部会商会诊业务咨询团队案件评查作用,切实发挥审判委员会、专业法官会议作用。健全“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注重立审执协同,落实先行调解、执行建议等措施,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二是破解效率“管理衔接”不畅问题。以常态化清理长期未结案件、缩短上诉案件移送时间、规范审限变更为抓手,紧盯超审限案件管理、规范审限变更,强化审限督办和通报管理,压缩案件办理“空档期”。推动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应用,明晰案件要素信息、争议焦点,提升办案效率。三是破解效果“解纷赋能”不足问题。抓好《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关于“推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机制”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支持当地综治中心发挥矛盾预防化解功能,做好相关指导、培训工作,畅通与当地政法部门、属地镇街等的沟通渠道,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预防机制。坚持依法裁判案件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并重,以统筹典型案例、示范判决、司法建议为重点,对内指导解决类型化案件化解,对外示范指引类型化纠纷的诉前消弭,实现从“办完案”向“办好案”转变。
优化审判管理应建强队伍,构建全员奋勇争先良好格局。把队伍建设融入审判管理,把管住“案”作为管住“人”、治好“院”的落点。一是树牢全员审判管理思维。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作用,以阅核制为抓手,融合推进个案监管、类案指导和信访化解工作,做到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夯实审管办专责管理,充分运用数据会商和专项调研,找准问题和方向,强化跟踪问效。增强承办法官自我管理,加强对政策文件重点学习,提升法律适用、庭审驾驭、释法说理能力建设。二是明确全员管理目标。把审判管理、政务管理一体融入党风廉政建设中,增强干警贯彻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党的“六大纪律”作为“办案纪律”落到实处。扎实开展执行案款发放、诉讼费收退费等专项整治,解决审判执行领域遇见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三是构建全员考评体系。科学设置绩效考评项目和指标分值,将减负与增效相统一,把评案和考人贯通起来,把影响审判质效的突出问题落在不同条线、不同层级人员的考核上,强化绩效评估结果应用,真正把审判工作导入科学管理、良性运行的轨道。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