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企业退出制度。浙江杭州民营经济活跃,破产审判工作不仅关系着对涉困企业的重整救治,更关系着经营主体新陈代谢、经济发展迭代升级。杭州破产法庭自2019年12月挂牌成立以来,引领杭州全市两级法院帮助143家企业焕发新生,推动2996家企业有序退出,化解企业债务2985.88亿元,盘活账面资产560.14亿元,处置房产889.86万平方米,释放土地16255.95亩,通过持续完善破产审判内外部机制,深入推动打造破产司法保护领先地,为创业创新的市场主体筑梦护航。
图①:杭州中院召开评审听证会,以公开竞争方式为某疑难复杂破产案件选任管理人。
图②:浙江高院、杭州中院、富阳区法院法官一同回访企业。
图③:杭州中院、临安区法院法官回访杭州临安慧尔钼业科技有限公司。
助企破局焕新生
某汽车公司是杭州本土知名车企,拥有燃油车及电动车生产双资质,产量高峰时超过6万台。但自2016年起,该公司逐渐陷入经营和债务危机,并于2021年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杭州破产法庭创新探索预重整机制,通过在预重整阶段进行市场化协商、招募投资人,高效推进案件办理,最终化解债务63亿元,盘活存量工业用地1100亩,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腾笼换鸟”、转型升级。
近年来,像这样实现企业“涅槃重生”的案例在杭州不胜枚举。为建章立制,杭州破产法庭专门出台《审理企业预重整案件工作指引》,强化庭外重组和庭内重整有效衔接,通过市场主导与司法指引提升重整效率。五年来,杭州破产法庭共指导全市法院运用“预重整﹢重整”机制成功挽救企业19家,有效促进危困企业重生。
2024年11月25日,杭州市场经营主体突破200万。如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考验着司法机关的智慧和担当。“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帮助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点企业蝶变重生,对于有价值的中小微企业也要全力挽救。”杭州破产法庭庭长夏文杰介绍,为给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高效、便利的破产司法服务保障,法庭专门出台《中小微企业快速重整(和解)工作指引》,指导临安区人民法院打造企业挽救价值估值系统。
杭州临安慧尔钼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加工、销售钼、钨金属制品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其技术专利能够解决节能灯行业的废酸污染排放问题,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但受担保债务影响导致资金链突然断裂,企业“命悬一线”。临安区法院最终核查认定债权金额过千万,但慧尔钼业资产仅约400万元。该案件如果通过简单的破产清算,普通债权人得不到任何清偿,企业也将走向末路。
账面上资不抵债等于没有挽救价值吗?临安区法院创新企业价值识别模式,依托企业挽救价值估值系统,充分考量慧尔钼业资产状况、生产工艺、特殊经营资质等19项参数指标,发现慧尔钼业目前虽然账面资产不足,但核心生产技术专利有竞争优势,客户和销售市场相对稳定,具有较大潜在的运营价值。
在法院的专业指导下,慧尔钼业案最终用时66天达成破产和解,自2021年起连续3年销售额保持翻番增长,2024年被评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府院联动聚新力
某广场地下空间项目位于杭州核心商圈,由于资金缺乏等因素影响,项目持续十余年仍未完工。2022年,该项目开发商因负债20余亿元,陆续被债权人起诉。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该公司破产清算案后,裁定将案件移送上城区人民法院审理。
问题楼盘的破产处置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如何转危为机盘活烂尾楼盘,真正实现双赢共赢多赢?杭州法院坚持打出党委领导、法院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自治、多方参与的“组合拳”,协同构建常态化协调、制度化推进、体系化保障的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杭州模式”。
在杭州中院指导下,上城区法院与上城区政府成立项目专班,搭建府院联动的纾困协商平台;破产管理人以共益债方式融资250万元,用于实现日常安全检测体系的有效运转,避免了险情的发生;相关职能部门就项目关键问题多次磋商对接,确保项目拍下后可以最短时间开工,提振资方接盘信心。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3年8月,破产企业名下的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及附属设施通过司法拍卖成交,项目终于结束了“烂尾”,开启“枯木回春”的新阶段。
该案是杭州法院开展府院联动、探索破产审判工作新路径的一个缩影。
在汇和房地产公司破产清算案中,“佳源岛”房地产项目经历十次流拍仍未成功处置,淳安县人民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积极争取有实力的意向投资人参与竞拍,实现业主近4000万元购房款全额受偿。
华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案清算案中,瑞达城市花园项目因失火导致办证资料缺失,余杭区人民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协作完成“容缺登记”,妥善化解了345户购房业主长达14年的办证难题。
向绿而行探新路
绿色,是激发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破产,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当破产企业遇上生态环境问题,如何以法治之力守护蓝天碧水?
杭州富康球拍公司破产案中,管理人在清产核资时发现公司厂区内留存大量废油漆、废磷酸、废有机溶剂等危废物品,易燃、有毒且具有腐蚀性。如不妥善处置,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破产财产安全和变现价值,而且容易发生泄漏,污染周边生态环境。
“决不能留下环境污染隐患,破产企业也不例外!”富阳区人民法院联动当地生态环境局出具处理意见,对危废物品处置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协助管理人顺利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分类处置。最终,共计7个品类重达43吨的危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处置费用合计26万余元,被列为破产费用优先列支。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杭州法院以绿色破产理念为引领,将破产审判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融合,通过多主体共同参与、多方案协同推进,助力法治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双提升。2023年11月,杭州中院还专门出台《破产程序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工作指引(试行)》,进一步在制度层面上规范企业破产程序中涉生态环境问题的处理。
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杭州法院将数字化应用成果引入破产审判,为绿色发展注入数智力量。2022年11月,杭州中院、富阳区法院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建立破产企业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应用——破产企业“生态e治”,推进全流程数智化风险闭环管理。2024年4月,破产企业“生态e治”在全市推广。同年11月,浙江高院发文在全省推广破产企业“生态e治”,以“数智﹢绿色”的加法式改革实现乘法式效应。
“杭州法院将继续探索‘绿色破产’新路径,以司法‘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让‘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底气更强。”杭州中院副院长池海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