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不如追“枫”去
2024-11-29 10:19:4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潇
 

  她说,这里有很多头衔。这里是湖北省利川市的“东大门”,流传千年的高山民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行走山间,你能触摸民族文化的印记。这里被誉为“山药之乡”“蔬菜大镇”,一行一行,一垅一垅,秋日的阳光下,你能看见遍地金黄。

  她说,她也有独特称号。这里的人们称她为“温情法庭”,调解有温度,善解千千结,步履一双,清风自在。主动追寻的过程中、温和柔软的诉说中、以心交心的调解中,总能找到司法为民的意义。

  她说,她叫利川市人民法院团堡法庭,人来人往的街道、阡陌纵横的田间、百花绽放的山头……她在等风来,也在追“枫”去。

  风起之时,我听见花开的声音

  “冉法官,上次赶集时听见你们在普法,我回家后想了很多天,决定用法律保护自己。”9月的一天,王姐急匆匆地走进团堡法庭,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

  王姐在团堡集镇销售农作物种子,2023年12月,老客户李大哥在其店铺赊购了价值7万的玉米种子,承诺将于2024年7月前结清。还款日期到后,面对李大哥置之不理的态度,王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李大哥是老顾客,如果闹大了,彼此脸上都不好看。可他现在这个态度实在让人心里没底……”正当王姐犹豫不决时,团堡法庭在集市开展的普法讲座,让她坚定地做出了选择。

  “玉米马上要丰收了,李大哥估计就是在等这笔收成。案子若进入庭审,增加双方诉累不说,耽误了李大哥家收玉米,将直接影响到这笔欠款的结果。”受理案件后,团堡法庭随即查明事实,经双方同意后开展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约定玉米售款拿到后立马归还赊欠的钱款。

  “我们到集市、村社、学校开展常态性普法活动,除了丰富群众的法律知识外,更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面对王姐的感谢,团堡法庭庭长冉艳蓉说道。

  让“法治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绚丽绽放,团堡法庭将普法宣传作为重要手段持续推进。在特殊时间节点,例如避暑旅游旺季、赶场日、开学季等,通过集市普法、法治夜校、巡回法庭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以“小场地”筑牢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手头,让“法”走进群众心里。

  逐风前行,许你一个温暖的冬天

  走进团堡法庭,西边的角落总是引人注意。一张茶几、两盆绿植、三扇亮窗、四张沙发,一个小小的调解室绘就出团堡法庭的别样“枫”景。

  “我们都遇到过感情的困扰,爱情、亲情、友情……每个人的困惑,都需要一个安静的角落去倾诉。”团堡法庭庭长冉艳蓉说道。

  今年6月,根据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要求,团堡法庭进行改造,调解室成为冉艳蓉最挂念的地方。窗外是法庭蔬果园,室内呈“客厅家居”式布置,改造后的调解室将传统的“坐堂问案”改为“坐客谈心”,散发着满满温情和浓浓暖意,在这样的环境下调解,有助于当事人舒缓压力、敞开心扉,降低诉讼的紧张对抗情绪,引导当事人“围坐说事、和气话事”。

  “爸爸,为什么你和妈妈分开后,就不管我了,你不爱我了吗……”调解室内,11岁的小娜无助地看着争吵的父母。

  小杨与小方原为夫妻,2017年,两人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婚生子小娜跟随母亲小杨生活,小方每个月按其收入的20%支付抚养费。协议达成,小方却并未如约履行。随着孩子长大,小杨感觉养育孩子的压力增大,无法正常负担家庭开销,多次索要抚养费无果,小杨带着孩子走进法庭起诉。

  “孩子与父亲的亲情需要维系,父亲对孩子的抚养义务需要履行,父母吵成仇人,只会让孩子为难……”站在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冉艳蓉开展劝说。

  在法官充满温情的疏导下,小杨与小方慢慢放下埋怨,开始倾诉自己的不易,经过耐心细致地沟通,双方就今后抚养费支付问题达成一致协议,小方当场将拖欠的4.5万元抚养费交给小杨。

  “法官阿姨,虽然爸爸没有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了,但今年的冬天,我又有爸爸的爱了……”走出法庭时,小娜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脸。

  小小的一方法庭,承载的是数以万计当事人的信任,暖暖的调解室内,谈论的是剪不断的情感往事。近年来,团堡法庭受理的婚姻、继承、抚养费、赡养纠纷等民事案件不断增加,因当事人互为亲人、关系特殊,一判了之会给家庭乃至社会和谐留下隐患。聚焦“温情法庭”品牌建设,在此类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团堡法庭坚持“五心调解法”,尽量以“聊家常”的方式主持调解,努力弥合感情,贴心守护人民群众心底“稳稳的幸福”,着力打造具有利川辨识度的特色调解品牌。

  追风而去,脚印是大地的回响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作为群众“家门口”的法庭,团堡法庭始终坚持做实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积极探索人民法庭工作与基层治理体系的契合点,主动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

  “老吴,今天我们来调后回访,你的猪圈修得怎么样了?”距离团堡集镇15公里的村庄,冉艳蓉和助理的身影一早便出现在地头。

  这是一起农村常见的排除妨害纠纷案。新年刚过,老吴夫妇计划将屋后空置的房间拆除,改建为猪圈。当天,老吴将施工队请回家准备开工,却遭到了邻居老张一家的阻挠。

  “你在这里改猪圈,每天臭烘烘的,何况猪圈紧邻我家菜地,我们一家人还怎么生活?”在随后几个月里,老张先后四次阻碍施工,甚至在推搡中导致老吴妻子受伤。眼见改造工程没有丝毫进展,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的老吴多次与老张一家协商无果,诉至法院。

  “村委成员在村里人熟、地熟、情况熟,能不惧繁杂、有条不紊地展开调解工作。”经综合分析,冉艳蓉决定请村委会出面协调。

  “猪圈修得太近,确实影响邻居家生产生活,可我们也不能‘一刀切’,完全不允许他在自家地基改建猪圈。两家人比邻而居,缘分不易,各退一步,让他三尺又何妨?”在村干部陪同下,冉艳蓉多次前往老吴家实地勘察、了解情况,借鉴“六尺巷”典故,开展“面对面”调解。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划定猪圈范围后,老吴的改造工程在大家的见证下顺利开工。

  在村委的协助下顺利化解群众揪心事,老吴的案件并不是个例。调解辖区村民民事纠纷案件时,团堡法庭坚持发挥“法庭+”联动工作机制效能,与辖区派出所、村社、妇联等携手,在爬坡、穿林、下田中,不断推动促进法庭工作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内外衔接。今年以来,法庭定期与综治中心等单位召开“法治会商会议”6次,综合施策化解矛盾纠纷12件,促进群众“心结”多元化解。

  如何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司法温度?这是团堡法庭不断探索的命题。聚焦“温情法庭”品牌建设,团堡法庭坚守为民初心,展现“柔性司法”,坚持家事解纷坐炕头、土地解纷到地头、堵心诉求挂心头、普法宣传送手头。今年以来,团堡法庭调解案件282件,调解率达61.5%。“温情法庭”沾满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在万象人生中坚守自我,以熠熠光彩不断践行为民初心。

  人间清风徐徐,处处皆生机。这里是团堡法庭,她在等风来,也在追“枫”去。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