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工人村人民法庭,摄于1998年。
图②: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红钢城中心人民法庭,摄于2023年。
图③:2023年,付殿生(右一)参加青山区“橄榄枝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
图④:2004年6月,付殿生(最后一排右五)赴革命老区参加红色教育活动。
时至金秋,今年的桂花香虽然比往年来得迟一些,但江城的风,已经变得凉爽。
“老付,你又在瞎忙什么?”每次见到我推着自行车往外走,老街坊们总要笑着调侃。前几天,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红钢城中心人民法庭庭长陈倩倩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赡养纠纷的案子,想请我帮忙做做子女的工作。
弯过与家属楼一个栅栏之隔的法院大楼,向东骑上二十几分钟,就能到法庭了。每次骑过这条路,就会想起30多年前的自己,也是这样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法庭与法院之间,为老百姓化解纠纷。
1982年,我转业进入青山区法院。四年后,为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落实“两便”原则,青山区法院按照“一街一庭”规划,陆续建立了10个法庭。1987年,我调入工人村人民法庭任庭长。
当时的工人村法庭管辖区域流动人口多、无业人员多、民事纠纷多。以往,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往往因距离法院远,诉讼不便,一些人选择忍一忍吃点亏。后来,法庭“搬”到了老百姓家门口,法律宣传多了,诉讼便利了,百姓们的法治意识也增强了,司法获得感更多了。
在工人村法庭工作期间,我见到了年轻妈妈在面对五大三粗的老板拖欠薪水时,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走进法庭,最后要回了全部欠薪;我见到了70多岁的老婆婆在被养子抢占住房时,没有绝望,而是走进法庭,最后不仅要回了住房,还获得了赡养费;我见到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叹“法庭就在家门口,打起官司不用愁”,法庭让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距离更短,底气也更足。1998年,群众的认可让工人村法庭获评“湖北省先进人民法庭”。
2023年1月,青山区法院保留的唯一派出法庭——红钢城中心法庭揭牌重启,成为武汉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家事法庭。也是在这一年,陈倩倩得知我退休后加入了青山区“橄榄枝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队”,仍旧热爱法律工作,便邀请我常去红钢城中心法庭坐坐,与来法庭的老人拉拉家常,解解忧愁。
有别于传统法庭,在红钢城中心法庭,我看到各类温馨标语随处可见,亲子会见室、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静好书屋等特色场所科学布置,格调清新。我了解到法庭党支部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相关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车轮向前,思绪不止,道旁鲜艳的五星红旗已联排挂起,祖国即将迎来75周年华诞,我也将在国庆节那天,迎来我的75岁生日和第54个“政治生日”。我期待着新时代新征程上法治伟力不断汇聚,让更多百姓共享法治建设成果,让繁荣富强的法治中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退休法官 付殿生/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