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法律组合拳 抵御体坛“饭圈”侵蚀
2024-09-02 09:18:2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鲲鹏 刘倩
 

  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我国体育健儿取得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和鼓励。但同时我们还关注到,除赛场上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外,在赛场外也存在着一些“体育饭圈文化”的偏激言论,严重干扰竞技秩序、玷污体育在公众心中的正面形象,甚至构成网络暴力,触及法律红线。为此,公安部特于8月15日公布了4起打击整治涉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引发公众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体育代表团坚持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弘扬了体育道德风尚,赢得了广泛尊重认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形象。笔者认为,中国体育是拼搏、坚韧、友谊的代名词,而体育饭圈化带来的则是对立、捧踩、攻讦,因此我们应打好法律组合拳,抵御体坛“饭圈”侵蚀。

  “饭”是“fan”的音译,“饭圈”是指有共同偶像的一批粉丝形成的群体。饭圈文化最早出现在歌舞影视的娱乐圈,后随体育活动的推广,及体育市场不断商业化,饭圈文化发展到了体育领域。从本质上讲,饭圈文化就是粉丝文化,代表粉丝对偶像的态度及行为。可以说,拼搏向前、突破极限、为国争光的体坛健儿值得、也理应成为我们的偶像。崇拜体育明星并将其作为榜样这件事本身没有错,但粉丝在追星过程中实施的具体行为则有对错之分。

  对于粉丝文化,我们首先要看到其存在的合理性。体育竞技的对抗性极强,对比赛成绩高低进行排序,颁发不同荣誉。在观赛过程中,因为选手能力、表现不同,观众自然会有喜欢的选手并分化形成不同派别。基于此,粉丝为偶像呐喊助威、加油鼓气是合理的,某种程度上能为选手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在赛场上取得更好成绩。在此过程中,粉丝也积极进行文化创作,进行相关消费,也促进了体育文化和产业市场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体育需要粉丝。

  但是,当粉丝文化发展到饭圈文化,并逐步异化走向另一个极端,则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当前,畸形饭圈文化就给体坛带来各种极端言行,有炒作绯闻行为;有刻意拉踩、煽动对立的引战行为;有不满赛果、人身攻击的网络暴力行为;更有偷窥偷拍、侵犯隐私的侵权行为,等等。以上行为早已超出合理限度,打乱训练节奏,干扰比赛秩序,影响选手友谊,逾越道德边界,甚至侵犯个人隐私,触犯法律底线,影响国际形象。因此,整治体育饭圈化刻不容缓。

  好在社会有识之士已开始抵制体坛饭圈化。2024年4月,微博等多个网络社交平台宣布开展“体育饭圈治理”专项行动。5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体育文化工作会上表示将全过程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当然,拿起法律武器才能更好地保护运动员不受干扰、保证体育不被绑架。除我国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可对上述侵权行为予以规制外,国家近期还颁布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以整治网络暴力,该法已于2024年8月1日生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向着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断迈进。所以,我们必须抵御体育领域饭圈侵蚀,消灭饭圈生存土壤。首先,要坚持行政整治。建议公安、网信等部门建立联席工作组,定期展开专项执法,严厉打击涉饭圈违法犯罪;加强对平台监督,督促其主动承担主体责任,自觉履行监管义务。其次,要坚持法治引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在法治轨道上做好治理工作;做好普法警示教育,归纳典型案例,制作白皮书,召开新闻发布会,实现“惩治一小案、教育一大片”。最后,要坚持价值引导。媒体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好舆论正向引导,聚焦赛场专业表现,自觉远离花边新闻;宣传部门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将奥运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相结合,形成正向凝聚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体育秩序。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