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云南省建水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李玉飞(左)为当事人释法说理。资料图片
一月的一天,寒风萧瑟,天空暗沉,阴霾密布。心事重重、情绪黯然的信访人王大哥走进云南省建水县人民法院信访办公室,与专职信访干警李玉飞唠起了家常。
“您看起来状态不太好,是身体不舒服吗?”李玉飞问道。
“我这双腿打了钢钉,一到冷天就疼,比天气预报还准。”坐在轮椅上的王大哥答道。
“那谁在您身边照顾呢?”
“没人照顾我,我自己能自理。”
“您咋自理呀?您家人没陪在您身边呀?”
“亲人们都远离我,活得也没什么滋味。前妻因为我残疾,两年前就与我离婚了,孩子随她生活,现在身边也没什么人了……”
二人一问一答,一 言 一语,交谈良久。在李玉飞耐心的倾听与温暖的劝慰中,王大哥逐渐敞开心扉,聊起了心酸往事。
王大哥与前妻杨大姐均是农民,虽家境贫寒,但二人靠干农活谋生,凭双手补贴家用,生活平淡却还说得过去。直至2014年,王大哥不慎摔倒身受重伤,经建水县残疾人联合会确认其为肢体残疾一级,自此再也干不了重活,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022年,杨大姐起诉离婚,经法院审理双方自愿离婚并达成调解协议,杨大姐一次性给予王大哥经济帮助费5万元。但杨大姐并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采取各种查控措施,均未找到被执行人杨大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经查明,离异后的杨大姐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其收入仅够维持家庭日常开支,没有能力履行法律义务。执行陷入僵局,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经历如此坎坷,王大哥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十年前的那起事故,进而认为执行法官未能弥补他遭受的损失。讲到难过处,王大哥不禁潸然泪下,李玉飞也跟着默默流泪。
“法律有尺度,很多事情必须在尺度内做;但法院人是有温度的,您的困难我们会竭尽全力去帮您。请您一定要勇敢,人总要活在希望里。”李玉飞鼓励王大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每一位信访人的来访,除了需要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外,他们的最终诉求,是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够得到彻底解决。因此,对于每一名信访干警而言,完成接待并不意味着结束,把“有信必复”做到群众心坎上,实质性解决信访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才是根本。
“由于信访案件的特殊性,大多时候我不能端坐在机关大楼里,而是要深入田间地头、小巷里弄……”李玉飞决定去大山深处的王大哥家及其所在村委会走访,进一步了解信访人的实际困难。
“来了,来了!”遥遥望见李玉飞一行,王大哥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吆喝道,“大家快进屋喝碗热水吧!”
走进屋里,李玉飞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光线四处打量。冬雨斑驳了墙面,取暖设备仅有个破旧的小炉子,空气中烟雾缭绕。村委会主任告诉李玉飞,王大哥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几年刚“摘帽”。残疾后的他只能靠做些手工活维持生计,如今年岁渐长、腿脚落病,生活也越来越困难了。在大家的交谈中,王大哥的家庭状况也逐渐明晰。
住宅老旧、年事渐高、收入微薄、身有残疾、独居无人照料……这是王大哥实实在在的困难。面对这样的场景,无奈与同情萦绕在了李玉飞的心头。
“人间冷暖,法亦有情。有什么办法可以为王大哥在法律之内提供合适的帮助?”李玉飞一边与当地村委会、镇政府协调沟通,争取提供关怀;一边在请示院领导后,为王大哥申请了司法救助,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将情况汇报给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最终,经过多方协调,通过了针对王大哥的联动司法救助方案。
时值盛夏七月,迈入钟灵路10号建水法院的大门,翠绿的榕树与鲜红的国徽相映衬,阳光透过信访接待室缓缓落下,散发着灼灼的光华。
近日,王大哥再次来到信访接待室,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收到司法救助金了!真是感谢您、感谢法院解决了我的困难,让我重新有了开始新生活的希望!”此刻,在王大哥刻满皱纹的脸上,眼眸却明亮有光。
“法亦有情,除了公正司法,这是我还能为你做的……”李玉飞用实际行动为法律注入了一份温情,能够帮助这样一位身处困境、孤苦无依的信访人,她感到无比欣慰与舒心。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每一件案件的背后是公理、是正义、是民生。自2022年从事信访工作以来,李玉飞共接访130余人次,涉案70余件,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满意而归。
在诉源治理的大背景下,李玉飞以“如我在诉”理念把“有信必复”做到群众心坎上,实质性地解决了信访人的急难愁盼问题。王大哥的故事到这儿就告一段落了,但专职信访干警李玉飞司法为民的赤诚之心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