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万州区法院大周法庭干警为学生讲解动物标本背后的法治故事。李炏 摄
图②:开州区法院汉丰湖法庭法官成功化解群众与银行的小额金融借贷纠纷。边俊铭 摄
图③:江津区法院双福人民法庭法官调解商事纠纷。闫洋 摄
图④:“一庭两所”工作人员在“天理良心调解室”进行调解。田浩洁 摄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特殊的地域特征,让重庆在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过程中独具特色。作为处在司法审判最前端、化解矛盾第一线的人民法庭,积极整合当地各项资源,使“枫桥经验”扎根于城乡,打出了一张张极具地域特色的“调解牌”,让山城的新“枫”景焕发出别样魅力。
茶馆成了解纷阵地
“这就说好了撒,来,喝口茶,降降火气!”
因违规搭建起了纠纷的邻居在法官的调和下,此时已怒气全消,两人举起茶杯,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
调解完这起纠纷后,本月记录在信息台账上的矛盾纠纷就全部清零了,正在翻看台账的法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里是重庆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安置房如钢铁森林般林立于川流的车道两旁,在大征地大拆迁大建设的转型背景下,数十万农转非人员被集中安置于此。
“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前几年,这里可是矛盾集中、纠纷频发的‘是非地’。”谈起2019年前回龙坝镇涉诉案件的情况,时任沙坪坝区人民法院陈家桥人民法庭庭长的张邓蓉仍记忆犹新:“与其他地方的案件相比,安置区高发的大都是邻里家常的小事,数量多且层出不穷,极易衍生成群体性事件,传统治理手段在这里收效甚微,也耗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
审理了多起群体性纠纷后,陈家桥法庭发现居民的一个生活习惯是导致纠纷累积扩大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安置区的居民之前都是老街坊老邻居,搬进高楼后仍喜欢像过去一样三三两两闲坐于路边喝茶聊天,群体性纠纷大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由缺乏正确引导的微小矛盾演变而来。
“如果能提供场地,在居民喝茶聊天的过程中及时把矛盾纠纷疏导化解了,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张邓蓉说。
这一想法与回龙坝镇政府一拍即合。很快,陈家桥法庭与回龙坝镇政府等单位在聚龙城社区共同首创了“和顺茶馆”社会综合治理品牌。茶馆内设置了“和顺解纷工作室”“和顺巡回审判庭”“和顺堂”三大功能区,茶馆工作人员日常收集安置区矛盾纠纷信息并制作台账,对接该镇的法官及助理每周到工作室对台账登记的矛盾纠纷分类施策进行化解,并针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案件开展巡回审判,还为安置区居民议事、普法宣讲、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特色联络活动等提供独立空间。
价格便宜,环境舒适,居民们闲暇之余都爱到“和顺茶馆”坐一坐,喝茶聊天时,有了矛盾能够被及时记录,法官会及时跟进调解。慢慢地,“和顺茶馆”改变了安置区居民处理矛盾纠纷的方式,有了纠纷不再首先向邻里传播激进的情绪,也不再找法院直接立案起诉,而是到茶馆将矛盾登记在册,等待法官的调解。
“经过几年的运行,‘和顺茶馆’模式已成体系,回龙坝镇的诉讼案件逐年大幅下降,群体性纠纷再也没有出现过。”如今的陈家桥法庭庭长张娟表示。
在陈家桥法庭两任庭长的见证与接力努力下,“和顺茶馆”模式被选为重庆市市域综合治理的优秀典型事例,并入围2022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现沙坪坝区已建成16家“和顺茶馆”,实现全区覆盖。
在城市版图“枫桥”样本奋力书写的同时,距离沙坪坝300余公里重庆东北部的云阳县是一个森林覆盖率45%以上的小乡镇,它的“枫桥”故事也在精彩上演。
云阳县凤鸣镇,常年被薄雾缭绕,田园风光秀美,各姓之间互为通婚联姻,乡风淳朴,亲上加亲,生生不息,整个乡镇俨然一个大家族,但其地属大库区、大山区、大农村,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在新思想与传统观念的冲击下,此地成为家事矛盾的高发地。
针对当地涉诉案件的特点,云阳县人民法院凤鸣人民法庭设置了“鸾凤和鸣”家事法庭,高效整合了辖区乡镇退休干部、驻庭调解员、村支书、村综治专干等资源,以农村地区基于血缘、宗缘、地缘关系建立的情感和道德纽带为指引,打造了家事解纷“综合超市”“鸾凤和鸣”家事审判、“天平驿站”家事品牌三张特色名片,有效凝聚家事纠纷源头化解与家事案件妥善调处的工作合力,多元“解锁”了“重修老房导致的跨越三十年亲邻纠纷”“多子女赡养百岁老人纠纷”“青梅竹马短婚彩礼纠纷”……多起家庭矛盾纠纷的典型案例。凤鸣法庭也因此被命名为重庆法院“示范民生法庭”,获评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驻地凤鸣镇被评为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镇”。
古镇上的治理新“路”
三峡库区,万州区大周镇长江边上,宽阔的江面犹如一面镜子,倒映着成片的中山杉,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美不胜收。
这片中山杉坐落在“三峡库区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林”,由万州区人民法院一手打造,江岸上的派出法庭大周人民法庭白墙黛瓦内的中式园林里,种植着一片在环境资源案件中没收而来的红豆杉、崖柏、桢楠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与法庭外的示范林浑然一体,共同打造成为“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司法实践基地。
为将“枫桥经验”更好地融入环境纠纷多元化解中,大周法庭加挂“三峡库区生态修复法庭”铭牌,干警编入环境资源审判团队,将法庭和示范林变成“行走的课堂”,群众通过法官的导游解说、公开开庭、法治宣讲等方式聆听法治故事;“车载便民法庭”则化身为宣传“播种机”,穿梭于长江两岸山水之间,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和司法正义送到群众身边……近3年,大周法庭法治宣传教育覆盖了万州区中小学生1.2万余人、其他社会公众3000余人。
生态环境好了,法治环境好了,大周镇的风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如今,“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司法实践基地已经成为“乡村法治打卡地”,持续发挥着带动旅游产业、助力生态文明、打造宜居乡村的功能,走出了一条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添加了新的注脚。
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无独有偶,重庆市的5A级古镇——濯水古镇,依托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游客众多与本土居民时有摩擦,尤其是节假日期间,人口爆发式增长极大增加了社会管理难度。近年来,黔江区人民法院濯水人民法庭不断探索以妥善化解旅游纠纷为突破,融合“法治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以5A景区“天理良心碑”为背景,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天理良心调解室”,构建协同推进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新格局,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
2023年“十一”期间,游客张某在濯水古镇游玩,并购买了价值399元的旅拍产品。拍摄完成后,张某认为照片拍摄质量与宣传所用的照片差距过大,当即要求退款遭到拒绝。协商不成,商家与张某一同来到“天理良心调解室”要求调解。
“天理良心调解室”的当值法官田鹏飞与平时爱好拍照的调解员拿着照片与宣传照仔细对比,发现两者在拍摄参数上有较大差异,便有理有据与商家沟通:“来调解室调解要讲证据讲良心,治安好才能促进旅游发展,你的生意才能长长久久……”最终商家承认在相机拍摄参数设置上确实有失误,愿意重新为张某补拍。
“做事须循天理,为人且问良心”是“天理良心调解室”调解过程中的特色文化内涵,通过挖掘和汲取民风民俗文化精髓,运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使得这一调解方式极具当地特色和民间气息,推动形成当地讲法、讲理、讲诚信的良好氛围,辖区案件数量连续2年下降,所涉旅游纠纷全部调解结案、无申请执行。
用“行内人”办好“行内事”
有句老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近年来,重庆法院在调解特定领域纠纷的过程中,挖掘出了更多领域内的“行内人”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行内人”总能发挥高效专业便捷优势,协力推动纠纷源头实质化解。江津区人民法院双福人民法庭为典型园区法庭,管辖区域拥有五大专业市场,市场主体超1万户,入驻工业企业600余家,年生产总值近200亿元,是西部(重庆)科学城重要组成部分,法庭受案中商事纠纷占比超80%。
为了给上万市场主体、数十万常住人口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双福法庭与以300余家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双福新区商会共建全市首个商会驻庭调解室——“福商”调解室,确定商会为调解组织,聘请商会推荐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为调解员,并将调解员按工业制造、商贸物流、建筑开发、智能科技、教育医疗分类,精准开展诉前委派和诉中委托调解,创新“以商解商”诉调联动工作法,推动商人自治。
刚过完2024年春节,两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便因设备租赁费用产生纠纷走进“福商”调解室,调解员王国明作为熟悉工程领域的建筑企业负责人,被委以重任,出面化解这一矛盾。
作为“行内人”,王国明三言两语便直击纠纷要害,并给出了让双方都心悦诚服的解决方案。调解结束后,其中一名公司的负责人感慨道:“还是‘行内人’更能理解我们这个行业的通病,我本来都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没想到纠纷就这么解决了。”
截至目前,“福商”调解室已成功调解商事纠纷1200件,为企业累计节约诉讼成本700余万元,化解企业纠纷周期相比司法诉讼周期平均缩短2个多月,惠及民营企业730余家。
九龙坡区人民法院白市驿人民法庭,也有一群特别的“行内人”。
白市驿是明清时期成渝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驿站沿线川渝地区民间老百姓喜好以“摆龙门阵”的形式磋商议事、解纷止争的特点一直流传并保留至今。为解决城乡转型关键期辖区内矛盾纠纷高发频发的问题,白市驿法庭深入挖掘了成渝古驿道茶馆民俗文化历史底蕴,打造了“白·典”龙门阵调解品牌,并融合“走马镇民间故事”“白市驿川剧”等国家级、市级非遗文化,邀请非遗传承人、乡贤耆老等“行内人”担任“白·典”龙门阵特邀人民调解员,并成立“法治故事宣讲团”,选取婚姻、赡养、继承等方面典型案件改编为曲艺故事,以讲故事、演戏剧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纷普法,推动辖区诉源治理走深走实。
从“点上发力”到“多点开花”,越来越多“行内人”活跃于司法一线。永川区人民法院三教人民法庭组建的乡贤评理员调解队伍,是由当地群众推选的,具有人熟、地熟、事熟等优势的“行内人”,这支调解队伍配合法官参与诉前调解、巡回审判、法治宣讲等工作,奔走于一个个调解现场,平息了一场场矛盾纠纷;开州区人民法院汉丰湖人民法庭吸纳涉金融专业性调解组织,推动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员参与金融纠纷依法调处,不断优化个性化柔性还款方案,推动51.04%小额贷款逾期纠纷“无讼”和解;璧山区人民法院璧南、璧北人民法庭则依托“三级院坝会”平台,创新打造“院坝法官”基层服务机制,让部分法官进院坝,充分融入群众,成为靠前化解群众矛盾的“行家里手”;忠县人民法院翠屏人民法庭建立“乡村振兴法治工作站”,设立“忠法议事亭”机制,积极邀请辖区乡贤、退休教师等参与纠纷化解;綦江区人民法院东溪人民法庭依托“乡里茶谈”基层社会治理品牌,法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基层群众,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纠纷联调。
“重庆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处在践行司法为民最前沿和化解矛盾纠纷第一线的‘前哨阵地’作用,在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枫’硕成果。”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润溪乡樱桃井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霞说。
行而不辍、步履不停,在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重庆法院越来越多的人民法庭都拥有自家的“调解法宝”。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孙玉涛点赞道:“辖区人民法庭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创新作为,成果丰硕,让司法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的美丽‘枫’景中。”
图⑤:忠县法院翠屏法庭举办普法课堂。杨自意 摄
图⑥:陈家桥法庭干警在景区普法。温祺 摄
图⑦:白市驿法庭运用“白·典”龙门阵调解纠纷。曾令波 摄
图⑧:凤鸣法庭巡回审理一起赡养纠纷。饶国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