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管理工作中的方向
2024-04-12 10:22:1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胡保峰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人民法院大讲堂”,张军院长作第一场辅导报告,明确要求强化审判管理能力,学懂弄通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如何强化审判管理能力,如何确保审判管理顺应司法规律,就涉及“方向”的问题。

  谈到方向问题,就不得不提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一则党史故事:“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这段故事,发人深省,“方向”两个字一直萦绕在笔者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结合笔者所从事的中级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深刻感受到“方向”问题的重要性,审判管理工作的方向直接影响审执质效的提升。对审判管理工作而言,方向问题具体包括看准方向、悟透方向、思索方向、指明方向。

  审判管理工作应看准方向。从宏观层面看,审判管理工作和审判执行工作最大的方向就是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关之一,人民法院的根本宗旨一以贯之,即司法为民,这也是在“法院”名称之前冠以“人民”二字的应有之意。从微观层面看,指标体系是风向标,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引导审判管理工作的具体方向。最高人民法院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将全国法院的管理指标体系归纳汇总,形成“一张网”格局。通过26项管理指标,最高人民法院引导全国四级法院看向同一方向、瞄准同一目标,凝聚全国四级法院审判执行合力,共同奋进,做深做实司法为民。

  审判管理工作应悟透方向。司法为民是宗旨,如何将司法为民这一宗旨真正地落实落地落深,这是审判管理工作要深刻领悟的内容。从终极目标来讲,审判管理工作要引导“抓前端、治未病”,将人民法院的司法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我国有14亿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必然不堪重负!”这就要求广大干警应积极延伸司法职能,抓好源头治理。深言之,在刑事审判领域要坚持治理和治罪并重,引导帮助企业合规经营、老百姓自觉遵纪守法;在民事审判领域要坚持诉前调解化解,让纠纷消解于无形;在行政审判领域要坚持双赢多赢共赢,促进依法行政、政通人和。“上医治未病”,通过诉源治理,不让细微的纠纷发展成为尖锐的矛盾,不让矛盾纠纷大量涌入法院,不让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切身经历纷繁复杂的诉讼程序。从现状看,审判管理工作要引导“抓末端、治已病”,将人民法院的本职工作做好。人民法院的中心工作始终是审判执行工作,这就要求审判管理工作应引导广大干警树立“如我在诉”的意识,在立案、一审、二审、执行、申诉、信访等每一个司法环节中做到最好,追求极致,在当前环节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矛盾纠纷,尽量不引发后续诉讼程序,避免当事人反复走程序,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

  审判管理工作应思索方向。审判管理工作需要紧盯指标体系,深入思索如何以指标体系为导向,做好审判执行工作。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共26项指标,引导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质”主要指质量,从整体角度讲,人民法院在每一个诉讼环节都高度重视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降低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首执案件终本率,提高执行完毕率等指标;从个案裁判角度讲,应正确办理每一起案件,案件裁判结果和处理程序要符合法律规定、符合人民群众的朴素感受,降低裁判被改判率、被发回率,提高二审开庭率、再审审查询问(听证)率等指标。“效”主要包括效率和效果,效率主要从案件办理效率、案卷移转效率、积案清理三个维度考核。在案件办理效率方面,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个案办理效率,缩短案件审执时间,让人民群众早日感受到公平正义。严格落实审限管理规定,杜绝审限不规范情形,对审限变更申请要实质化审批,提高审限内结案率,降低延长审限率。在案件移转效率方面,优先采取电子卷宗的方式移转案件卷宗材料,充分利用线上手段,运用电子卷宗技术,一审承办法官可以直接将上诉案件卷宗材料移送至二审法院,实现一键点击移送上诉,避免人工移送纸质卷宗,缩短上诉案件移送用时。在积案清理方面,坚持减存量、控增量原则,大力清理现存积案,审判管理部门和各业务庭要共同发力,多线督促,大力清理现存积案。严格控制新增积案,加大对审理时长在9个月以上的案件清理力度,避免成为长期未结案件,降低超12个月未结案件比。效果主要从诉源治理的成效和人民群众的评价两个维度考核,要求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做好司法建议工作,提高司法建议反馈率。加强执源治理,降低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提高执行到位率。改善司法作风,用好12368、12345平台,加大法官和当事人“面对面、线连线”的沟通力度,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解决信访人面临的难题,降低案访比。

  审判管理工作应指明方向。审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为审判执行一线工作提供指导,如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为本院各业务庭及下级法院的审判管理工作指明方向,这是审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审判管理工作要掌握达标指标、关注劣势指标,掌握审执态势情况,为党组决策提供参考,为全院审执质效提升指明方向。指标体系既是指挥棒、又是体检表,26项指标是否达标是表层现象,指标数据反映出的短板问题才是深层原因。指标数据存在异常情况时,其深层原因是什么,是诉源治理工作不到位,还是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有欠缺,抑或审执效率待提高,这些都需要审判管理部门深入分析。审判管理工作既要深入分析本院及辖区法院的劣势指标,查找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聚全院之力、辖区法院之力提升短板弱项,提高审执质效。审判管理工作也要关注各部门及各审判团队的短板弱项,特别是达标指标中蕴含的部门短板问题、审判团队短板问题。有些指标,从全院数据看,虽然指标整体达标了,但是,从部门数据看,还是存在薄弱部门、薄弱审判团队。审判管理工作大多关注劣势指标中的薄弱部门、薄弱审判团队,极易忽略优势指标中的薄弱部门、薄弱审判团队。无论优劣势指标,只要存在薄弱部门及薄弱审判团队,都要高度重视、格外关注,审判管理部门要重点帮扶薄弱部门、业务庭要重点帮扶薄弱审判团队,帮助其补短板、提弱项,尽早“脱薄”。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