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通并举化解积案 不断提升审判质效
2024-04-01 09:20:1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赵玉
 

  积案不是洪水猛兽。清理长期未结案件是一场持久战、歼灭战,在清理积案的同时也要预防新案积压,还要同步提升审判质量。只要建立起高效、顺畅、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机制,我们就能打通堵点、清理积案,推动实现收结案良性循环。

  3月15日,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强调,“与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盼相比,我们办案的质量、效率、效果还有不小差距,必须一体抓实破解审判工作质效总体不高的问题”。司法实践中,一些法院存在部分长期未结案件,正是审判质效不高的直接体现。

  2023年以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开展长期未结案件清理的工作要求,全国各地法院纷纷向长期未结案亮剑,打响了“清积”攻坚战。笔者工作于基层法院,既是积案产生的亲历者,也是积案清理的参与者,在此期间深刻体会到了法院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对于民事积案清理工作也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和看法。

  从积案产生原因来看,客观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更多人选择诉讼途径解决纠纷,民事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但有限的审判资源意味着法院处理海量案件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在繁简分流模式下,繁案大部分移转给后端法官,这些案件要么疑难复杂,要么涉及保全、鉴定、公告送达,审理程序繁琐,但司法实践中后端法官往往处于人手紧缺状态,还要保证审判质量,难以同时啃下过多“硬骨头”。再加上此前疫情期间客观条件限制,各种因素叠加,导致一些法院积案较多。

  从积案产生的主观层面分析,不可否认,个别法院确实存在审判效率不高的问题。例如,近年来一些法院人才队伍流失严重,不少年轻法官处理新类型及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不足,难以有效预判案件审理进度;有些法官对难案存在畏难情绪,缺少审理规划,导致案件久拖不判;还有些法官审判团队内部分工不明确、合作不够,不能协同发力共同管理好审判全流程。案件积压迟迟难以开庭,当事人难免有情绪,法官也长期在高压环境下工作,审理进度拖慢,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剖析原因是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清理长期未结案件是一场持久战、歼灭战,在清理积案的同时也要预防新案积压,还要同步提升审判质量,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法院全体干警都应认识到清理积案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对法官及审判辅助人员的培训,提高干警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法官是抓实“公正与效率”的关键,提升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和裁判文书撰写能力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游刃有余地应对复杂案件,提高办案质效。再次,要加强法官心理调适。通过选树模范典型、营造和谐法院文化等,缓解法官消极倦怠心理,帮助法官克服畏难情绪,调整焦虑心态,树立自立自信,在与当事人沟通时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展现专业理性的法官风貌,提高当事人对案件审理的配合度和对裁判结果的可接受度。

  二是优化审判流程。首先,要精准靶向发力,对现有积案逐案分析,找出积压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清理方案,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切实解决问题。其次,要合理配置审判资源,积案不一定等于难案,要合理配置时间资源,制定合理的审判规划和时间表,确保积案按照既定时间安排进行审理,同时留出时间让法官审理、研究疑难复杂案件,在清理积案时防止边清边积,保证新案及时在审限内审结;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分配团队成员工作,发挥审判团队作用,法官集中精力开庭、研究案情、撰写判决书,将保全、鉴定、调查、组织庭前会等工作适度交由法官助理处理,团队内部及时交流案件信息、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协同解决问题,促进审判集约、高效、优质运行。再次,要合理运用技术资源,善用云法庭、电子送达、电子卷宗查询系统等便捷措施,提升审判效率。具体而言,法官在收案后必须及时阅卷,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及争议焦点,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及类案审理情况提出初步审理方案,对于涉及管辖权异议、鉴定、保全、调查取证的案件先行处理管辖权异议、鉴定等问题,以便案件能够按期审理;对于证据较多、情况复杂的案件,应当先行安排庭前会;对于双方或一方有调解意向、争议不大且双方还可以平静对话的案件,在收案后应尽快联系当事人,促成双方调解,避免错过调解窗口期。即便案件没有上述特殊情况,也要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在排庭同时指导原告明确诉请、找出诉讼请求对应的事实与法律依据,引导被告简单发表答辩意见,进而指导双方围绕争议焦点举证质证、交换证据,确保案件一次开庭审结。

  三是实现有效沟通。与当事人沟通是案件审理中必不可缺的一环,有效沟通有助于法官了解案情,及时发现并纠正当事人对法律条文及诉讼程序的误解,建立起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仅有利于促成当事人双方调解和解,还可以保障庭审顺利进行,减少当事人冗余陈述、“证据突袭”和重复辩论,从而提高审判效率,最终促进当事人接受并主动履行判决结果。在与当事人沟通中,法官既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又要适当站在当事人的立场,探究诉讼产生的根源,了解当事人心之所想、心之所需。实现有效沟通,可以注意以下两点沟通技巧:通过提问引导对话,确保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在沟通过程中做好工作记录;耐心解答当事人的疑问,时刻保持专业和冷静,通过一以贯之的礼貌沟通和专业表现获得当事人的信任。

  积案不是洪水猛兽。笔者相信,只要建立起高效、顺畅、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机制,我们就能打通堵点、清理积案,推动实现收结案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