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工作法”是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
2024-01-28 08:48:2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胡建兵
 

  “六尺巷工作法”打破了传统的接访和调解方式,是当今新形势下解决信访问题的一种新模式,拥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符合矛盾调解的法理要求。

  日前,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其中,安徽桐城“六尺巷工作法”被列入其中。近年来,桐城市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蕴含的文化内涵,探索推行“六尺巷工作法”,走出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之路。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约100米、宽约2米,建成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从源头上防止信访问题的发生是关键。近年来,桐城市巧妙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将桐城历史典故“六尺巷”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与和谐司法理念融合起来。经过对实践经验的梳理、融合和归纳,注入“谦和礼让”“和为贵”理念的“六尺巷工作法”逐步形成。工作法是围绕促使双方当事人“事解心了”来构建的,有效引导矛盾双方互相礼让,做到进而有度,不得寸进尺;退而有节,不委曲求全。工作法具体分为“听、辨、劝、借、让、和”6个步骤,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形成了完整高效的调解闭环。每一步自始至终贯穿着情、理、法,最终通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六尺巷工作法”打破了传统的接访和调解方式,是当今新形势下解决信访问题的一种新模式,拥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符合矛盾调解的法理要求。其打破了接访人员原先等待上访的习惯思维,主动“下访”,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工作法坚持依法依规把矛调工作实事做实,用心用情把信访工作做温暖、做感动。“让”是方式,“和”是目标。桐城市通过多元联动汇聚调解合力。当前,邻里纠纷、劳资纠纷、房产纠纷、市场纠纷等多发,关系错综复杂,仅靠单一部门往往难以及时有效解决。2021年,桐城市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整合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和“N”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资源力量,推行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桐城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运用“六尺巷工作法”,由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五老”、群众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的群众说事会,引导村民有事谦和礼让敞开说、遇事明理多协商,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推动形成礼让和谐的良好民风。“六尺巷工作法”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乡贤、乡俗、乡情等本土资源,在现代法治框架下充分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调解优先原则和柔性治理理念,用科学机理和法理支撑,形成了矛盾处理、人员管控的闭环。完善工作预案,实行主动调解,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反映、早调解、早解决,防止重大信访争议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让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