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就能让孩子变乖?亲子教育服务有“陷阱”
2024-01-16 10:10:5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李想
 

漫画:穆 依

  山东济南一家机构在网上发布广告称:“孩子叛逆不听话?本机构可以提供亲子教育服务,承诺10到15天有明显改善……”交点钱就能让孩子变乖?有的家长听信广告宣传,与其签订服务合同,不料却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法院北园人民法庭发现,亲子教育咨询类服务合同纠纷呈多发趋势——

  孩子青春期叛逆,学习成绩不好,该怎么办?相信这是不少家长的烦恼,当家长们采用各种方法教育孩子时,却发现适得其反,于是听信某些广告,把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全权扔给了机构,结果承诺的时间过去了,孩子一点改善也没有。于是,有的家长就愤而将专业机构诉至法院,讨要说法。

  家长遭遇叛逆的孩子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点,这个阶段充满了许多新的挑战。

  山东济南某中学学生小秦最近就遇到了学习上的瓶颈,他发现不管自己用什么方法,成绩得不到任何提高,而他的父母看到他的成绩非但没有提升,反而还有所下降,怀疑他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没啥动静,谁知道是在学习还是玩游戏。”小秦的父亲秦方说。在一次争吵过程中,秦方夺过小秦的手机要检查,想看看孩子是不是在玩游戏。在抢夺的过程中小秦失手将手机摔坏,一场家庭冲突后,他和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

  秦方随后也意识到了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当,但作为父亲的他,却难以开口承认自己的过错。此后,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本来在家比较乖顺的小秦,也时不时会顶撞父母,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摔打物品,或者将自己关在屋里不出门。

  秦方夫妇二人平时忙于做小买卖,对孩子疏于照顾,当他们正发愁该如何管孩子时,无意间在网络上刷到一则广告,某机构称可以针对“叛逆少年”对症下药进行教育,10至15天就能有明显改善。

  “如果真行,就给咱解决大问题了。”秦方便将该机构的联系方式保存了下来。

  机构盯上焦虑的家长

  秦方通过与机构的导师交流后了解到,该机构的服务在线上展开,保证介入后孩子就会有明显改善。“交点钱就能让孩子变乖,太值了!”于是,秦方爽快地交了2万元钱,与该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

  但交钱后秦方却渐渐发现,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在双方签订的教育咨询服务协议中,约定机构应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但秦方发现,该机构并未对孩子进行有效指导:“他们大部分的工作内容,仅仅是在事前建好的微信群中转发一些宣传资料或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对教育孩子基本没有任何有效帮助。”更过分的是,秦方每次问及对方对孩子的教育指导计划或是有什么进展时,都被对方以忙或是其他原因搪塞,与签约前的承诺完全不一致。

  “机构在家长交钱前后的态度180度转变,原先承诺会有几个导师在群里进行指导,实际就只有一个人转发些视频和文章,根本不像他们之前宣传得那么专业。”秦方意识到自己很有可能上了当,在与对方交涉要求退款未果后,将该机构诉至天桥区法院北园法庭。

  “该机构就在天桥区,等我立案后才得知,像我一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这些机构专门盯上了我们这些病急乱投医的焦虑家长。”秦方说。

  亲情教育服务亟需规范

  据了解,被诉机构对与家长签订的协议进行了精心“设计”,容易让家长掉入此类消费陷阱。此类服务大概分两个月的“疗程”,虽然口头上宣传的效果是最终保证孩子不再沉迷游戏或者转变心态等,但是落实到合同上却是:本次提供的是亲情教育服务,主要目的是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协议中关于费用的约定大致为:服务第一阶段为前期沟通,占总费用的20%;第二阶段为方案制定,占总费用的40%;第三阶段为游戏或是情绪介入,占总费用的40%。前两个阶段就已经占据费用的大部分。在诉讼中,该机构也会拿出前两个阶段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提供较为完善的证据。如果要求退费,也只不过在第三阶段进行费用确定。

  北园法庭庭长郭怡介绍说,2023年,北园法庭接到相关案件就有10余件,且案情基本差不多。除尚未开庭审理的案件外,其余案件均以法庭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后被告自动履行退款的方式结案。

  据介绍,该类案件涉及的服务内容及服务模式较为新颖,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行业,被告在洽商业务时,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父母的焦虑情绪,若此类案件不能妥善处理,将会对此类家庭造成二次伤害。在前期沟通和整理证据时,法官发现,此服务模式在前期宣传、服务内容、效果展现方面并无评价标准,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规范。

  如何识破协议“陷阱”?

  郭怡表示,这些机构大都是利用家长的焦虑情绪,通过承诺效果等宣传话术,引导家长与其签订服务合同。该类机构的宣传方式多为网络广告、电话联系等,多采取线上签订合同的方式,很多家长未对机构进行全面了解和实地考察。合同约定服务的具体事项是为甲方提供亲子教育咨询服务,且并没有详细写明提供服务的详细内容,服务内容模糊不清。对该类服务的效果评价方面,并没有行业标准或统一规制,服务效果难以清晰认定。

  法官提醒,针对这些问题,家长在前期与机构人员交谈时,要注意录音等,保存证据。若对方在宣传时确实存在虚假宣传或欺诈行为,便于后续主张相关损失赔偿。此外,家长在签订合同时,首先要克服“病急乱投医”的焦急情绪,对相关机构进行全面了解,对合同进行全文阅读,对其中模糊不清的表述及条款,先行询问予以明确。

  法官表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随着阅历丰富、心智成熟、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心态变化、性格变化以及叛逆心理均属正常现象,此时需要家长真正地关心关怀孩子,通过科学正确的方式引导。对于个别问题严重的青少年,也应通过具有相关资质的心理辅导机构,对其进行矫正教育。”

  (文中当事人皆为化名)

  专家点评

  加强教育矫正行业监管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  赵信会

  随着互联网发展,我国进入信息时代高速发展新阶段。随着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社交软件以及短视频平台的逐渐普及,青少年面临的诱惑不断增加,加之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部分青少年产生了厌学心理。对于此现状,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因工作忙碌、学识欠缺、交流代沟等因素,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部分企业在其中找到商机,号称可以通过进行亲子教育辅导,改善亲子关系,解决青少年叛逆问题。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家长们的无奈,但在我看来,青春期叛逆很多孩子都会有,或严重或轻微,很多过了这一阶段就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我认为,孩子的叛逆也不能简单归结为孩子的问题,有时候家长也应从自身发觉问题。教育首先就是陪伴,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感化,慢慢引导,而非单纯把教育的责任丢给所谓的矫正机构。

  另外,我们也应当看到青少年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行动,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共同为青少年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青少年矫正机构的监管,保证把其活动纳入法治轨道,保证其行为是为青少年成长增加正能量,添加助力,而不是阻力;司法机关应当加大对实施诈骗行为的青少年矫正机构的查处打击力度,引导青少年矫正机构或者组织积极参与到呵护和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行列中来。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