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时节,法官前往农户家中普法。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围绕“高品质提效争先年”工作主题,深入开展“司法为民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在司法为民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全力打造高品质司法服务品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诉服无小事 事事关民心
2023年12月19日,大雪刚过的淄博特别冷,淄博中院诉讼服务大厅来了一名特殊的当事人王某。因王某是一名聋哑人士,工作人员小陈立刻登上了“齐鲁手语”小程序,联系山东省听力言语残疾人无障碍平台的手语翻译。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王某的疑问很快得到解答,并完成了立案手续。
“我们在诉服中心安装了视障辅助读屏软件、手语在线APP,让特殊当事人享受优质、均等的诉讼服务。”淄博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张丽说。
诉服无小事,事事关民心。淄博法院聚焦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按照“覆盖城乡、普惠均等、快捷高效、智能精准”总要求,持续完善“厅网线巡”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一站式高品质诉服品牌,擦亮司法为民第一道窗口。两级法院全面升级诉服大厅,完善智能化服务与传统服务衔接并行机制,开展立案一次受理、查询一次到位等“七个一”活动,制定诉服标准化指南,实现群众诉求一次办好。成立39支诉讼服务队,创新“周日调解”“夜间法庭”等,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500余次。
按照“一门受理、一听即办、一管到底、一次办好”“四个一”服务标准,2022年,淄博在全省法院率先实现两级法院12368热线集中接听、统一派单、集约管理模式,打造“一个窗口对外服务”总客服。截至目前,共接听来电7万余通,热线接通率、满意度始终保持100%。
小案事不小 小案不小办
“实在太谢谢您了!”2023年8月的一天,周村区人民法院即将退休的法官魏俊菊接到一位老人的来电。
2015年初,被告人醉酒驾驶机动车致老人的儿子身亡,家属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魏俊菊的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人赔偿被害人家属40万元。由于被告人家庭贫困,双方约定被告人先行支付10万元,后续每年支付3万元。为保障被害人父母和女儿的正常生活,魏俊菊作为监督执行人,每年按时督促还款,泛黄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每次的联系时间、付款金额。如今,魏俊菊迎来退休,她将这份工作交给了干警刘浩楠,将这份责任延续下去。
淄博法院努力践行“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引导广大干警把诉讼群众当家人,把诉讼案件当家事,以“如我在诉”的境界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创新打造“家和万事兴”家事审判品牌,完善全程调解、家事调查、心理疏导、专家陪审等机制,推进实质性解纷、特殊化保护、人性化司法。
诉调一体化 送法到家门
“湖田法庭‘E+智慧法庭模式’,与基层社区互联互动,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到了基层、落实到了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文康(临沂)律师事务所主任程萍说。
“唐山法庭不断加强诉前调解工作,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将大量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了诉前。”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主任尼珍说。
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淄博法院。在实地视察一线工作后,多位人大代表对淄博法院的诉源治理工作给予了肯定。
齐,治理也;齐,共同也。淄博法院深入推进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打造有齐文化特色的“齐乐融融”诉源治理品牌,构建“源头预防、诉前止讼、诉中化讼、诉后息讼”的“全域诉调一体化”工作新模式,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淄博法院联合四部门开展“无讼村居(社区)”创建活动,打造674处“E+智慧法庭”,通过“一网一线一终端”,将调解指导、网上立案、普法宣传等送到群众家门口;联合司法、人社、交警等15个部门建立纠纷一体化调处机制,与保险、妇联、工会等20余家行业协会常态化对接,通过合作共治指导调解、司法建议靶向治理等方式,推动重点纠纷源头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