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像之争
2023-12-27 10:10:5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姜婕
 

  家庭矛盾就像一把尖刀,刺痛家人也割断亲情。如果处理不好,还会留下无法愈合的伤疤。

  作为一名家事法官,除了要以法律“明断家务事”,还要修炼“工匠”技艺,以精湛技术努力粘合起破碎的情感,抚平伤痛。

  所以,审理婚姻家庭纠纷,表面上是梳理人物关系、分割经济利益,实则是一场关于情感的“手术”。

  而我遇到的这场遗像争夺战,是女儿与女朋友之间的“战争”,更是升级版的家庭矛盾,关系复杂、对抗激烈、难以调和。

伊始:一记耳光,激烈对抗

  小娇是老李的女儿,王女士是老李的女朋友。老李病重去世后没几天,小娇就将王女士起诉到法院,要求继承老李所有遗产并要求王女士立即返还老李的遗像。

  第一次庭前谈话,双方刚一见面,小娇就冲上去扇了王女士一记重重的耳光。

  一场激烈的争吵也由此开始。

  “拍好了婚纱照,就因为你千般阻挠、离家出走、再三谩骂,我到现在都没能与老李登记。”王女士捂着半边脸,一边流泪一边力争。

  “是你抢走了我爸爸,你别想得到任何东西。爸爸的遗像你更别想据为己有。”

  几次劝说后,双方暂时平复了情绪,但说着说着,又提高了分贝。

  互相猜忌、彼此埋怨、情绪激动.....5年多积蓄的矛盾,那一刻,在法庭里彻底爆发了。

  在你一句她两句的“混战”中,我从一团乱麻中逐渐摸到了头绪。双方都觉得,因为对方,才没有被成全——女儿“失去了”父亲,女友没有走进婚姻。

  找到感情的“线头”后,我把诸多证据和细节串联起来,在原来的案情框架中,补充上了时间线索、人物关系、遗产明细、感情曲线。

  这幅图更详细了,接下来的路也更清晰了。

思绪:爱情、亲情?如何还原逝者遗愿

  然而,按下葫芦浮起瓢。

  王女士突然拿出了一份老李生前协议,“住院后所有财产均交由王女士保管”。

  这份协议成了双方争执不休的关键证据。

  小娇认为这份协议为遗嘱,因不符合打印遗嘱的形式要件,应为无效。

  王女士认为是赠与,老李将财产赠与给了她。

  “一边是唯一的女儿,一边是朝夕相处5年之久且在病重期间悉心照顾的女友。如果是老李,应该如何分割遗产?什么样的方案才更可能还原老李的遗愿?”

  如何在水火不容的关系中找到突破口?

  我又拨通了两人的电话。

  在与王女士交谈中我得知,老李生病期间,王女士特意找朋友帮忙将在德国留学的小娇接回看望父亲,以期缓和父女之间的关系。

  就是这一个细节,让我找到了突破口。双方因老李结怨,但也可以为老李和解。

调和:法官,爸爸的遗像给阿姨

  “其实,我真不想和孩子争什么遗产。唯独就是老李的遗像,我想留着。”这已经是王女士第二次跟我提到这个“念想”。

  与王女士接触中,我能感受到她对老李的真挚情感。为了实现她的“念想”,也为了从“根”上化解积怨,我画了个路线图,继续调解。

  我把双方叫到法庭,用照片拼凑事实。王女士拿出手机,一边翻看照片一边述说着这些年照顾老李的艰辛和困难,也回忆两个人温暖画面。

  “这张是我推着老李在医院的小广场上晒太阳;你看这张,他出院回家后特别兴奋,我抓拍的......”

  “如果不是顾及孩子,我们早就登记了。老李生病后一直是我在照顾,为了让他好起来,试了好多办法......老李去世后,我为他办了葬礼,就是让他能体面地走。”

  这一上午,大家一起看了很多照片。时间在“倒流”,“寒流”也在渐渐“回转”。

  “真没想到她付出这么多。”

  关键时刻用证据说话,这是万能的真理。

  “同情”“理解”是彻底改变态度的前提。“法官,爸爸遗像可以给王阿姨保管。我每年去祭拜。”小娇看完近百张照片后终于松了口。

  最终,小娇给了王女士13万元补偿,遗像继续由王女士保管。

  她们冰释前嫌,如果老李泉下有知,也会欣慰吧。

  心语

  家事案件中,当事人的情绪对抗比较常见。而每一个家事案件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通过梳理案件证据、耐心倾听,往往能够看到一段破碎的情感关系。

  在各方当事人以自己的视角述说不同版本的“真相”面前,法官要从无数次侦探般的调查推理中找到突破口,拼接起破碎的真相。

  而调和家事纠纷过程中,法官像一个修复的工匠,需要心怀匠心,用法律和人文关怀,以司法为民的真心平复当事人心灵的创伤,以“如我在诉”的视角和态度给予当事人情感上的慰藉,粘合、修复破碎的情感关系。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谭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