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朱敏
2023-01-30 09:30:3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洋 乔宇飞
 

科技赋能,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人民法院受理的诉讼案件迅速增长,对法官司法能力和水平也提出新的挑战。只有加强科技赋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法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积极开展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线上开庭、远程调解、电子归档等全流程网上办案工作,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立案、提交证据、缴费、开庭等诉讼事务,促进纠纷高效公正解决,展现法官高水平的司法能力,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重庆的冬日,时而阴雨绵绵,时而艳阳高照。

  1月12日,记者走进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朱敏的办公室时,她正在办公桌前敲击着键盘,撰写文书,十几本案卷摞放在旁边,都是赶在过年前要结的案子。

  一束腊梅花摆放在办公桌的一角,阳光透过百叶帘投射进来,撒落在娇小的花骨朵上,一阵清香沁人心脾。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妹子,朱敏很喜欢腊梅,爱它独特的香气,更爱它不畏严寒、傲雪挺立的绰绰风姿。

  梅花香自苦寒来。

  朱敏相信,只有奋斗拼搏才能看见人生最美的风景,她愿像历经漫长冬日绽放的腊梅一样,傲骨凌寒,迸发自己独特的品质。

  梦想,与法律结缘

  今年48岁的朱敏,出生于渝西小城璧山,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弟弟在外务工。善良、质朴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她的身上也带着父母遗传给她的一股韧劲。

  “第一次接触法律,是陪亲戚打官司。”谈起与法律结缘,朱敏的思绪回到了高二那年。那时,她的一个亲戚在镇上给私人老板打工,操作压模机时左手手指不幸被压断,伤势严重。由于和老板协商不成,亲戚打官司索要医药费。那时,朱敏虽然年纪不大,但能读能写,也算家里的“文化人”,就陪着亲戚一起去开庭。

  开庭的地点在璧山县人民法院一个派出法庭内。“法官很认真,不厌其烦地解释法律规定,还耐心地多次组织双方调解。”朱敏回忆,从村里到派出法庭的路,她走了好多趟,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案子圆满解决,亲戚拿到了赔偿款。

  “经过这个事,我深切感受到,法律是可以给老百姓撑腰的!”从此,法律的种子在朱敏的心中深埋,并生根发芽。

  高考那年填志愿,想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朱敏,第一志愿填报了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系,后来被顺利录取。

  经过4年的寒窗苦读,1999年,大学本科毕业的朱敏回到家乡重庆。怀揣着当法官的梦想,她成功考取江北区人民法院,成为了一名书记员。

  职场“小白”的成长之路

  “朱敏初进法院时在经济庭担任书记员和内勤,事情很多很杂,但她很快便熟悉了手里的工作。”现任江北区法院纪检组组长的熊杰,当时是经济庭的法官,也是朱敏进法院后的第一任师傅,他回忆说。

  身为职场小白的朱敏,也有被批评的时候。一个经济纠纷的案子比较复杂,卷宗有五六十页,开庭前,朱敏没有整理清楚,被熊杰批评道:“办案一定要养成好习惯,卷宗要整洁,条理要清楚。”话不算严厉但很有分量,朱敏默默记在了心里。

  从那以后,朱敏养成了勤动笔、多记录的习惯,每天自己要做什么事情心里有数一目了然,绝不拖延到第二天。

  朱敏办公室的柜子里,有三十多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她这些年来办理的每一个案子的收案、结案和排期等审理情况。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法官办案中,朱敏的记录也从本子上移到了电脑里。

  特别能吃苦,是朱敏留给熊杰的印象。“尤其是外出保全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时还要走崎岖的山路,朱敏从不叫苦叫累,配合法官及时采取保全措施,为债权人追回了多笔资金。”

  2001年春节前,朱敏跟着熊杰赶到广州,对一起民营企业间的买卖合同纠纷进行财产保全。

  “法官扣车来了!”“都是厂里的东西,不准贴封条!”第二天清晨,赶到厂里的熊杰和朱敏准备给相关财物贴封条时,突然被20多名员工团团围住,他们情绪激动。

  “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阵仗,虽然表面不露声色,其实心里止不住‘打鼓’。”朱敏回忆道,“幸好师傅提前联系了当地法院协助做工作,对员工进行了劝导和法律宣讲,我们成功查封了机器设备和20余辆车,最终为原告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这次经历让朱敏意识到,做法官除了要有扎实的法律功底外,还要临危不乱。

  2012年,担任审判员的朱敏审理了一起个人与企业合作饲养藏獒的纠纷。原告王某和被告企业签订合同,由王某前往西藏购买成年藏獒,企业提供藏獒饲养场地和资金,合作饲养藏獒并通过出售藏獒幼崽盈利。后由于藏獒市场价格波动以及双方合作期间产生矛盾,企业不再履行合作协议,拒绝继续提供饲养资金和场地,王某诉称其投入的几十万元血本无归,诉至法院。

  为了查明案情,朱敏带着被告一起上到原告位于江北铁山坪上的养殖基地实地查看。养殖基地位于原告租赁的一处农家小院内,养了十几只藏獒。

  “走,大家进屋坐下来聊一聊。”原告热情地招呼众人来到一个房间。房间的一角,一只藏獒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每一个人。

  见大家有点迟疑,原告赶紧说:“这狗看起来凶,我不发话,它绝不乱动。”

  待众人进屋后,原告“啪”的一声把门一关,突然变了脸:“我快50岁了,一事无成。倾家荡产搞了这个养殖基地,要还是失败了,真的没有活路了。今天,问题不解决,谁都别想走!”

  面对情绪失控的原告和凶狠的藏獒,朱敏迅速冷静下来。“老王,别激动,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要相信,法院一定会作出公正的判决……”朱敏的一席话,让原告逐渐平静下来,他向众人道了歉,打开了大门。

  最终,经过审理,朱敏判决解除双方的合作协议,被告企业赔偿王某经济损失50余万元。该案宣判后,原告还特意到法院送了一面锦旗给朱敏。

  进入江北区法院后,朱敏先后在经济庭、民二庭担任书记员、代理审判员和审判员,主要办理各类合同纠纷和破产案件,这一干就是15年。她也从职场“小白”历练成了一名成熟的法官。

  做人民生活的守护者

  2015年初,朱敏离开民二庭,被任命为民一庭庭长。

  “基层法院的家事法官,面对的大多是家长里短的纠纷。但是,这些纠纷下隐藏着复杂的人性,有时候甚至会突然爆发危机。”办案的很多瞬间,让朱敏记忆深刻。

  一对夫妻多次闹离婚。法庭上,两人一番声嘶力竭的讨伐、气急败坏的指责后,竟双双赌气,将一双儿女留在法庭,扬长而去。虽然经过劝说,两人领回了孩子,但孩子们被双亲抛弃时失望的眼神和无助的抽泣声,深深刺痛了同样身为母亲的朱敏。

  “家事案件有着对抗情绪大、亲情修复难的特点,一名优秀的家事法官,就是要做人民生活的守护者。”朱敏暗下决心。

  2016年5月,江北区法院被确定为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朱敏偏偏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我们抽调了4名具有十年以上审判经验、丰富生活阅历、善做调解工作的女法官,组成专门的家事审判合议庭,包括我在内的2名法官都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资质。”谈起曾经带领的团队,朱敏十分自豪。

  “你要敢离婚,我就抱着孩子一起死!”2017年,一起离婚案件让她记忆犹新。

  李某与刘某于2005年4月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子。初期两人感情尚可,但随着日子渐长,婚姻生活逐渐发生矛盾冲突。2014年至2016年,李某先后三次向法院起诉离婚,但刘某坚决不同意离婚且情绪激动,甚至扬言如果法官判决离婚,自己就抱着年幼的儿子跳楼自杀。

  一方是一意孤行非离不可的丈夫,另一方是情绪崩溃坚决不离的妻子。

  尽管案件棘手,但朱敏没有打退堂鼓。她耐心安抚双方情绪,认真倾听双方诉求,细心疏导情感创伤,还设身处地对二人进行分析劝导。同时,她多次走访社区居委会,详细了解双方家庭情况和感情背景,邀请家事调解员、双方父母、单位领导共同参与调解。最终,夫妻二人就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案件得到妥善解决。

  “家事案件往往很复杂,子女抚养、老人赡养、遗产继承等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矛盾突出、争议较大,很容易发生各种突发事件,这对我们的审判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朱敏说。

  为了不断提升专业审判能力,朱敏定期组织全庭干警开展心理咨询、沟通礼仪、突发事件处置等专题培训,注重心理学与司法审判的融会贯通。她还定期为家事调解员授课培训,为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维权提供法律帮助,并积极参与重庆电视台“家事有道”节目录制,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大众传递家事和谐的法治理念。

  同时,朱敏带领部门干警大胆探索,创新“座谈式”“聊天式”的审理模式,建立审前初步评估、亲情修复前置等家事审判机制,引进专业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社区居委会干部、退休法官作为家事调解员,在裁判文书中加入“法官寄语”引导当事人积极生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3年间,朱敏和部门同事共审结婚姻家庭纠纷2101件,调解和经调解撤诉结案1455件,占比近七成。

  向山顶不断攀登

  2022年12月29日,江北区法院开庭审理了2022年最后一批216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并于庭后一键生成裁判文书,次日即电子送达当事人。

  庭审当天,法官通过重庆法院易诉平台开庭审理了该批系列案。在法官主持下,当事人通过线上方式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答辩等,电子庭审笔录同步完成制作,当事人通过手机扫描进行电子签名确认,整个庭审秩序井然,用时仅半小时。

  “这批案件的顺利解决,得益于数字金融纠纷一体化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开展,这也是朱庭长一直带领我们探索的。”法官郭雪妍说。

  2018年伊始,朱敏开始担任金融审判庭庭长,负责金融和破产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江北区法院辖区金融机构众多,多年来金融资产规模、存贷款余额总值、上市企业数量与经济证券化水平均居重庆市第一。”面对日益庞大的金融纠纷案件数量,朱敏深深思考,认为只有及时创新案件审理模式,才能提高审判质效。

  “随着我院审理的金融案件数量逐年增多,新类型案件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案件不断涌现。”朱敏介绍,“这些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利益主体多元、专业性强,对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朱敏介绍说,2021年4月,根据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的部署,江北区法院启动了“数字金融纠纷一体化解决”试点工作。

  试点中,朱敏发现,大量金融案件都有共同的要素,完全可以采用“提取公因数”的方式,将这些要素提取出来,使审理和判决有据可依,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于是,朱敏针对金融案件类型化、批量化特点,带领金融审判庭开始探索“要素式”审理模式,根据案件类型提炼审理要素,归纳审理焦点,并制作图表式和要素式判决书模板,积极运用在线证据展示、证据上传、举证质证、电子签名等网上办案平台功能,在线批量审理金融案件。同时,制定简化文书模板,通过批量导入要素信息,一键生成要素式、表格式裁判文书,使得个案审理效率大幅提高,文书制作时间大幅缩短,金融审判工作质效提升明显。

  目前,江北区法院已成功建立数字金融纠纷全流程网上办案平台,基本实现了数字金融纠纷“批量网上立案、一键电子送达、集约在线审理、自动生成文书、智能电子归档”的一体化在线解决工作目标。2022年,该院共受理数字金融试点案件11762件,审结11653件,结案率99%。

  除了创新案件审理模式,朱敏还积极探索建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江北区法院与重庆银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参与化解的案件类型以及立案前委派调解、立案后委托调解、判后信访矛盾化解的参与形式,金融纠纷化解的效率与效益均获提高。

  “金融和破产案件案情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法官实地走访,认真了解公司和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作出的每个决定都要慎之又慎。”朱敏认为,法官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反复斟酌,才能真正做到司法公正。

  5年来,朱敏带领金融审判庭审结金融纠纷等案件41466件,高效准确的“要素式”审理模式已经深深融入金融审判庭干警的办案理念之中。

  一转眼,朱敏在深爱的审判岗位上度过了23个年头,审理了5000多件案件。在她看来,案件不分大小、当事人不分贵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做法官的,就是要坚守法律的底线和内心的原则。”

  这些年来,朱敏始终扎根基层审判一线,坚守法治初心,维护百姓权益,恪尽职守、秉公办案,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重庆市审判业务专家”等荣誉称号。

  感谢家人的支持

  “家人对我的工作很支持,他们对我很包容,也牺牲了很多。”谈起家庭,朱敏脸上洋溢着幸福,但言语中充满了歉意。

  朱敏的父亲患有肾病综合征,经常住院,朱敏和丈夫轮流去医院送饭送中药。“很多时候,她开庭忙,送不了,就打电话让我去。”在朱敏丈夫的眼中,工作中的妻子很投入也很认真。

  女儿小的时候,身体弱,冬天经常感冒。多少个寒冷的深夜,朱敏将咳嗽不止的女儿抱起在怀中,轻拍着哄她入睡。第二天清早,和丈夫一起把女儿送到医院后,朱敏狠心丢下父女俩,赶回院里开庭。

  由于朱敏经常加班,女儿从小和外婆、爸爸更亲一些。“老实说我都有点嫉妒了。”朱敏说。

  工作之余,朱敏很喜欢读毕淑敏的散文,也喜欢动笔写。闲暇之余,她经常在朋友圈分享人生的感悟。

  “回想18年前,当哭声洪亮粉雕玉琢般的你呱呱坠地,爸爸妈妈满心的欢喜,时间仿佛停止了,除了你,世间再无别的风景和吸引。一瞬间,我们变得强大并伟大。”

  “女儿,爸爸妈妈希望你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慢慢感悟身边的人和事,逐渐修炼完善自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品质、乐观的心态,幸福平安地度过一生。”

  ……

  朱敏的微信朋友圈动态,很多都和女儿有关。

  让朱敏骄傲的是,2022年,女儿考大学时填报了西南政法大学,被法学专业录取。从此,饭桌前,沙发上,都成了母女俩探讨的地方,社会热点问题和法律问题都是她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谈到对女儿未来的期望,朱敏很淡然:“把法律学好,守好底线,做一个平凡、有追求的人。”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