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杜景柏(右二)受聘为仙来学校法治副校长。
图为杜景柏带领渝水区法院干警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图为杜景柏(右二)看望慰问网格员。
2023年10月30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景柏突发疾病,在工作岗位上因公殉职,生命定格在了52岁。
“直到今天,我依然不相信杜院长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挚爱的法院工作岗位。”11月8日,记者在渝水区法院采访时,该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建荣说道。
杜景柏生前工作的办公室,书架上,今年1至9月高质量发展考核审判质效指标情况分析表摆放在最上面,办公桌上则摆放着他的党员岗位牌,一沓工作笔记本放在案头,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工作上的各种事务,旁边几支圆珠笔和微盖的茶杯,仿佛仍留有主人的余温……
杜景柏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摆放两边的挽联“两袖清风忠诚为党鞠躬尽瘁,一身正气勤政爱民无私奉献”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自发前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有近400人。大家追忆与杜景柏一起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因失去了一位好法官、好战友、好亲人而悲痛万分。
圆了法官梦的“杜博士”
“景柏从小就喜欢法律,小时候起,他心中就有个做法官的梦想。”杜景柏的妻子曹玉兰告诉记者。
但命运却与杜景柏开了一个玩笑。由于当时家境不好,杜景柏听从了父亲的意见,报考了师范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不甘心的杜景柏工作后仍时时不忘学习,当了8年教师的他最终考入贵州大学法学院。2003年7月,他进入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成为新余法院系统第一位全日制法学硕士研究生,终于圆了他儿时的梦想。
杜景柏历任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审判监督庭庭长、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2021年8月成为渝水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提名人选,同年10月任渝水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庭审驾驭能力的强弱,体现了一名法官综合素质的高低。
“杜庭长的庭审驾驭能力强,对诉辩双方的主张和意见,他都会认真听取、积极引导,并依法进行释法析理。”新余中院刑一庭副庭长朱伟这样评价杜景柏。
杜景柏参与庭审时,说话总是中气十足、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他会把庭审的各项事项交待得清清楚楚,也特别注重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庭审无小事,庭审每处细节都体现了法官形象,细节做不好,当事人就可能认为法官偏袒一方。”杜景柏常对同事这样说。
“他到法院后仍是位老师。”新余中院员额法官邓花平回忆说,杜景柏是院里青年干警们的良师益友,对待青年干警就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
邓花平考入新余中院后,进入审管办工作,杜景柏那时在审管办任主任。由于工作较忙,邓花平拿到一些文件后就随意放,需要时却又一时找不着。“有一次杜主任帮我把桌面上的文件全部整理了,告诉我要分门别类把文件放好,并根据文件内容的轻重缓急及时进行处理,同时还要做好记录。”邓花平回忆。
邓花平还跟杜景柏办了7个月的速裁案件。“他善于调解,总能用耐心和真诚打动当事人。”这是杜景柏留给邓花平的印象。案件调解前,杜景柏会先仔细阅读案卷中的上诉状和判决书,如果当事人的矛盾不是很激烈,他就会联系当事人,了解当事人的想法后再组织调解。
当事人来调解前,杜景柏会让邓花平先烧好开水,准备好茶杯。调解时,杜景柏会先和当事人聊聊天,拉近感情,然后再听当事人讲述他们的诉求,倾听他们的苦恼和不易。
有时听当事人抱怨了一上午,但调解工作却没什么进展。邓花平觉得“浪费了时间”,但杜景柏却不这么认为。“调解后,我们知道了矛盾的症结所在,清楚了当事人的底线是什么,即使调解不成,判决时我们也更有把握。”杜景柏说。
如今,邓花平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好每个案件、每个文件,“就是因为在杜主任的带动和影响下,我养成了好习惯,学到了真本领。”邓花平说。
由于杜景柏善于钻研,办案时总能达到“一案结,避免多案生”的效果,故被大家称为“杜博士”。
采访中,新余中院执行局副局长刘杰回忆自己曾承办的一起案件时,仍对杜景柏专业精湛、作风过硬的工作精神敬佩不已。
2020年12月,刘杰与杜景柏、张星3人组成合议庭,审理一起小股东起诉大股东撤销权纠纷案。该案标的额虽然只有3000余万元,但背后却有10多个关联案件,涉案总金额高达6亿元,经前期多次调解后,各方当事人仍对调解方案细节争执不下。
12月31日,合议庭再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从下午3点开始,双方当事人逐步消弭分歧,至当晚11点,双方当事人在个别细微处仍不能达成一致。
作为合议庭成员的杜景柏发现双方当事人仍有较强的调解意愿,且该案不解决还会衍生后续一系列诉讼案件,为促进纠纷实质性化解,他说服大家继续耐心化解矛盾。经过耐心地调解,直到第二天清晨5点半,杜景柏数易其稿,形成4000多字的调解书,一揽子解决了后续隐患,促成了各方当事人全面自动履行。
结案后,握手言和的原、被告双方一起将“和谐调解贴心、人民满意感激”的锦旗送到法院。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杜景柏先后两次获评“全省优秀法官”。
敢创新善作为的法官
“我是一个班长,首要责任就是要把这个班子带好。”到渝水区法院上任后,杜景柏常对曹玉兰这样说。
会风会纪体现了一个法院的精神面貌。在渝水区法院工作时,杜景柏发现有的干警开会时会迟到。为了加强院里的会风会纪,他在会议室角落专门设置了一个迟到席,谁开会迟到,谁就坐到迟到席上接受大家的“注目”,不久后,开会就再也没人迟到,这个迟到席也就撤了。
杜景柏不提倡加班,但加班却是他的常态。
渝水区法院案件数量多、办案任务重,不管是院领导还是中层领导,白天都要忙着开庭、办案,党组会、党组扩大会等就安排在晚上开。特别是2021年杜景柏到任后,工作千头万绪,他就经常组织班子成员开会研究、讨论相关工作,有时开会研究、讨论到很晚。
“这段时间加班较多,大家辛苦了……加班非我本意,我不提倡也不鼓励加班。工作做好了,就无需加班。”杜景柏在工作例会上这样说。
干警加班少了,但杜景柏却没有丝毫减少加班。“每周他至少有3天时间住在院里。”食堂师傅李连文说,每天早上6点半就看到他来食堂吃早饭,之后就回办公室忙工作。
杜景柏以身作则、带头拼搏、忘我工作的精神,被渝水区法院的班子成员看在眼里,被干警记在心上。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努力,渝水区法院在江西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的排名,由2020年的第90名跃升至2022年的第10名;今年1至10月,渝水区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5.23%,一审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同比下降0.94%。
作为一院之长,杜景柏事事都要牵挂,案案都要关心。
2022年6月,渝水区法院收到了一大批购房者的起诉材料,原来是因开发商无力赎回已抵押给商业银行的土地使用权,致使购房者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导致批量诉讼、数次群体信访。
“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是当下的重点工作,我们要敢创新、善作为。”杜景柏说,深耕民事审判多年的他积极检索法律和类案,找准了“购房权优先”的法律依据,探索出“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调执联动”的“分户办证”模式。
“拿到不动产权证的那一刻,悬了8年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业主蔡方军说。
杜景柏离世前,通过“分户办证”模式,新余市5个小区2300户购房者已成功办证,剩余700余户的产权证正按流程逐批办理。
新余是一个工业城市,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衍生了一些企业破产重整案件。
“破产重整,既能盘活资产、救治企业,也能稳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要想方设法提升破产审判质效。”杜景柏经常这样说。
杜景柏推动建立破产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申报债权、参加会议、表决方案等全流程事项微信小程序办理;推行破产债权上门登记工作法,便利小微债权人;创新“现金+债转股”“实物抵扣”等清偿方案提升破产财产处置效率。
两年来,渝水区法院办结了民钰农民种养合作社重整、东鑫曜阳3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案件,兑现债权24.6亿元、处置金融债权8.4亿元、释放土地1427亩、处置房产33.67万平方米、安置职工722人,其中3起案件入选江西破产审判典型案例,获江西省委政法委、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新余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
2022年,渝水区法院破产审判质效在江西105个基层法院中位列第2名,杜景柏在江西基层法院院长履职点评会上作了“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经验交流。
既亲民又清廉的院长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神经末梢”,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桥头堡,是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前沿。
“要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在服务辖区发展、践行司法为民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打造出人民法庭的特色品牌,让‘小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大作用’。”杜景柏生前经常这样说。
渝水区法院辖区有4个法庭,立足罗坊人民法庭、仙女湖人民法庭、下村人民法庭、良山人民法庭司法管辖地域特色,杜景柏提出打造“四色”法庭的工作思路。他要求,将罗坊法庭打造成“红色”法庭,把罗坊红色精神融入法庭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将仙女湖法庭打造成“绿色”法庭,守护仙女湖的“一汪绿水”;将下村法庭打造成“金色”法庭,建设为金融专业法庭,集中管辖新余市的一审金融纠纷案件;将良山法庭打造成“银色”法庭,为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金属行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此外,针对部分当事人反映务工期间工作日请假开庭影响工作的情况,杜景柏要求法庭工作人员耐心与各方当事人沟通,征得一致同意后开启“假日法庭”“夜间法庭”,将庭审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节假日。
“杜院长要求我们开启‘假日法庭’‘夜间法庭’,将司法服务延伸到8小时之外,就是为了方便群众诉讼,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减轻群众的诉累,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办好每一起案件。”渝水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管东长说。
今年8月,杜景柏发现司法救助金账户内的救助款迟迟未发放,恼怒了,严厉批评相关部门负责人:“不能一边是钱在这躺着睡觉,一边是人民群众在等着钱救命,我们要公正及时地救助,把司法温暖带给人民群众。”
今年9月至10月,渝水区法院共为55户困难家庭发放司法救助金92.3万元。
“近期司法救助工作进展得不错。司法救助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化解执行信访矛盾、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也是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传递司法温暖、为群众办实事的真实写照,我们要公正及时地救助,才能及时将司法温暖传递给人民群众。”10月30日上午,杜景柏因公殉职的当天,他在渝水区法院的党组会上这样说。
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杜景柏高度重视,坚持每周接访、带案下访,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
75岁的信访人黎春英因与儿子等人的借款、租赁合同纠纷持续信访了多年。
杜景柏了解老人的情况后,每周二的信访接待日只要见到她,都会把她当长辈一样耐心接待。听黎春英述说心中的不满和怨气后,杜景柏还会解释相关的法律关系,阐明亲情的重要,一次又一次地劝导,总能让黎春英心平气和地离开法院。
为了缓解黎春英的生活困难,杜景柏还对黎春英予以了相应的司法救助。
11月1日,黎春英不顾腿脚不便、交通辗转,赶到灵堂坚持送杜景柏最后一程,她扶棺痛哭:“杜院长是个好院长!”
2022年,渝水区法院涉诉信访同比下降21.5%,截至今年10月底,同比下降27%。
杜景柏待当事人如亲人,但对自己和家人,却始终严格要求坚守清正廉洁,不踩“红线”,不越“底线”,不碰“高压线”。
“2022年上半年周末的一天,有人到家里来找景柏,我没多想就让那人进来了,并叫景柏过来。”曹玉兰说,他们在客厅聊天后,聊着聊着就听到杜景柏发脾气说:“你以为法院是我家开的?请你相信法律是公平的,主审法官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在我这里费口舌,没有用的。”接着,杜景柏就向对方下了逐客令,那人极不情愿地拎着东西走了。
之后,杜景柏就告诫家人说:“如果以后碰到有暗示送礼、案子打招呼或吃请之类的,要一律回绝,不能留有半点余地。”
记者在杜景柏的宿舍看到,一张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堆治感冒和嗓子的药,桌子旁边是一箱方便面和一箱矿泉水,一条用得两头破边的毛巾格外引人注目。“这条毛巾是景柏刚来渝水法院时我给他买的,已经用了两年多,烂成这样还没舍得换。”曹玉兰说。
杜景柏常年就那么几件衣服,女儿杜祎7年前给他买的一件羽绒服,已经跑绒了却还在穿。
“我爸最疼我。”杜祎说,“知道我爱吃虾,我爸在家时,经常会买些虾回来。”买回来煮一下,杜景柏就乐呵呵让她们母女俩吃。
曹玉兰告诉记者,她曾两次晕倒在家中,两次杜景柏都不在家,无法及时照顾,后来杜景柏就让在外地的杜祎回新余工作,也能更好地照顾曹玉兰。“对家里我是有亏欠的。”杜景柏曾这样对曹玉兰说。
“奋斗几十年,做了院长,家里才花9万元钱买了一辆二手汽车。”曹玉兰说,添补了这件重要物件后,一家人都很开心。
今年是杜景柏跟曹玉兰结婚第30年,曹玉兰曾开玩笑说:“景柏,你看这些年你什么都没送过我,今年我想要一条项链。”
“老夫老妻的,买这个干吗?”杜景柏嘴巴虽然这样说,但在10月28日周六这天,他还是准备带曹玉兰去金店挑一条项链。
“最近金价一直在跌,要不过段时间再买?”杜祎说。
因为这句话,杜景柏又回单位加班去了。
“上午还在一起开会,下午就天人永隔,是震惊,是不舍,更是痛惜!杜院长到渝水区法院两年多来,我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些离不开他的呕心付出!我至今仍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渝水区法院党组成员、立案庭庭长鄢平花说。
【手 记】
他,让当事人体会到司法温暖
52岁,这个知命之年,杜景柏倒下了,倒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自发前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近400人,有杜景柏批评过也爱护过的下属,有他因忙碌而错过见面的同学,还有他一直说亏欠的家属。75岁的信访人黎春英不顾腿脚不便、交通辗转,赶到灵堂坚持送杜景柏最后一程。她扶棺痛哭:“杜院长是个好院长!”
作为新余法院第一位全日制法学硕士研究生,杜景柏善于钻研,用耐心和真诚打动当事人,所办的案件总能达到“一案结,避免多案生”的效果。
作为一院之长,杜景柏事事都要牵挂,案案都要关心。面对一个个涉及群众利益的案件、一个个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纠纷,他大胆创新,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新举措,创设了一系列改革新办法。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得以成功化解,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杜景柏待当事人如亲人,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做实做细各项司法为民举措,让当事人体会到司法温暖。杜景柏始终坚守清正廉洁,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对家里我是有亏欠的。”这是杜景柏常对家人说的话。
杜景柏的突然离世,对渝水区法院干警来说,是震惊,是不舍,更是痛惜!相信杜景柏带领过的渝水区法院,各项事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