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源治理工作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也是人民法院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抓实抓好诉源治理,积极探索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非诉纠纷解决途径,有效激发“枫桥经验”在祖国北疆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海拉尔区人民法院全面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积极探索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径,充分发挥司法在多元解纷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深入推进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诉前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工作,不断提升多元化纠纷解决水平,着力降低案件诉讼成本。
“引进来+走出去” 将诉源治理工作做深
2022年4月,海拉尔区人民法院成立了诉源治理中心。邀请呼伦贝尔市非诉纠纷调处中心、公证处、仲裁委员会组成专业的调解团队,入驻该中心。法院派驻工作人员走进呼伦贝尔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海拉尔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诉源治理工作融入市域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2017年,梁某等130名业主在某房地产开发商处以商贷方式,购买位于海拉尔区某小区住宅,并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开发商要求,130名业主将公积金保证金共计300余万元打入开发商账户,双方承诺房产证办理后退还此款项,2020年8月,房产证办理后,房地产开发商一直未退还业主此款项,业主多次催要无果,于2023年5月来到海拉尔区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要回房屋购房贷款保证金。
海拉尔区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员接收起诉材料后,认为双方法律关系明确,并考虑到该案涉及人数众多,为缓解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建议进行诉前调解。针对争议焦点,听取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的意见,最终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努力下,该房地产开发商与130名业主达成调解协议,目前,130名业主已全部拿到退款。
“巡回审判站+社区法官工作室” 将诉源治理工作做实
为贯彻落实诉讼便民原则,该院设立法庭驻扎罗木得村、哈克村巡回审判站,与5个街道办事处合作共建社区法官工作室,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案件,通过“法官+网格”的方式进行巡回审判,以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预期效果,同时,建立驻地法治文化基地,回应司法关切,营造乡村法治氛围。
2018年,海拉尔区建设街道光明村38户村民与租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土地租赁面积1640亩,租期为10年,并约定了租赁价格,随着时间推移,村民认为租赁价格偏低,提出涨价要求,租赁双方几次沟通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后来村民将问题反映到村委会,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2023年10月中旬,法官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辖区光明村38户村民因土地租赁合同引发纠纷问题,决定延伸法律触角,深入光明村及时化解纠纷。11月1日,法官来到光明村村委会开展集约化便民调解。法官协同光明村村长以乡土乡情为出发点,从法理、情理、心理三方面入手,耐心沟通、释法说理,逐个解答法律问题,帮助双方找到解决纠纷的“最优解”,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调解协议。
“我不太懂法律,没想到法官能面对面的,用我能听懂的话给我讲解,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问题解决了,我心里这个石头能放下了,感谢法官……”调解后村民表达着感谢之情。
“非诉调解+司法确认” 将诉源治理工作做细
该院与辖区内 74 家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以及行业调解组织签订了《非诉调解司法确认联动协议》,与17家机关、团体建立了诉前调解联动机制,选聘92名特邀调解员加入诉前调解队伍。
针对金融、物业合同、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分别与呼伦贝尔银保监分局、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海拉尔区司法局奋斗司法所、健康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单位,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与辖区内单位的沟通衔接,搭建更高效诉调对接模式,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作用。
今年8月9日,海拉尔区法院与呼伦贝尔市农村商业银行、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就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召开座谈会。会上,法院根据辖区内各银行涉诉案件情况,就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了详实解答。银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诉源治理、减少金融案件纠纷等,同与会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调解委员会分享了解决银行金融借款类案件办理中的经验和做法。
自6月7日至今,海拉尔区法院诉源治理驻呼伦贝尔农村商业银行工作站通过诉前调解等多元方式,达成调解协议案件6件,案件标的额1231万元,快速有效为银行解决不良贷款的同时,为群众提供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化解方案,保障了企业健康发展,满足了群众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