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打造共治共享议理堂 促进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2023-09-11 10:13:3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安海涛 叶林薇
 

同安区法院邀请村民在议理堂参加远程视频普法活动。资料图片

同安区法院高山议理堂揭牌。资料图片

同安区法院到军营村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暨法律义诊活动。资料图片

同安区法院“睦邻微法庭”法官组织开展调解工作。资料图片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牵头设立“议理堂”协同治村平台,强化商议、评议、讲议,说透道理、情理、法理,打造自治公堂、道德讲堂、法治课堂,“情理法诉”融合,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群众“家门口”。该院将“高山议理堂”经验推广至全区各个镇街,2022年诉前化解矛盾纠纷4000余件,成为辖区风险隐患“防火墙”和矛盾纠纷“过滤器”。

  醇化乡风民情,重建温良礼让的乡土社会

  莲花镇高山茶乡地处厦门市同安区西北部山区,包括军营、白交祠、小坪、西坑等九个行政村,平均海拔近千米,是厦门地区最偏远的高山村落群。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开发和茶产业发展,原本偏远闭塞的“高山村”逐渐改变了贫穷面貌,但也随之面临着新的治理难题,村民与村民之间、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常因利益分配、资源利用、产业竞争等问题产生争议甚至引发诉讼。

  为推动更多的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在同安区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同安区法院会同有关单位在状元尖脚下设立集自治公堂、道德讲堂、法治课堂为一体的“高山议理堂”,服务范围覆盖高山茶乡区域九个行政村。通过培育自治精神、强化文明感召、提升法治意识,“情理法诉”融合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共治、实质化解,在春风化雨中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在乡土社会中,传统文化和乡土议理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重视伦理道德教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作用,有助于重建礼让温情的乡土社会。“议理堂”的设立借鉴了明清时期“申明亭”“叠绳堂”等彰善抑恶、明理教化的乡土议事解纷之所,在传统闽南古厝厅堂精心布置家风家训墙、民俗故事栏、好人好事榜、荣誉照片墙、明理读书角、茶香调解室。同安区文明办牵头组织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科技科普和民俗文化演出,常态化开展护林、护溪、产业互助等文明实践活动,支持鼓励“老人协会”“乡贤理事会”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弘扬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礼仪,培育守望相助的淳朴民风。

  “议理堂门口张贴着《高氏家训》,涵盖了为人、处事、做官、读书、经商、持家等方方面面的行为准则,教导高氏子孙精诚团结、知理明行。”军营村党支部书记高泉伟介绍,“高氏是军营村第一大姓氏。军营村将传承百年的《高氏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形成村民好理解、有感受、能认同的38条村规民约,成为凝聚乡情、增进共识的重要纽带。”

  军营村是闽南地区远近闻名的休闲乡村,位于闽南古厝大院的高山议理堂因其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乡土特色,成为军营村的网红打卡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经常对墙上的闽南民俗故事彩绘产生兴趣。“闽南人用‘好歹到尾才会知’讲善恶果报。传说清代磁灶和张林之间的山口坑村,有个农民名叫蔡勇,与邻村内塘的唐实合伙搭档扛轿……”高泉伟对当地的民俗典故侃侃而谈。

  “议理堂是法院牵头、多部门联动的基层治理平台,也是自治、德治、法治融合的微样本。”同安区法院副院长李金森表示,“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善良风俗作为一种具有广泛认同度的地方性治理资源,经过合理引导、利用,可以成为国家制定法的有益补充。”

  促进乡土议理,营造以茶释道的解纷之所

  高山茶乡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出产的茶叶品质较佳,被称为“莲花高山茶”。同安区法院借助茶乡资源优势和闽南“淋茶”习惯,以茶为媒,促进话事解纷,既满足村民群众以乡土议理展开纠纷叙事的需求,又在和风细雨中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议理堂配置一名“理长”和若干名“评理员”,鼓励村民到议理堂说事论理,由村民代表评议,司法人员释法,镇街干部讲政策,在“泡茶话仙”中把矛盾说开来、化解掉,力促争议事项在“堂”内协商解决。

  “议理堂是讲道理、讲规则、讲法律的地方,处理结果很公正,我很满意。”司机郭某驾驶旅游大巴不慎碾死村民高某散养的土鸭,被高某索要赔偿而引发争执。当地老人协会将争议双方邀请到高山议理堂“淋茶”,为双方释法析理,并对高某重申了“家禽牲畜必须圈养”的村规民约,最终妥善化解了这起纠纷。

  每到五月茶季,茶农有在房前屋后空地上晒茶青的习惯,遇上旅游旺季时,好奇的游客总会上去看一看摸一摸。几个淘气的孩子像玩沙子一样,把茶叶扬得到处都是。看到自家的茶叶被“熊孩子”糟蹋,阿婆板着脸要求孩子父母进行赔偿。双方争论间,村干部闻讯赶到现场,将争得面红耳赤的双方请到高山议理堂“淋茶”,并通过远程连线邀请法官参与调解。清香的茶汤和耐心的释法最终平息了双方的怒火。游客品鉴了春茶的清香,主动提出向阿婆购买高山茶叶。一桩闹心的“麻烦事”又在议理堂得到圆满解决。

  高山议理堂工作法自高山茶乡发源,逐步从“山上”推广到“山下”,在同安区各个镇街落地生根。2021年,同安区进一步出台“议理堂+公证调解”工作方案,将“高山议理堂”工作经验推广到全区八个镇街、九个派出所和交警大队,通过政府购买公证法律服务的方式加强议理堂解纷力量,建立标准化调解场所,实行规范化流程管理,配套专业化公证服务,将人民调解、公证调解、治安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化解有效链接,以镇街综治中心为枢纽,实现属地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

  为更好地指导议理堂的调解工作,同安区法院还在镇街配套设立诉非联动工作站“睦邻微法庭”,同步跟进法官远程指导、司法确认、巡回审判、调解培训等司法服务,联合属地镇街、主管部门深化矛盾纠纷高发领域诉源治理。2022年,全区议理堂受理矛盾纠纷4209起,调解成功4030起,引导分流74起,调解成功率95.75%。

  引导遇事找法,培育民主协商的自治公堂

  同安区法院与同安区司法局签订《协同参与乡村治理合作框架协议》,选取莲花镇军营村、汀溪镇前格村等乡村作为联村共治示范点,协助村两委健全村民议事协商制度、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务管理、妥善处理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涉法涉诉问题,加强村规民约合规性审查。依托“议理堂法治微课程”定向培育一批农村“法治带头人”,通过援法议事提升基层自治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化解村内涉法涉诉风险隐患。

  军营村、前格村都是别具特色的乡村游打卡地,当地发展民宿经济的初期,“违法建设”“占道摆摊”“恶性竞争”等乱象频发。借助议理堂指导村集体通过村民自决完善村规民约,妥善解决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乱象,促进村容村貌提升和民宿经营规范。军营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22年4月,同安区开启城中村管理提升试点工作,部分试点村(社区)成立物业服务企业,对停车场和摊位实行收费管理,但因合规问题引发争议。同安区法院成立课题组深入试点村(社区),调研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涉法问题,以司法内参形式向主管部门提示法律风险隐患,会同相关单位指导试点村(社区)结合村情制订试点方案,通过议理堂引导村民根据议事规则对城中村物业化管理的运营模式、经营主体、收费细则、资金监管、权利义务、用工招聘等重要事项作出妥善安排,有效防范化解因收费标准不合理、车位供给不充足、资金监管不到位、物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纠纷。

  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处于矛盾纠纷化解一线,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是最能倾听民意的“神经末梢”,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提升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让基层自治在法治轨道上平稳运行。”谈到议理堂的设立初衷,同安区法院院长陈穆峰如是说。

  推动化讼止争,打造足不出村的法治课堂

  山区路远,为了减轻群众讼累,提升处置效率,议理堂借助远程在线解纷平台打破时空壁垒,实现法院调解室、司法所及议理堂同步在线调解,同时满足远程开庭、证据上传、签订协议、司法确认、在线普法等功能需求。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同安区法院还注重发挥“小案件大道理”的示范作用,针对具体案件中发现的认知盲区、管理漏洞、治安隐患等及时开展以案释法。

  莲花镇窑市村村民叶某超范围超面积砍伐林木被追究刑事责任,同安区法院通过议理堂组织线上普法,引导叶某与村集体签订补植复绿协议,实现“审理一件、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近3年来,法院、司法局线上指导化解各类纠纷126起,线上线下开展法律门诊、信访化解、民法典宣讲、线上庭审观摩62次,发布涉农典型案例30件,向群众发放各类普法“口袋书”近千册,借助善良风俗妥善化解“祖祠工程款追索案”“接脚夫赡养案”等涉农纠纷,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议理堂讨说法”系列普法动漫被数十万网友点赞。

  “与其被海量案件推着走,不如推动更多司法资源、法律服务下沉基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助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把能动司法理念转化为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生动司法实践。”陈穆峰表示。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