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源治理,法院“减案”群众“获益”
2023-08-09 10:40:4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茜 赵晨 郑雨心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不断强化“抓执行就是强治理、抓执行就是促发展”的意识,把执源治理作为治“未病”、防“空转”、促“诚信”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落实“党委领导、法院主导、多元参与、齐抓共管”的执源治理长效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执源治理新格局。今年上半年,首执案件收案数2056件,同比下降12.17%(全市第一),自动履行率为55.3%。

  源头管控,按下自动履行“前置键”

  2023年的一天,在婺城区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小李要给王某跪下,王某连忙上前阻止,说:“不用这样,把欠我的货款还掉就可以……”

  原来,二人是合作多年的生意伙伴,因为这两年经营不善,小李拖欠了王某公司的货款,但在归还少部分货款后,再未归还。在多次讨要无果后,王某将小李诉至婺城区法院。

  诉前调解中心天平调解团队的调解员秉持能动司法理念,反复对小李释法明理,告诉他做生意要以诚信为本,不能因小失大,说明不履行后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甚至拒执的法律后果。最终案件调解结案,调解员当场督促小李筹款履行。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可以通过调解,就让小李把欠我们公司的货款全部当场还上了!”王某发自内心称赞道。

  近年来,婺城区法院持续深化“当事人一件事”理念,紧扣“前端也管后端事”,在调解之初就按下自动履行“前置键”,实现“解纷成本更低、诉讼体验更好、司法认同更高、裁判兑现更多”。今年以来,天平调解团队诉前分流立案端口纠纷1599件,民诉前调案件自动履行率达63%,同比增长35%。

  审执对接,开启执前履行“快车道”

  “明明是他自己摔倒的,和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要赔他钱……”跟执前督促员说这话的人是老蔡,他是火锅店的老板。

  不久前,凌某在蔡某的火锅店就餐时,在卫生间滑倒导致右手受伤,双方就赔偿问题发生争议,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凌某一气之下将蔡某诉至婺城区法院。后法院判决蔡某需赔偿凌某各项损失6000余元。

  在判决生效之后,承办法官盛云扬主动和执前督促法官黄建富联系,沟通审理此案中了解到的情况。黄建富利用线上办公办案自助平台,向蔡某发送了《执前督促通知书》《不履行生效裁判法律后果告知书》,并在线下对蔡某释法说理,引导其换位思考。最终蔡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履行了全部款项。

  婺城区法院出台审执对接机制,建立生效案件督促履行闭环管理机制,在办公办案平台嵌入生效提醒模块,实现民商事案件结案生效后自动提醒履行,建立“督促执行任务库”。今年3月运行以来,共督促生效调解案件799件,促成履行219件,督促履行金额3069万余元,发现财产线索139件,发现拒执线索67件。有效降低“民转刑”“诉转访”等矛盾升级概率,推动案结、事了、气顺、政和。

  奖惩并举,让信用成为“硬通货”

  “法官,真的太感谢了,不是你们帮我们出具《信用修复证明》,我们不可能渡过这个难关。”某厨具公司负责人胡某感慨道。

  作为被执行人,胡某积极配合法院报告财产,未出十日便将案件履行完毕。此时正值该企业在银行贷款申请的关键审核期,为避免因账户冻结等原因影响被执行人成功转贷,承办人连夜发起账户解冻,却在次日上午发现因系统原因未能成功解冻,而当天正好是银行审批转贷申请的最后一天,能否成功转贷在此一举。承办人当机立断,火速赶往银行线下办理。为确保转贷顺利,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避免后续对公司在信贷、招投标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经被执行人申请,法院依法向其出具了《信用修复证明》,最终该公司顺利完成转贷。

  近年来,婺城区法院协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征信“正负”双向激励机制,向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实施正向激励,发送《信用修复证明》,帮助企业“脱困重生”。自信用恢复制度实施以来,累计对4家轻微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对12家企业临时解封转贷,涉及标的额3.68亿元。

  反之,对于逃避法院执行的,婺城区法院依托全媒体信息资源,定期发布拒执打击通告、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累计曝光失信被执行人4期共162人次;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提起公诉11件,5人已被判刑,以司法的强制力和严厉的信用惩戒,形成“奖励守信、惩戒失信”的大格局。

  “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事关胜诉权益兑现、诚信体系塑造、司法权威公信,要通过畅通法院内外部门联动,贯通执源治理全领域各环节,打通立审执破信息共享链路,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婺城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应峰说道。

责任编辑: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