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上指出,人民法院不仅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做好机关安全保卫工作就是要预防先行,想在前、做在前、防在前,掌握先手,占得先机,确保主动。
预防,第一个层次为树立“忧患意识”。安不可以忘危,治不可以忘乱。做好机关安全保卫工作,需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促使人们通过反思总结经验、学习借鉴别人教训警示自己,在对现实的审视和未来的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科学对策,从而使事务朝着安、存、治、兴的方向发展。这种忧患意识落实在保卫工作中,就是要时刻把危机感萦绕心头,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在安定时看到风险,在祥和时预判挑战,从而精准捕捉机遇、规避风险。这种忧患意识有时可能表现为“没事找事”“小题大做”,或者“吹毛求疵”“锱铢必较”,甚至是“不依不饶”“死缠烂打”,从而经常不被他人理解,甚至会遭到埋怨,但是法院安保职能部门干警必须坚守内心信念,不为利动,不为威劫,不为情变,坚决守住防范风险隐患的“密码”。
预防,第二个层次为“主动出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如何在毫无征兆的表象之下发现隐藏的风险隐患?这就需要进行日常隐患排查,需要负责一线安全的职能部门主动出击。要多动嘴,对说了就改、改了还犯的问题,要经常说、反复说、不厌其烦地说,重大节日或活动前再发布通知进行重点提醒;要多动腿,对所属的区域场所、设施设备,要进行不间断安全巡查,第一时间发现才能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控制才能第一时间止损;要多动手,对一些专业性强、疑难复杂的问题,要邀请或聘请专业的人员排查整改,特别是加强与属地安全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既可以把他们“请进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也可以把信息“送过去”,请他们帮忙核查,加强交流互动、信息共享,实现自身单位安全和属地履职尽责的“双赢”;要多动脑,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研究,尽量把防范的关口前移,将院内移到门外、事后改为事前,把安全风险、保密风险、廉政风险挡在办公区域之外。
预防,第三个层次为“能量储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对维护国家安全所需的物质、技术、装备、人才、法律、机制等保障方面的能力建设,更好适应国家安全工作需要。要想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来、顶得上去,控住场面、解决问题,就要在平时做好“能量储备”。一是要储备人员。按照规定配备相应数量的武警、法警、保安、物业等安保职能人员,日常开展针对性、经常性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二是要储备经验。每一次安全事故背后的原因都有迹可循,吸取本次教训,堵上相关漏洞,才能预防下次事故的发生,才能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三是要储备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人员、装备和经验,还必须有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以及反复的演练,这样才能确保面对突发情况时,更科学地配置资源、调配力量,更有序地开展工作、作出反应,确保有效控制局面、减少损失、防止事态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