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盛意,山水总相逢。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伛偻提携,往来不绝。“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清·沈复《浮生六记·卷六·养生记道》)某种场景、某个人,终会有合适的意趣可以比附。
周末,开车回家的路上,手机铃声突然急促响起,我忙将车停在路边。
是一位多年的好友打来的咨询电话,“打继承纠纷官司,是不是要把不是继承人的列为第三者?”我禁不住笑:“不是第三者,是第三人。”见我笑,她亦笑。
听她在我耐心的解答下情绪渐渐平缓,我长出一口气。
刚准备启动车,微信又传来一串提示音。定睛一看,原来是江苏东台市东煊应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王茂荣经理发过来的水域事故应急救援、校园防溺水等PDF版课件。
与王经理认识,源自一次网购水上救援绳经历,也源自我的特别关注。多年以来,很多溺水者因缺乏救援工具而丧生的惨痛案例每年都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因为溺水失去生命的约37.2万人。
听到的第一起案例是在小时候。听妈妈讲,姥姥村一个小姑娘随其妈妈到村外一偏僻的水塘边洗衣服。去坝上晾晒衣服返回时,小姑娘跑着跳着,突然脚底一滑,一头栽进水里。孩子妈妈心急如焚地看着孩子在深水里拼命喊着“妈妈,妈妈……”却无计可施,眼睁睁看着孩子慢慢沉入水底……
在法院工作,不时会发现有因无盖窨井、废弃矿坑、田间水湾等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发生溺亡事件诉诸法律。
逝者已逝,失责者担其责。一切尘埃落定,而又悬而未决。面对人祸天灾,我总想做点什么,但一直不知该如何着手去做。
后来,我求教于文登区蓝天救援队的司杰队长。经过司队长的热心推荐,我与上文提到的王茂荣经理取得联系。王经理向我介绍了一款能漂浮于水面的夜间自发光型荧光救援绳,并发来了使用视频。
平日里,我把这条远道而来的30米长的救生绳放在后备厢。在车副驾驶座椅下方抽屉里,我备有一把救生锤。它们,是我一天24小时的车载标配。
正开车,突然大脑灵光一现,我发现,这两件看似不大有关联的事儿可与“备”字产生联系——开车的我,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随时随地为身边人普及法律;车载救生锤、救生绳,则为挽救生命时刻准备着。
备的重要性与战略意义,横亘古今时空。有关名言警句,不胜枚举。比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推动三线建设大战略时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今天,我们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也时常会想,倘若,不虞、无患、无讼,“备”,对于我们的日常乃至人类历史将有不一样的弹性与节奏罢。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世上有种种不同的生活,它们因各自的天时地利人和而美好。多希望自己所储备的法律知识、救生工具与所缴纳的车险,永远只处于引而不发的势能状态——
江山如此多娇。唯愿,天下无讼亦无虞!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