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立案庭法官和特邀心理咨询专家对一婚姻家事案件当事人进行诉前疏导。
图②:专职信访员在信访接待室接访。
图③:导诉员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引。
图④:立案庭法官对一份经有偿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审查。钟晓丹 摄
平安建设事关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2022年12月,天河区法院立案庭被评为“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
“七合一”诉服中心 为群众开辟“最便捷窗口”
2021年12月31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揭牌启用新诉讼服务中心,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天河区法院的标志和诉讼服务中心的标识。法院标志蓝白相间,外形如一本打开的法典,中间则是由字母“T”设计而成的天平形状,整体呈现出抽象的天地、河流形象;诉讼服务中心标识红蓝交织,形似两手相握,以点线呈现组成独特的爱心符号。两个标识的色彩和形象概念应用在灯饰、指示牌、工作台卡等,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启用首日,第一次到法院的刘某表示:“感觉特别温馨又富有活力。”
除了外观以外,新诉讼服务中心在功能上也进行了重整升级,集安检、立案、材料收转、信访咨询、多元解纷、速裁、送达七大功能于一身,走进一个厅,诉讼服务的30余项事务可全部办清。
跨域立案专窗前,刘某因身在福建的朋友借钱不还,在立案员小廖的指导下,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了起诉立案材料。经过认真审查,小廖发现起诉材料需要修改,便请导诉员小谭现场指导刘某修改诉讼材料。随后小廖再次审查刘某的材料,确认无误后,直接为刘某办理了立案登记手续。
“我本来想着在广东立管辖权在福建的案子会很麻烦,已经做好了要多跑几趟的心理准备,没想到一次就搞定了,实在是太方便了!”刘某惊喜地说。
刚指导完刘某的小谭,又来到了法律文书自助送达终端前,协助陈伯自助打印签收判决书。“这位‘靓女’很有耐心,见我手脚慢、看不清屏幕,就主动过来帮忙了。”陈伯对小谭竖起了大拇指。
小谭说:“以前我挺‘宅’的,一天跟家人说话都没超过十句。上班后因为工作需要,几乎每分钟都在跟当事人对话交流,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了。”陈伯朝小谭挥挥手:“这机器原来操作起来还挺简单的,下次来就不用麻烦你们了!”
小谭所在的诉讼引导岗有3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指引当事人检查起诉材料、接听群众咨询电话和引导使用自助智能设备。
小谭在天河区法院立案庭工作了三年多,先后在立案窗口和导诉台工作,见证了立案大厅的变化。以前因为立案排队等候时间长、指引不够清晰、材料流转不顺等问题,群众多有抱怨,立案员和导诉员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安抚解释上。新诉讼服务中心启用后,得益于网上立案、各类智能终端设备以及“24小时自助服务区”的分流,现场排队人流减少,当事人诉讼体验感大幅改进。
2022年,天河区法院新收民事案件4.1万余件,90%通过网上立案受理;收转当事人材料超过10万份,70%通过智能云柜进行非接触式流转;制发各类法律文书超过20万份,85%通过电子送达或自助送达终端向当事人送达;非工作时间使用24小时自助服务区的当事人近2000人。
“现在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答疑解惑了。”小谭笑着说。
下足“绣花功” 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这一年多来的煎熬和恩怨,终于放下了。感谢法院和区总工会耐心细致的工作,一揽子解决了我和公司之间的纠纷。现在终于可以安心回归家庭、陪伴孩子,我的家庭也恢复了安宁平静,谢谢你们!”2022年12月,在“法院+工会”调解室,刚与公司达成调解协议的陈某拉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
陈某原是某科技公司的职员,怀孕生育后与公司因加班、工资待遇等问题产生矛盾,公司对其进行处分。陈某愤而辞职,继而提起劳动仲裁,并向多个部门投诉公司。经过长期的拉锯,矛盾仍未化解,陈某与公司双双起诉至法院,并申请保全对方的财产。
接收案件后,立案庭法官仔细审查双方提供的相关证据,发现双方争议焦点多、意见分歧大,双方长期疲于对抗争执。陈某为工作的事情疏忽了照顾孩子,已出现产后抑郁症状,婚姻关系几近分崩离析。而公司也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投诉和财产保全更是对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法官认为,对于这种既涉及妇女权益保障,又牵涉企业经营的案件,靠一判了之是难以案结事了的,必须多元共治。
为此,一方面法官联系工会派驻法院的值班律师介入,为陈某提供专业法律援助,协助其与公司进行磋商调解。同时联系妇联为陈某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纾解她的心结。另一方面,法院向企业提供有关劳资纠纷判例,引导权衡利弊,作出有利于经营发展的选择。最终,双方在多个部门共同努力下,签署了调解协议,同时申请法院解除财产保全,陈某自愿向各有关部门撤回对公司的投诉。
这是天河区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的一个典型案例。多年来,天河区法院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推动司法解纷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建成劳动争议、道路交通、婚姻家事等7个调解工作室,选聘21家调解组织179名特邀调解员入驻“天和”线上调解平台,同时,加强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各类调解的衔接联动,形成多元调解“同心圆”。
2022年,1.7万件案件成功化解在诉前,多元解纷合力成效逐渐凸显。
“四化”诉源治理 变“被动受理”为“源头化解”
天河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的“经济坐标”,金融总部聚集、金融交易活跃、金融科技发达,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天河区法院受理的商事、金融纠纷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人民调解可以化解日常生活中的摩擦,但在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复杂纠纷时,人民调解则显露出了短板和不足,加之经营主体对于效益的偏好,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愿意选择低成本、短时间、高质量的纠纷化解方式,新型调解机制由此孕育而生。
为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天河区法院创新金融纠纷“四化”诉源治理模式,通过市场化引领、专业化运作、智能化支撑、规范化保障,变“被动受理”为“源头化解”。
“没想到年前能顺利收到这笔欠款。”某银行法务小袁刚刚完成了一宗催收任务,笑着感慨道,“以前在无法联系到欠款人的情况下只能提起诉讼,耗时又费力,现在通过‘天融’平台,一键立案、远程调解,甚至不需要到法院开庭。”
小袁告诉记者,他通过“天融”平台上传相关起诉材料,当天便通过了审核。之后“天融”平台将该案件线上推送至广州市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接到申请后马上开展工作,一周内便联系上了企业负责人苏某。经过调解员的多次沟通协调,最终银行和企业达成一致还款方案。
截至目前,广州市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平安银行等14家金融机构或组织已加入到金融纠纷诉前调解力量中,解纷资源向正规化和职业化发展。2022年,10716件金融纠纷成功化解在诉前,督促履行到位金额1.05亿元,为广东经济稳定发展筑牢“防火墙”。
金融机构从业者也从中实实在在感受到安全感。“目前,我们银行约有三分之一的纠纷都可以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解决,即使没有调解成功,法院审理时间也比以往快很多,最快只需要25天。”小袁说。
除了诉源治理,通过司法审判让金融活水更好浇灌实体经济,是天河区法院金融审判工作的发力点。2022年,天河区法院依法打击逃废金融债权行为,审结金融纠纷案件16847件,为金融机构执行回款13.66亿元。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秩序,依法打击虚假诉讼、高利转贷、职业放贷等行为,降低不合理融资利率。严惩金融领域犯罪,审结涉私募基金、期货交易、外汇结算、新三板挂牌等犯罪案件50件149人,促进天河总部经济、资本市场安全稳定发展。
搭建民意“连心桥” 依法治访提升工作水平
在新诉讼服务中心一楼,走进信访接待区,这里分设了等候区和信访接待室,等候区内布置了软皮座椅、饮水机和各类文具。工作人员会引导前来信访的群众先坐坐、喝口水、填写好来访事项登记表,梳理好需要反映的情况,再进入信访接待室。
“群众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诉求有人管、案件及时办、效果有监督、办结有回应。”天河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张瑞平说,设计来访事项登记表,正是为了让来访群众感受到法院对他们的诉求是在乎的,并不是说了就完事、听完就算了。
孙某正在等候区填写来访事项登记表,因为与公司的劳资纠纷执行案件没有全部执行到位,他希望通过信访推进。根据孙某的诉求,工作人员指引其进入了2号接访室,那里是院、庭长接访专窗,天河区法院执行局局长黄秋盈正在接访。
“我知道老板还住着一套大房子,开着一辆豪车,怎么可能没有钱支付我的工资!我等着拿着被欠的工资回老家过年呢!”孙某有点焦躁。
“您别着急,如果您认为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的财产混同了,可以提出申请追加法定代表人为被执行人,法院审查后会依法作出是否追加的裁定。拖欠工人工资案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会优先处理的。”黄秋盈一边在来访事项登记表上填写处理意见,一边说。
十分钟后,孙某说了声:“谢谢你们啦!”带着笑意离开了2号接访室。
自2021年起,天河区法院坚持常态化开展院、庭长接访和初任法官信访轮岗锻炼工作,每一名院领导、专职委员、庭长和初任法官均要在规定的日期到信访窗口轮岗轮值,接待来访群众,通过信访窗口倾听群众的诉求,既能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实现“双向规范”。
2022年,该院院、庭长累计接访群众110余人次,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真正架起了倾听民意的“连心桥”。
“平安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奋进新征程,答好法治平安的新考卷,天河区法院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社会更安定、百姓更安宁,让平安和法治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靓丽底色。”天河区法院院长杜传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