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尽心尽力帮我拿回欠款,您是人民的好法官!”近日,一名申请执行人在拿到执行款后,握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2022年年底,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必达、执必果’破解执行难”获评首届“广东法院改革创新奖”。
面对居高不下的案件量,广州法院积极在改革创新和“智慧执行”上谋出路,探索建立送达数据库、分段集约执行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破解“送达难”“执行难”贡献广州智慧。
送达不难
2020年10月,市民李先生通过微信购买了10台二手手机。见对方主动留下了个人电话和身份证号,并保证无条件退货,李先生痛快地付清了购机款。
谁知,到货的手机竟全是假冒伪劣产品!李先生申请退货,对方却指责李先生为了骗钱自己换成了假手机,并将他微信拉黑。
咽不下这口气,李先生第二天就来到法院立案,却发现对方留的手机号码已经停用。“对方还有其他联系方式吗?如果联系不上,按流程适用公告送达,审理周期会变长。”
得知此事,李先生当即慌了神,“他只提供了这一个,是不是没有其他的就找不到人了?法官你们要救救我,那可是我的血汗钱啊!”
“你先别急,我们试试通过身份证号去找一下。”安抚好李先生,案件经办人员随即登入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将身份证号码生成协查函,通过平台发送至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最终成功获取到另外两个有效电话号码,并顺利将诉讼文书通过短信送达给对方。
本案之所以能够顺利送达,得益于广州法院建立起的强大数据库——不仅与本市“四标四实”标准地址数据库对接,能够实时查询千万余条人口、地址等信息,还可通过市工信委信息共享平台获取13类70亿条基础数据,此外,与淘宝、京东、邮政公司地址数据库实现对接,可实时获取百万数量级的有效送达信息。
广州法院还充分探索电子送达模式,上线智慧送达平台,整合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广州微法院”小程序、邮政“E键送达”等多平台功能。2022年,共完成电子送达961.9万次,电子送达适用率达87.82%。
变现更快
2020年6月20日,陈志乾重大涉黑案财产案在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进行了公开宣判,随之而来的便是后续执行工作。
时间紧迫,财产隐蔽。为快速、精准收集涉案财产线索,白云法院第一时间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开展查控,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了对涉案财产的全部清点和初步评估。
如何迅速让生效判决的“纸上权利”兑现为“真金白银”?白云法院第一时间启动司法拍卖流程,并特邀公证机关全过程进行公证,最大限度实现财产处置公正透明。
“我们对其中一批名贵酒品进行查封后,以797万元的起拍价启动司法拍卖,经过350次参加、325次延时,仅28个小时,就以1969万元的极高溢价一拍成交!”经办法官表示,通过快速启动司法拍卖,本案充分实现了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买受人三赢。
在该案财产处置过程中,案外人多次提出执行异议,被执行人名下无合法产权的房屋、土地等财产无法依法依规进行处置……白云法院迎难而上,全力促使涉案财物拍卖迅速推进、成功处置,最终执行到位财产近5000万元,该案全部执行完毕。
司法拍卖是实现债权人权益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是破解“执行难”的重要环节。2018年起,市法院在全市推行财产网络询价机制,改革执行财产评估方法,平均评估周期从2个月缩短至2.5个工作日。同时引进公证部门、物流公司和网拍公司等社会辅助力量全程参与财产处置,为财产变现提速增效,助力深化“执必果”。
案款速领
“像做梦一样,我的钱回来了!”一起涉众案件的申请执行人赵女士看着微信里增加的余额激动不已。
通过“广州法院微案款”小程序,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仅用时两周,即向全国各地共251名受害者退回了案款4300余万元。“传统做法是当事人提交纸质材料,法院再手动录入,双方都费时费力。如今,当事人可以通过小程序实时获取进度,也无需再跑法院领款,效率大大提升。”天河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广州法院微案款’小程序是全省首创,为涉众刑事、民事案件申请执行人提供网上申领执行款的一体化智能服务,是广州法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成果,破解‘执行难’的又一举措。”市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革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是破解“执行难”、深化“执必果”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近年来,广州法院建成全流程网上执行系统,实现电子卷宗深度应用、无纸化办案、全流程网上操作,执行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执行质效管理进一步优化。市法院执行全网通办案平台建设经验入选《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
2022年以来,广州法院共执结案件22.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342.8亿元,其中涉民生、涉小微企业案款203亿元,整体执行质效居全省第一梯队。全市通过天平执行查控网查询被执行人财产159.2万次、涉及金额2523亿元,运用预罚款等预防性措施促使9103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