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香里的为民情
2022-08-13 08:47:2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吴清平
 

  图为吴清平在阅读《人民法院报》。照片由作者提供

  由于工作忙的缘故,每周五下午下班前,办公室的内勤总会把当周的《人民法院报》整齐地叠好后送至我办公室。周末,我则抽出时间,轻轻地闻着报纸的墨香味,认真地阅读一份份报纸,慢慢地品味其中的“司法为民”情怀。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整整12年。

  2010年,我通过公务员考试,从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转变为一名法院干警,如何顺利地适应新工作、新岗位,《人民法院报》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机关报,瞬间进入我的眼帘。

  立足法院系统,面向全国读者,《人民法院报》综合法律、时政、文化等方面,通过案例、评论、图片等形式,弘扬正气,鞭挞丑恶,传递最新司法动态,展示法官风采,关注民生发展,促进法治文明。无论你是法院干警,还是其他干部群众,你都能从中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体会到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法院工作成果让人民满意的朴实真情。

  同时,《人民法院报》能以小见大,通过小图片、小稿件等,传授工作经验,展示大情怀。法院干警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转化成文字,传播法院好声音、讲好法院好故事,增强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并相互学习,共同提升为民服务本领。

  2011年底,我接到了来自辽宁、江西等地法院打来的电话:“喂,您好,是安远县人民法院吗?我们想了解一下你们巡回审判的一些好做法。”这是他们在看了我拍摄的《安远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进果园》的图片新闻(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12月13日第四版)后主动上门联系。

  我认真介绍了安远法院巡回审判进果园的工作情况,他们也详细地交流了自己法院巡回审判的经验,双方实现了信息互通有无,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好巡回审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大家无不感慨:《人民法院报》真是为民的好伙伴,牵线搭桥作用不小。

  《人民法院报》善于从辛勤的工作中挖掘事迹,感情真挚,让人在点滴记录中感悟法院干警为民的赤子之心。

  2015年10月的一天,一名年近七旬的老妇人从距离县城140多里的山村家里来到法院,查阅档案并复印判决书。我们及时帮她复印好判决书后,得知其要急赶回家的班车,我与同事又及时联系好车辆送她到车站,并自己掏钱为她付好车费和饭钱。这位老婆婆感动道:“法院真好。”过了几天,她特意托人给我们带来两包她自己做的番薯干,并传话说:“如果不收下,她就把上次的车费和饭钱还给我们。”

  两包番薯干,要不要收下?有的同事说,若收了,影响不好。有的同事认为,两包番薯干价小意长,应该收下。后来我们决定收下,还特意感谢了她。2015年10月25日,《人民法院报》第八版“思想者博客”栏目刊发了我撰写的《两包番薯干:来自群众的最高赞誉》一文,朴实的文字饱含深情,见证的是纯朴,彰显的是柔情,深刻诠释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最高赞誉。之后这篇文章也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刊物转载。

  司法改革后,我成为一名员额法官,先后到刑庭、执行局工作。在办完案后,我常细思感悟,通过撰文,将案结事了人和的事迹分享给群众。

  2018年以来,我有6篇涉刑事、执行的典型案例登载在《人民法院报》上。其中2019年7月19日第四版刊登的《温情执行暖人心》,讲述的是高考前夕,我局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没有拘留两名被执行人,因为他们的孩子要参加高考。高考结束后,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完义务。该文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执行的温度,法亦有情。

  《人民法院报》即将走过30个春秋,我为之高兴,为之祝福。她不仅是我法律生涯的益友,更是我工作的良师。一路风雨,一路情。我将继续默默地坚守阅读,甜尝佳品,与她共同进步永相伴。

  (作者系江西省安远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