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法治之光 守护公平正义
——记2022年度法治人物黄文娟、鲍卫忠,年度致敬英雄滕启刚
2022-12-11 09:03:4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岚芳
 

  法治的意义是什么?

  怎样成为一名好法官?

  如何用好司法权为人民谋幸福?

  12月10日晚,“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典礼如约而至,讲述法治工作者的英雄故事,传承法治精神,传递法治力量。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邱隘人民法庭副庭长黄文娟、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鲍卫忠当选“2022年度法治人物”,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原四级高级法官滕启刚获“2022年度致敬英雄”称号。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世忠出席颁奖典礼并为黄文娟颁奖。

  熠熠生辉的证书背后,浸透着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为公正审判奔走的汗水,书写着他们扎根群众、尽心竭力守护万家安宁的无悔篇章,更闪耀着一代代法官手执法槌为正义呐喊的坚定信仰。

  黄文娟:“纵有疫情挡道,公平正义不会迟到。”

  “铃铃铃……”

  “喂,您好,这里是文娟工作室。”

  为了能尽快解决当事人的诉求,黄文娟的电话常年保持24小时待机状态。她把群众的事放在心尖上,群众回馈给她最大限度的信任。“法官,你说了算!”当事人从剑拔弩张到各退一步,离不开黄文娟的耐心劝导,这种信任也让法官感到无比骄傲。

  早上8点半,黄文娟准时坐在了电脑前准备工作,一切和在单位的时候一样,但又有一些不同。

  时针拨回到2020年初,黄文娟回老家湖北天门过年,未料到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封城长达50天。回老家之前她并未携带笔记本电脑等日常办公设备,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案卷,“三无”问题是她初期面临的最大难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很快她就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从村里借来电脑,手机热点成为她的办公网络,案卷由书记员通过移动微法院传给她。

  一开始她也会担心,没有正规的服装、断断续续的网络、村口大喇叭播放的疫情防护通告、小孩的嬉皮打闹......“这能算是开庭么?”但当事人没有一个提出异议,当大家知道法官被封在湖北老家,还在线上坚持开庭,纷纷致电对法官表示感谢和祝福。这场生命的洗礼让黄文娟对公平正义多了一层理解,“一个法官,在哪里不重要,穿什么不重要,做了什么才最重要。”

  尽管办公设备如此简陋,但是工作效率丝毫没有下降,居家50天,她成功办结案件50余件。封城的50天里,她用完了两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她记录的当事人陈述,每一个案件她都会用横线分隔开,确保庭后撰写判决书不出差错。

  她说:“纵有疫情挡道,公平正义不会迟到。”

  秉持“不让群众等太久、不让案件转多手、不让百姓跑远路、不让纠纷留后患”的原则,2021年5月27日,鄞州区法院正式挂牌成立“文娟工作室”,工作室专设立案窗口、审判团队、执行团队,让当事人在工作室就能完成案件的全流程处置,立审执一体化,所有的事在“一个地儿”就能得到快速解决。她还在所居住的社区开设“文娟驿站”,就地服务群众化解纠纷,同时灵活高效运用数字化技术,在线上平台开讲“文娟有约”,并积极带领“文娟工作室”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文娟工作室”自成立至今,立案、接访3000余人次,结案2400余件,服判息诉率99.66%,调撤率、自动履行率、审理期限等主要质效指标名列全院前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文娟工作室’的负责人,我将带领团队持续探索立审执一体化办案模式,让当事人的‘一件事’在‘一个地儿’快速得到解决,把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黄文娟说。

  国徽高悬,法庭庄严。

  “怀着对每一起案件的敬畏之心,本着每个法院人的初心,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事。”这是她对自己挚爱的司法事业许下的庄严承诺。

  鲍卫忠:“只有把人心跑暖了,才能把工作跑通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司法救助快送过去!”这是鲍卫忠留在微信工作群的最后一句话。20分钟后,他因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一个月后,这笔司法救助金送到了即将辍学的卫依嘎、卫叶改手中,她们得以重返校园,开启新的人生。

  因为热爱,所以忠诚。

  鲍卫忠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的铮铮誓言,是真正把群众放在心里的好法官。一个标的额5000元的案件,他先后6次,累计行程400多公里到勐省镇芒阳村,促进案结事了人和。他心系百姓,对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争取和办理司法救助。在他任职期间,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90.97万元,为61位特困申请执行人解决了燃眉之急。他细致入微,去被执行人家里怕乡里乡亲议论,会提前将警车停在远处,与干警步行到被执行人家中。遇到突发情况、经济困难的当事人,他甚至自掏腰包为其解决燃眉之急。

  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干执行就是人心换人心,只有把人心跑暖了,才能把工作跑通了。”执法如山的同时他做到了温暖如玉。

  因为信仰,所以坚定。

  沧源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门户,少数民族众多。作为佤族走出来的党员干部,他充分利用民族语言文化优势,用少数民族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释法明理,推动案件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成功化解民族矛盾,维护民族团结。在“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中,他带领执行干警踏遍了佤山的村村寨寨,办案里程达上万公里,成功化解了650件“钉子案”“骨头案”。在他的带领下,2020年沧源法院执行工作质效位于临沧市法院系统前列,增强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提升了边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年8月,云南省委追授鲍卫忠同志“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鲍卫忠同志“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滕启刚:“在守护司法公正的这条生命线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扎根基层法院30年,历经刑事审判、行政审判,派出法庭等多岗位锻炼,滕启刚把青春献给了千山区法院,也与千山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里到处都流传着他心系群众、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的佳话。

  公心在胸,不止一事一案。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2020年,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由于监控距离较远无法清晰辨认当事人之间有无肢体冲突,滕启刚便买来一把8倍放大镜,经过3个多小时逐帧反复查看视频,最终厘清了关键证据,作出公正判决。为了让老百姓获得公平合理的赔偿,他顶着高温踏进十余厘米的污染层进行勘查鉴定。

  滕启刚常说:“法官的一件案子,也许就是当事人的一生,在守护司法公正的这条生命线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在最平凡最前沿最艰苦的人民法庭工作了9年,清楚记得辖区2镇、18村每一条街道,记得3个月内每一名当事人的电话,拜访过每一起复杂案件的当事人。2018年,千山区法院被确定为全市行政案件集中管辖的法院之一,作为庭里唯一的员额法官,他一人审理三个区级行政区域的所有行政争议案件,结案率100%,平均审结时间仅为法定审限的四分之一。

  “在老滕心里,百姓的事儿最大,结案永远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儿难事儿才是根本。”千山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吴文革说。

  工作中的老滕铁面无私,可是生活中他却是个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叔”。他帮助遭性侵女童走出阴影,康复后的小女孩临走时感谢滕爸爸给她重生;他勇救落水群众却不愿意留下姓名;他鼓励患癌症乡亲重拾信心……就是这样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老滕,却在2021年6月4日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是黄文娟、鲍卫忠、滕启刚这样一批优秀法官,他们扎根基层法院,十年如一日,以恒心践初心、以生命担使命,为人民司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他们在善与恶、正与邪的较量中,站成一个精确的坐标,捍卫着人间正义,点亮法治之光,让每一寸正义的阳光,都能穿透沉重,让每一份法治的温暖,都能直达远方。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广大法院干警要坚定法治信仰,勇于担当,匡扶正义,让法治之光照耀每一寸土地。

责任编辑:史梓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