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荣近照。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与《人民法院报》结缘要从我到村里扶贫说起。我是一名正营职转业军官,2018年底进入湖南省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任职后不久,就被选派到隆回县花门街道石门村驻村帮扶。
驻村以后,我耳濡目染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当村民掌握了新型种养技术喜获丰收的时候,当如期完成危房改造,“五保”老人如愿住进新房的时候,当残疾户家庭享受到政府补贴和司法救助,摆脱生活困境的时候,我感同身受他们的幸福和喜悦。在走村串户间隙,我撰写了一则扶贫故事《吹进法治春风 结出脱贫硕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人民法院报》投了稿,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和见证这些扶贫成果。
没过多久,传来消息,稿件被《人民法院报》采用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报纸,一字一句读完全文,一种从天而降的惊喜顿时充盈着我。那种强烈的获得感,让我的心情几天都没法平静。我先后把链接发给了多个亲友群,向大家分享我的欣喜。
当这份愉悦在亲友的祝贺以及自我陶醉中慢慢消化掉后,我静下心来,再将我写的故事和《人民法院报》刊发的编辑修改后的稿件认真进行比对,发现我的故事主要以叙述为主,而见报通讯稿有由点及面的铺垫、层层递进的结构、主题思想的升华等等,整篇文章更显厚重、缜密、充实。对比之后,我从这趟“便车”上“走”下来,发现所投稿件离真正见报稿件其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于是,我趁周末回院里的机会,找来了一摞《人民法院报》,晚上就坐在书桌旁潜心阅读。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蛙声,沉浸于字里行间的法治温情,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2021年,我被调整到邵阳中院新闻科工作,使我和《人民法院报》的关系更加亲密。它成了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我慢慢实践、摸索写作技巧和方法,听法官讲他们的办案心得和感悟,聊法律思维和逻辑。仅两个月时间,我就前后撰写和投寄了法官手记近十篇,却均石沉大海。
因为始终抱着见报的希望,我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屡败屡战。为此,我又沉下心来仔细研读《人民法院报》上的各类文章,以求打破思维定式,拓展思想视野,最后我发觉稿件没有被采用是有原因的,譬如文章立意不够新颖、遣词造句不够准确、逻辑结构不够严密等等。积累了这些心得,为了提高见报率,我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反复修改、推敲、校对、沉淀,精细打磨每一份稿件,直到自己真正满意为止。只要用心总会有回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我在《人民法院报》投了8篇稿件,见报6篇。
业精于勤,荒于嬉。写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锻炼的技能,一旦停下来,笔下就会生疏。写作也是一种人生陪伴和价值提升,任重道远,必须不懈努力。《人民法院报》为我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户,我将透过她,学会用法律的目光观察外面的世界,细细领略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作者系湖南省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宣传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