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闫继勇正在查阅有关资料。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与《人民法院报》相识、相知、相伴,是因为工作原因。
在从事了多年的刑事审判和《山东审判》杂志编辑工作后,2003年,根据组织安排,我由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调到院办公室,负责对外司法宣传工作。由于专业不对口,我在刚担任宣传科科长时,对宣传工作一头雾水,稿件写作更是无从下手。
在转型的阵痛中,是《人民法院报》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因为是本系统报纸的缘故,对她也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浏览学习《人民法院报》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正是在她的引领下,我在宣传岗位上很快找到了感觉,也逐渐由一个司法宣传工作的门外汉变成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
2005年,我又荣幸地成为她的“一员”,担任《人民法院报》驻山东记者站站长,负责《人民法院报》在山东的通联工作,从此,我与她的联系更多也更紧密了。日常工作生活中,除了更加用心地学报看报,及时掌握了解报纸的宣传重点、每个版面的策划及栏目稿件风格外,也有更多机会,能向仰慕已久的编辑记者们当面学习、请教。
十余年来,从报社领导到报社各部门主任,从版面编辑到其他工作人员,都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他们亲和的作风、丰富的学识、幽默的谈吐,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也与其中很多人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那些曾经一起开会研讨、学习交流的场景和瞬间,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在与她相识、相知、相伴的过程中,我也目睹见证着她的茁壮成长。从最初的4个版面到如今的8个版面,经过30年的发展,《人民法院报》笃定前行,她用一篇篇新闻、一篇篇评论、一个个案例报道、一幅幅新闻图片做音符,不断奏响人民法院的好声音,向社会传递着法治与正义,受到社会各界读者的喜爱,也成为全国法院宣传人员的“贴心人”,引领着人民法院宣传舆论工作的发展。
在与她的相识、相知、相伴过程中,我也有了满满的收获,从宣传工作的无从下手到较好把握宣传工作的“时度效”,从不懂新闻“五个W”到如今得心应手写稿件,从小豆腐块见报到一篇篇深度报道……一路走来,她刊发我的很多新闻稿件,我也荣获了报社第二届“采编十佳”荣誉称号,一些作品数次获奖,还荣获了全国、全省政法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这也是目前全国、全省政法系统最高层级的奖项。也正因有了她的引路和历练,自己的新闻稿件才得以见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
一路走来,《人民法院报》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和“心头牵挂”。如今,每天早起后,洗漱完毕,拿起手机首先浏览的就是她的网络电子版,第一眼想看的是她刊发了哪些要闻,刊发了哪些关于政法工作的消息,有没有山东法院的稿件,有没有自己的稿件被采用,这一习惯已伴随自己多年。直到今天,每每看到自己的稿子变成了铅字,内心里依然充满欣喜,充满成就感。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份真情和友谊长存。
(作者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宣传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