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的生动实践,证明了一个日益被广泛认可的经营之道:尊重、关爱每一名职工,使其获得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就可以充分释放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立足岗位推动企业发展。和谐,给职工带来的是温暖的归属感,给企业带来的是前行的保障,给经济带来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据9月23日《工人日报》报道,在近日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召开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经验交流会上,350家企业和50个工业园被命名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这些企业中既有大型国有企业,也有知名民营企业,涉及能源矿产、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生物医药、金融服务和互联网等行业,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经营效益好、职工“风评”佳。探究其成功经验,可以看到一条相同的发展脉络——坚持企业关心关爱职工、职工爱岗爱企的良性运行,不断提高职工权益保障水平,将企业与职工打造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复杂局面,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降薪、欠薪、欠保等劳动纠纷时有发生。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利润,忽视劳动者权益保护和人文关怀,劳动用工管理简单粗放,崇尚超时加班和所谓“狼性”文化。这些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高质量发展与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共同富裕相辅相成。面对机遇和挑战,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有着共同的选择,就是给予职工充分的尊重与关爱,依靠职工办企业。比如一度濒临破产的福建福光公司,推出骨干员工持股计划,建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一批80后、90后骨干脱颖而出,累计产生专利600多项,屡次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再如江苏红豆集团面对疫情冲击,不裁员、不降薪,每年投入近8000万元为一线职工提供食宿优惠,与职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还有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坚持发展成果惠及职工,累计投入6500余万元改善职工生活区条件,持续实施职工体检、疗休养、补充医疗保险以及企业年金制度,等等。
对企业来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来自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的生动实践,证明了一个日益被广泛认可的经营之道:尊重、关爱每一名职工,使其获得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就可以充分释放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立足岗位推动企业发展。
无论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切实保障职工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职业培训等权益,还是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积极推行集体协商,激励人才成长,尊重和关爱每一位职工,这些企业对职工的“用心守护”都将转化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应成为外部强加的要求,而应是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
和谐,给职工带来的是温暖的归属感,给企业带来的是前行的保障,给经济带来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制、制度、机制日益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体制基本建立。要使顶层设计真正落地见效,需要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正确认识和处理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找到促进企业发展与保障职工权益的平衡点,选择与职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同心同德同行。值得强调的是,互利共赢、共谋发展才是企业应对前进路上一切问题的最佳选择,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