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为人民 我在最前沿——兴隆法院法庭那些事
2022-09-07 10:33:1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基层小法庭,司法大舞台

人民法庭扎根基层、服务人民

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第一线

走在司法为民的最前沿

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北省兴隆县人民法院的那些法庭


兴隆法庭   王冰

法庭善解邻里事


  自工作以来,我在基层已法庭工作16年,由于兴隆法庭为城区法庭,辖区面积大,常住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受理案件种类繁杂,到法庭打官司的当事人受教育程度、职业背景、利益诉求各不相同,诉讼能力也千差万别。我不仅要“坐堂问案”,也要“出堂办案”,只有真正的倾听诉求,最大限度查清案件事实,才能化解矛盾纠纷。

  我记得,近期有一起邻里之间的排除妨害纠纷案件,因日常矛盾,本应是关系亲密的邻居,现在却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在道路通行上设置障碍、毁损对方财物等矛盾纠纷不断,最终双方均诉至法院。受理案件后,我和庭里工作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勘察,认真听取各方诉求,分别站在对方角度释法明理,多次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促成各方达成合意,使得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半壁山法庭 王鹏程

以情理释法律


  虽然到法庭工作时间不长,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看得见正义、感受得到法律的温度,面对当事人要“多动嘴,多跑腿,多听抱怨和伤悲”。基层法庭工作形形色色,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的运用,更多的是法律与情理的结合。老百姓间的纠纷多数源于累积已久的生活琐事,法律关系的简单里却包含着邻里情分的复杂,案件处理要充分知悉纠纷根底、了解纠纷当事人脾气秉性。充分与当事人共情才能情理兼顾,以情说法才能让当事人接受裁判结果,实现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来法庭工作后收到第一面锦旗的时候,我就在想“群众的认可就是最大的褒奖,同时更是一种鞭策,基层法官更是要明是非、断黑白,不期望有多大的成就和地位,但追寻以公平正义之心保基层和谐稳定。”

北营房法庭  倪境

纸短情长 道不尽家长里短


  我刚来到人民法庭的时候,听说人民法庭的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纷繁复杂的小事情,都是邻里之间的磕磕碰碰;经过在法庭一段时间的工作,发现看起来琐琐碎碎的小事,确是人民群众生活最真实的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切实际的利益需求,是人民群众面对问题时最真切的诉求。

  在人民法庭第一次调解案件时,以一名基层法官的视角看到坐在两边的双方当事人的时候,我真切的看到了当事人眼里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渴望。

  还记得一个当事人起诉某村委会索要工资的案子,该当事人在村委会做了十年村干部,却一直没有领到工资,只能选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案件后,我立即联系到了该村的现任村主任,并到村里、镇里调取了相应的工资台帐,经过多次调解,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将矛盾化解在了基层。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继续砥砺前行,法庭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不仅仅要做到、更要做好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

挂兰峪法庭  马宝春

定纷止争


  自1992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至今已三十载,我一直都在基层法庭工作,从最初的书记员到人民法庭的庭长,已经历了5000多个案件,我深知案件审理不仅仅要“定纷”,更重要的是“止争”。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审理一件侵权纠纷案件,原告与被告是同村的邻居,原告将车停放在被告家胡同口的路边,双方因为停车问题发生肢体冲突,后受伤的原告将被告起诉,要求被告给付造成的各项损失。

  本案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以判决方式结案,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甚至会造成两家在同村互不往来。因此,我把调解作为首选方式,把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化解在沟通中,把当事人的关系裂痕修复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最后双方不仅达成了调解,且互相谅解了对方,两个家庭的关系重归于好,真正达到了“止争”的司法效果。

大杖子法庭  豆浩杨

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多做一些


  大杖子镇位于兴隆县的最北部,大杖子法庭也变成了距离县法院最远的派出法庭,辖区有大杖子和蘑菇峪两个乡镇,山路居多,但民风比较淳朴。

  所以每当听到有当事人说“法官同志,不好意思,我是老百姓,没上过学,好多事情都不懂”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回答:“我们家里也都是老百姓出身,不懂您就提出来,我给您解释。”

  记得有一次调解一个赡养纠纷的案子,当事人的四个子女一直不负担赡养费,而且对自己的母亲很有敌意,觉得起诉他们是让他们丢脸了,我分别对四个子女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四个子女都同意给付赡养费,并答应善待老人。

  法庭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技巧便是“情理法”的灵活运用,用以架好基层法庭与百姓的“连心桥”,因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变成了我们的服务宗旨,要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多做一些,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肯定,这也能是我做好法庭工作的秘籍。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