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联奎同志于2022年8月5日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惊悉噩耗,悲痛万分,浮想联翩,无法入眠。在首长身边工作期间的件件往事霎时涌上心头,我情不自禁地从这些模糊的记忆中整理出了些许经历过的小事,算是对老首长的追思和怀念吧。
一、看文件
联奎同志常说,中央的要求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工作的重点、前进的方向。所以他一生始终把学习中央文件、领会中央精神作为最重要的一项任务,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晚年,甚至到住院前都没有改变。我在他身边工作期间,他要求凡是中央文件必须立即报送,重要文件拿到手上有时间就马上送阅,不需要及时处理的文件则放到案头。如果因工作忙,未能够看的文件,他就星期六、星期日专门来机关看。听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领导告诉我,退休以后他也是始终坚持每个星期去机关看一次文件。他看文件特别认真,经常做笔记、夹纸条,文件中的许多重要内容他都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次他修改报告要文件,明确告诉我是哪一份文件以及文件中的具体表述。我核对后感到非常惊奇,问他怎么记得这么清楚?他说你是用眼看,我是用心看。不用心领会中央的精神,怎么在工作中贯彻落实。
二、不谋私
1988年7月,联奎同志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组织安排我担任他的秘书。我怀着不安的心情到联奎同志处报到。联奎同志给我提的要求是:做好本职工作、严格保守机密、服从组织安排。还告诉我:你是工作秘书,只负责工作。我个人的生活,还有家人、亲属、任何人以我的名义让办的私事都不能管。联奎同志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专门从上海把一辆旧自行车托运来,有时自己骑车去市场买菜,从不允许我和司机为他个人生活的事操心。我清楚地记得,四年多的时间他的家人从未让我办过一件私事。并且,他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绝对不允许以他的名义处理任何事情,更不会为我个人的事提供任何方便。1990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本书,出版前想让老首长作个序。可他不仅不同意,而且还让办公厅领导问我有没有利用工作时间、是否与职务有关。他出国访问,外事部门几次想安排我陪同,可每次都被他断然否定。有时我也会产生情绪,联奎同志发现后总是严肃地批评我。他让我永远记住,他的权力是党给的,只能为公用,不能用来办私事,不仅我的事他不会给办,任何个人的私事他都不会办。这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
三、不收礼
我在联奎同志身边工作了四年。在我的记忆里,这四年期间不论是在机关,还是到外地出差,他从未收过任何人送的任何礼品。记得在1991年,一位少数民族院长按当地民族风俗习惯代表群众送给他两瓶茅台酒,他实在不好推辞,就让我送交办公厅,留着外事活动时用。还有一次,地方法院的一位老院长在退休前向他告别,送给他一方砚台,因是多年的同志关系,他不好推辞,但是把这位领导送走后他告诉我,就把它永远放到办公室里,作为公家的办公用品,以后谁来谁用吧。
不仅对同志们如此,即使我们俩交往,也是遵循他提出的“空手而来、空手而去”的原则,30多年来我们之间往来都是如此,即使他退休以后也没有任何改变。记得有一年国庆节,我从外地回京休假,正好赶上他也在北京过节,我便给他买了一盆鲜花、一篮水果,结果受到他的严厉批评。他非常严肃地说,说好的原则为什么不坚持,我对鲜花过敏,血糖高也不吃水果,因此我不需要,你还是拿回去吧。
还有一次,在上海开会期间正好赶上他的生日,我给他送了一个蛋糕,结果又让他把我好一通批评。最后还是他夫人讲情,才没有让我丢尽面子。有时我们秘书去看望他或者想请他吃个饭,可每次都是他自己亲自安排地点、点菜、买单,我们要付款,说什么他都不同意。2011年,上海高院安排退休的四位老院长去贵州遵义考察工作。对此,我特别高兴,专门让办公室作了详细的接待计划。可他在出发前专门给我打电话,明确提出了四个不准:不准我接送陪同、不准报告当地领导、不准超标准接待、不准送任何礼物。我严格照此办理,他非常高兴。
四、不吃请
联奎同志从不接受任何宴请,不仅不参加任何非组织的聚会,也不请别人吃饭。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期间,他作为常务副院长,除分管日常工作、主持审判委员会外,还分管经济审判、知识产权审判、执行工作、外事工作、财务装备、基本建设。经济审判和执行工作,标的额巨大,不仅涉及个人利益,而且涉及地方利益,所以许多领导、熟人、朋友千方百计地想和他拉关系,然而联奎同志始终立场坚定、断然回绝。记得有一次,有位领导不敢当面邀请他,就让我从中协调一下,并且反复说明没有任何事情麻烦领导,只是想借机会汇报下工作。当我向他报告此事时,他非常严肃地说,汇报工作随时可到办公室来,但是到外面吃饭我绝不会去。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你婉言谢绝就行,也不用向我报告。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四年多的时间里他从没有接受过一次宴请,也从来没有请过任何人吃饭。
五、不信邪
联奎同志始终坚持依法办事、秉公执法、不惧权势、不徇私情。记得有一个非常重大的经济纠纷案件,有位领导先后多次转递材料、派人向他反映、托人打招呼。因为对方确实没有道理,法院没有支持他所代表的一方的意见,这位领导就直接给联奎同志打电话,要求法院再议并改变判决。联奎同志断然拒绝后,对方情绪非常激动,说话也很难听,甚至还威胁他。联奎同志很少动气,但是那天在电话里与对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事后他非常气愤地说,党的干部怎么能这样,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就不信这个邪。
六、不特殊
联奎同志分管法院的“两庭建设工作”,只要有时间出差,他都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看望基层一线干警。为节省时间,他有时只简单地听取省高院作一次工作汇报,便立即深入到基层法院、乡镇法庭。许多地方的县法院、基层法庭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为了争取地方党委支持,他亲自上门拜访当地领导。他每次下去都是轻车简从,明确要求不许警车开路、最多不能超过三辆车、一级法院只许一人陪同。吃饭在法庭,不去饭店,干警吃啥他吃啥,超过四个菜不能上。
会议室餐桌上不许放水果、饮料。联奎同志生活特别简单,他一人在京工作,一日三餐在机关食堂吃饭,从来都是有啥吃啥,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有时机关食堂为他做点可口的饭菜改善一下,他发现后立即批评,并明确告诉食堂负责同志以后决不允许。联奎同志白天开会、处理日常工作,下班后的时间批阅案件,所以下班的时间最晚。但是不管时间多晚,他每次都会亲自把楼道的灯关上,并亲自看看自来水龙头是否关好。我建议机关安排专人负责,他坚决不同意,说我们每天下班太晚了,别人没有办法等。
七、不改变
我在联奎同志身边工作了四年,感到最为头疼、最为难的事情就是出差。记得当时中央已经下发了“四菜一汤”的文件,他坚定不移照办,多一个菜都不让上。对方坚持不撤,他就不动筷子,甚至罢宴。因为领导有要求,所以每逢出差前,我都专门与地方领导说明此事。但是有的地方同志出于礼节和尊重,有时地方党政领导宴请,法院领导也决定不了。
记得1989年到某省出差,当地领导很重视,接待用餐时安排的菜有点多。联奎同志见状后,建议把超过标准的菜撤下。当地领导解释说,地方的物价低,我们也都是这样接待的,于是他就再也不动筷子。1990年前后到某省开全国法院“两庭建设会”,期间去某市法院进行现场观摩。当地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全部出动等候我们一行直到下午一点半,宴会的场面有点大、标准也有些高。联奎同志一进餐厅就紧皱眉头,落座后寒暄了几句,就以胃痛的名义离开了。没有办法,我只好为他买了两盒方便面吃。还有一次在某省开会,他也是罢宴而去,不留任何情面。全国法院干部都知道最高人民法院有位“罢宴”的领导,一时间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我听到这些反映后,思想压力很大,就劝他能否改变一下。可联奎同志坚定地说,我按照中央规定办,没有任何错,为什么要改。现在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不少老百姓的生活还很困难,我们不能浪费啊。
八、不褪色
联奎同志青年时期就投身革命,受党教育多年,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生向党,无限忠诚;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克己奉公,鞠躬尽瘁。他始终注意维护大局,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毫不动摇;他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初心未改,矢志不渝,终生坚守;他的品行完全出自真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以贯之。
2011年,联奎同志考虑到自己离休后主要在上海生活,并且中央国家机关部级领导干部住房紧张,应当分配给更需要的同志使用,于是他主动向组织申请退掉了国家分配给的北京干部住房,这让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具体负责同志感到非常意外。近年来,尽管联奎同志年事已高,但是他始终积极参加中央组织的重大活动,先后回京参加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系列活动。联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品德高尚、廉洁勤政、夙夜在公,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以及他热爱的法治事业。
总之,联奎同志的类似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仅仅在他身边工作了四年多的时间,且有些事情已经过了30多年,甚至已经淡忘模糊,但是这些许小事仍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虽不能至,然由衷敬佩、心向往之。别人都说我的这位老首长“不懂人情世故、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在我心中他“温润如玉、道高德重、冰魂雪魄、高山景行”,是“空谷的幽兰、高山的雪莲、中流的砥柱”。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追忆首长的这些小事,就算是我对老首长不尽的追思和永远的怀念吧。联奎同志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