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作者收藏的在《人民法院报》等媒体发表的部分文章剪集。照片由作者提供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我和人民法院报的缘分与故事,如涓涓细流,在川流不息的时空长河,静静地流淌了30年。
一、穿透时空的不解之缘
1992年,《人民法院报》诞生。这一年,正是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的一年;《人民法院报》可谓生得逢时。而我呢,那时刚大学毕业不久,被地方法院选派到一个偏僻的乡政府锻炼,整天和一帮乡村干部一起做群众工作;有时,也受命走南闯北,为当地酒厂做些货款清收清欠工作。趁着节假日回法院办公室,便发现了《人民法院报》的试刊号、创刊号,从发刊词和刊出的文章中,我读出了《人民法院报》的司法特色与法治理想,感觉与法治的精神和司法实践的要求颇为契合,心中很是惊喜,便有了以梦为马,在司法和法治的天空驰骋的梦想。彼时看到一起盗窃电线案中主犯黎某生的忏悔有些教育意义,便以《忏悔》为题,写了一篇千字散文,竟然在创刊的当月22日发表,心中很是兴奋。一个多月后,我又将抚州法院审判的郭某杀人案,以《“爱妾”悲》为题写了一篇审判纪实,结果也很快在《人民法院报》发了大半个版面。由此,我开始与《人民法院报》结下不解之缘;笔耕之梦,越来越丰富多彩。
二、受益良多的良师益友
下派锻炼结束后,我回到法院上班,因为司法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自己也开始办些案件,便想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司法故事,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写更多的办案心得与案件纪实。而相关文章的见报,让我心中的喜悦如温泉一般源源不绝地涌出,成为我继续笔耕的动力源泉。从此,《人民法院报》成为了我笔耕的一个重要阵地,一个激励我不断成长的良师益友。
此后我还先后写出了《抚州“依法管负”见成效》等法院新闻报道,被《人民法院报》头版头条发表,并被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评为全国法制好新闻消息类三等奖,这让我的笔耕之梦、法治之梦更加清晰。此后,我从法院的研究室转到立案庭等工作岗位,心中依然保持着对《人民法院报》的一份期许。也正是这一份期许,使我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以至在地方法院工作期间,我先后在《人民法院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000余篇。其中,有些大要案纪实在《人民法院报》等报刊发表后,我干脆结集出版,心中的喜悦,如大海波涛,上下翻腾。
三、难舍难分的工作伙伴
2006年,乘着人民法院组织法的修改、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的东风,我从地方法院来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先后在研究室、办公厅、新闻局、第五巡回法庭工作。无论我在哪个岗位,我都与《人民法院报》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心中知道,《人民法院报》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机关报,是我们法院人的新闻舆论主阵地,也是我人生之梦的演绎之乡。因此,无论是自己所经手的最高人民法院重大调研课题发布等重大新闻,还是自己所起草的综合性司法解释,所能想到的第一家媒体就是人民法院报。在办公厅和新闻局,由于所从事的是新闻舆论工作,与报社的诸多领导、编辑、记者联系更多;此前所熟悉的一个个名字,也逐步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熟悉、温暖的鲜活人物,成为共同奋斗、分工合作的战友,共同策划、分工合作成了我和报社同仁的家常便饭,始终不敢也不曾懈怠。由此,也深深地了解到人民法院报等诸多媒体人的工作艰辛与不易。
2016年,人民法院报社跃升为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将其属的《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网、《人民司法》杂志、天平阳光APP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为一体,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更加紧密了。记得2018年8月,我受命组织人民法院报等10余家媒体记者奔赴青海高原开展现场直击高原“执行风暴”活动,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通过中国法院网和人民法院报官微官博等直播,并在《人民法院报》发文进行深度报道,其刊发的《现场直击高原“执行风暴”在执行一线见证“纸上权利”变成“真金白银”》一文就被其他有影响力的媒体转载72次;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紧接着,我和同事一起深入吉林法院执行一线开展的“执行利剑”全媒体直播暨媒体记者现场体验活动,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也进行了全媒体直播,2000多万网民参与此次直播互动。
2018年底,我到第五巡回法庭工作后,因为协管综合办工作,五巡的新闻舆论工作我也积极参与,与《人民法院报》的联系,当然必不可少。五巡开庭审理的重大案件以及审判工作经验先后在《人民法院报》等媒体发表,极大地鼓舞了五巡干警巡回办案的工作积极性。
四、续写新的人生篇章
人生有梦多故事,阳光普照少传奇。从五巡回新闻局工作后,与人民法院报等媒体的联系又有了新的开始。从有关会议精神的传达,到有关工作方案的沟通,再到相关工作经验的总结,都要与报社及时协商。工作上的交往,亦如细水长流,经久不息,我也得以在新的时代续写“一生法律人,一世新闻情”的人生与情怀。
如今,《人民法院报》以坚实的足迹走过了30个春秋。三十而立,屹立在法治的长河中,她依然年轻、有为,已不仅仅是有梦有特色有影响的媒体了。我们相信,因为她的使命、追求与执着,她会在“中国梦”的大合唱中,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力度、深度和温度,越来越有影响力;她必将给更多法院干警更多读者带来更多的人生梦想,更多的法治食粮,为法治梦、“中国梦”的实现发挥更大作用,放射更多光彩。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