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粒种子到无垠海洋
——山东法院精准高效服务大局工作纪实
2022-08-06 08:30:1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郭德民 马云云
 

  从呵护一粒小小的种子到护航乘风破浪的万吨巨轮,从用心守护黄河安澜到全力服务蓝色海洋,从疫情防控一线到马达轰鸣的车间,在宏阔的时代图景里,山东法院从不当“局外人”。

  服务保障经济稳定,助推高质量发展,保障重大战略实施,护航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山东法院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用法治力量激发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

  主动作为注入强劲动力

  纵使跨山越海,也要解企业燃眉之急。

  今年6月,因曾经的生意伙伴部分货款未付,山东威海某小微企业将对方告上法庭,几经周折得知,对方已远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多年。疫情当前,案件如何审?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庭审和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仅用两天就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并当场履行,了结了困扰这家小微企业长达15年的“心结”。

  站在全国看山东、跳出法院看法院。服务保障经济稳定,助推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山东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切实服务保障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各项工作。山东各级法院对此有深刻认识。

  今年6月29日,一场宣讲交流会和公益行动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活动主题十分鲜明: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场发布的《关于服务保障稳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十大创新”等方面,瞄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务求条条好用实用管用。

  司法助企要主动作为。为防止中小微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转化为诉讼中的不利地位,山东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充分用好用足法律规定和司法政策,公平公正保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

  企业的体会最直观真切。“如果没有法院尽职尽责,企业将被贱卖,多年的品牌也将不复存在。”法院的积极作为,让有着70多年历史的企业从命悬一线到生机重焕,青岛发动机厂厂长荆海光感慨良多。得益于法院及时指出合同中的漏洞,并在诉讼中确认了对某工程价款的优先受偿权,威海一家企业避免了至少300多万元损失,企业负责人蔡某登门致谢:“这对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中,山东法治营商环境指标名列前茅。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疫情给部分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山东法院则以法治的稳定性化解市场的不确定性,给市场主体注入强劲信心。推进在线诉讼模式,山东法院加大智慧法院成果应用力度,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尽早摆脱困扰、安心经营。“跨越时空”的办案数字每天都在刷新,仅今年1月至6月,全省法院互联网开庭数即达到23.8万件。

  面对疫情引发的诉讼问题,山东法院充分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因素对企业的实际影响,准确适用不可抗力等规则,加大对有挽救价值企业的保障力度。2021年审结企业债务、房屋租赁等案件1.2万件,采取暂缓强制执行、“活查封”等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同时,积极支持防疫抗疫急需物资产业链上破产企业恢复生产。万鑫轮胎重整案入选“全国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典型案例”。

  创新作为激发生机活力

  “遇到哪些法律难题?需要法院做什么?”今年4月14日至15日,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人坐在了十余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负责人面前,倾听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和司法需求。

  这是山东法院主动担当司法责任、积极创新服务举措的生动写照。

  2021年9月17日,山东高院组织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面对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院长张甲天推心置腹,分享了自己对于亲清政商关系的理解,关于“亲”,他这样说道:“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创新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究竟如何积极作为、创新作为、靠前服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更开阔的视野、更科学的方法应对。山东法院积极探索服务举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愈加清晰:一个字,就是“活”。

  山东雅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陷入困境后进入破产重整。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事关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广大投资者利益保护,如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山东法院根据一揽子整体化解债务危机的原则,创新关联企业重整方式,由同一合议庭同步推进该公司及其关联企业重整,彻底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及债务问题,清偿率和通过率均为近年来上市企业破产重整案的新高。该案也成为山东省近年首例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成功案例。

  雅博公司重生,靠的就是破产审判内活机制、外添动力做出的努力。近年来,山东法院通过开展“破风”行动、加强破产审判体制机制建设,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服务和保障。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破产管理人市场化选任,设立两家专业化破产法庭,形成“院长+庭长+员额法官”团队模式,院领导带头办理破产案件超过26%。

  探索创新无处不在——

  研究制定审判执行全环节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12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配套措施,给市场吃下定心丸。

  全面加强金融审判专业化建设,在青岛、日照等法院成立专门的金融审判业务庭,其他中基层法院普遍建立专业化审判团队。

  部署开展查封土地和海域使用权专项清理工作,通过解除查封、司法拍卖、变更查封标的等方式,释放土地资源5万余亩、海域使用权近4000公顷,使60多个重点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法治滋润下,市场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活力。

  精准作为高效服务国家战略

  找准“关键”,服务保障工作才能做得准、做得稳。山东法院聚焦国家战略,努力做好“精准高效”这篇文章。

  今年4月,山东高院制定并发布《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裁判指引》,细化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标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事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与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对提升国家战略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是山东法院抓住的“关键”之一。

  2018年是个不得不提的年份。这一年,山东法院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首次突破10000件,并在基层法院推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经过起步、发展,山东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于2021年驶入合力保护的新时期,案件领域也覆盖到植物新品种、垄断等所有类型市场竞争行为。2018年至2021年,全省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近6.9万件,审结6.7万余件,案件年均增幅30%,14起案件被评为全国性典型案例。

  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广袤大地,另一种耕耘也在悄然进行。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九曲黄河浩浩荡荡从山东入海,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山东法院重任在肩。

  山东高院联合山东黄河河务局出台《关于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机制的意见》,建立黄河流域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巡回审判机制、司法修复机制,设立黄河巡回法庭20处,建立具有黄河特色的司法修复基地16处。印发《关于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黄河安全运行、水资源保护、滩区居民迁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出了18条保障意见……司法正在为守护母亲河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随黄河之水一路向东,山东法院的视野亦未离开过广袤的海洋。

  山东地处东部沿海,既是全国对外开放前沿,又是海运大省。随着司法在国际舞台上、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发突出,山东法院深切感受到,加强涉外商事审判工作,对营造良好外商投资环境,提升中国司法国际公信力,乃至依法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法院先后制定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意见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20条意见,在上合示范区、自贸区巡回法庭对辖区内案件开通“快立、快审、快结”绿色通道,妥善化解“尼莉莎”轮、“大象”轮、“狮子”轮等一系列案件,逐渐成为解决国际海事纠纷优选地。2021年11月,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在青岛举行,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如从海上吹来的快意之风,回首过往路,踏上新征程,山东法院在服务保障大局的道路上,正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