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要去法院打很久的官司,没想到来一趟太平法官驿站就拿到了钱!”近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人民法院太平法官驿站,一起历时五年的买卖合同纠纷成功在诉前化解,这让太平街道辖区居民刘某称赞不已。
今年以来,河东区法院以“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为契机,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庭站点”三位一体便民服务新平台,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实现近距离回应群众诉求,形成优势互补、专群合作、融合发力的多元共治格局,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真真正正把司法服务送到人民群众的家门口。
延伸职能司法服务零距离
汤头龙车辇社区系五个村合并而成,常住人口5000余人,社区较大、村情复杂,历年纠纷较多。鉴于此,河东区法院在该社区设立法官联系点,积极参与、指导、化解社区内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联系点设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揭牌当天,就有数十名社区居民前来咨询法律问题。
以法官联系点为依托,河东区法院创新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打造“庭站点”三位一体便民服务新平台。该平台以人民法庭为中心,在法庭驻地外的镇街驻地设立法官驿站,大型聚居的村居社区设立法官联系点。
“‘庭站点’建设从开始就注重统筹谋划推进,务求实效,让机构真正发挥作用,让服务真正落地见效。”河东区法院院长杨靖军介绍说。其中,法庭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站,全面实现“线下一站全办、线上一网通办、跨域服务能办”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规范设置安检候访区、导诉服务区、信访服务区、电子信息服务区、立案服务区、调解服务区六大功能区,为当事人提供导诉、信访接待、诉前释明、诉前调解、网上立案等一站式服务。
同时,在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该院设立法官驿站作为司法服务阵地,明确员额法官定期值班、专职调解员驻站值守制度,法官驿站与区域内综合治理工作实现融合互补,共建调解大格局。
另外,在人口密集的社区、村居则建立法官联系点,明确员额法官包点、特邀调解员驻点值守制度。同时,联系点兼具化解社区、村居内矛盾,开展普法送法活动,了解群众诉求建议等作用。近日,太平街道八间屋法官联系点成功化解了一起因相邻土地引发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在包点法官与特邀调解员的调解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完成了司法确认。
协同联动多元解纷聚合力
近日,太平法官驿站接到一起群体性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涉案人数45人、涉案土地100余亩。驿站值班法官随即启动“四长”联动机制,“四长”第一时间介入纠纷,详细释明相关法律、政策规定,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思想工作。最终当事人握手言和,未引起诉讼。
近年来,河东区法院创新建立“四长”联动多元解纷机制。着眼于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人数众多、具有示范效应、影响较大、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五类案件,由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镇街副镇长“四长”联动调解,合力化解区域内“大事”,努力实现“大事不出镇”。
同时,河东区法院充分发挥网格员、乡贤在基层矛盾化解纠纷中的作用,结合村居特点,实行“法官+网格员”“法官+乡贤”两种调解工作模式,联合帮助包点社区、村居处理婚姻、继承、赡养、土地等家庭邻里“小事”。仅今年上半年,法官联系点化解矛盾纠纷近60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小事不出村”。
加之人民调解、代表委员调解等,目前,河东区法院已构建起了多调联动、融合发力的多元共治调解体系,让矛盾纠纷真正解决在诉前、化解在基层。
阵地前移源头纠纷提效能
7月7日是汤头街道葛沟大集,同时也是河东区法院汤头人民法庭的“法治服务日”。每逢辖区大集日,干警们便来到集市向群众发放普法宣传资料,提供诉讼咨询服务,就婚姻家庭、借贷纠纷、房屋拆迁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和释法明理。
“以前遇到了法律难题不知道问谁,现在可以随时旁听庭审,法官还定期在集市上普法,真像把法庭开到了家门口一样方便。”一位辖区村民说道。
法庭抓住机会,把每一次庭审都打造成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法官成为“讲课人”,以鲜活的庭审开展法治教育。附近群众可持身份证来听审,了解法庭、知晓办案流程、以案学法。庭审结束后,法官还结合案件情况进行总结,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河东区法院还实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育工程,变“输血”为“造血”。以社区、村居“两委”干部、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为重点培养对象,法官联系点包点法官定期开展法治讲堂、专题讲座,针对村居社区多发的家庭婚姻、房屋产权、征地拆迁等问题开展现场教学,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同时,该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和成果应用,将“云间庭审”“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智能化平台对接融入社区、村居社会综治数字网络,“共享法庭”助力“解纷不出户”,实现“隔空”“共治”“零成本”化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