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浙江省政法英模事迹报告会举行,作为6位英模代表之一的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法官黄文娟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坚守岗位、敢于担当的英模精神。
2021年,黄文娟在宣讲舞台上。
自从2021年1月被写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人大代表热议她“展示了新时代浙江法官的良好素养和敬业精神”之后,黄文娟就火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是,2020年春节期间,她因疫情滞留湖北老家50天,利用移动微法院结案50余件,被浙江高院院长李占国称为“身边的先进典型”。
聚光灯下的黄文娟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一名法官应该做的事情。公平正义很神圣,但其实就在平常生活里。”不沉迷荣誉,也不自我标榜;有被看见的“小确幸”,却始终保持自我怀疑;坚持自己的兴趣,却不把它拔高成某种高高在上的立场。黄文娟始终以一个普通法官的身份定位自己,在其中看见你我。
哪怕一个短暂的瞬间都有个丰腴的过去。当黄文娟走下宣讲的舞台,开启又一天平凡的生活,还是会读出她的坚守与追寻。
“法官,你说了算”
“事发当天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我担心雨水倒灌,就算知道有地下停车库也不会停进去的。再说,我并没有挡住其他车辆和行人,物业没有联系就锁车轮导致车辆受损,应该担责。”
2021年9月27日,黄文娟开庭审理了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双方争议很大。
“原告违停在先,没有留下联系方式,114也打不通,保安只能锁车警示,且已经在前挡风玻璃上放置了提示卡,履行告知义务。原告自己开车前没有查看四周环境,才导致车辆损坏。”物业公司代理人毫不让步,“不接受调解!”
休庭后,黄文娟结合双方在本起纠纷中各自存在的不当行为,分别做当事人工作,不断缩减双方差距,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对原告的损失承担40%的赔偿责任,原告自行承担60%。
当事人从剑拔弩张到各自反省,黄文娟明显有点小得意,笑起来眼睛里闪着光。“当原告说‘法官,我相信你的判断’;被告说‘法官,你说了算’的那一刻,真的很自豪!这种信任是我们做法官最大的骄傲!”
不要以为法官多么高大上,其实很“俗”。黄文娟是入职后才发现公平正义其实就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你一句我一句”的细节里。这次的信任基于上次庭前现场勘验,9月25日,她趁周六休息到小区物业办公室,专门把业委会也请来了,把事发当晚5时30分到8时的监控视频看了一遍,还原事件过程,抓住双方之间矛盾最主要的症结所在。
这个案子最大的争议在于权利的平衡,原告对车辆享有物权,被告作为小区物业有管理权。但黄文娟拒绝“五五平分责任”这种和稀泥的决断。无论判决还是调解,都应该向社会传递文明停车、规范停车的正确价值观。尽管物业锁车的过程欠妥当,但原告欠缺规范停车的意识,漠视停车秩序,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法官的每次判断都是一个导向。她珍惜这种判断权。
“我这算开过庭了吗?”
2020年初疫情期间,黄文娟被困湖北老家50天,利用移动微法院结案50余件。
2020年春节,当武汉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开庭成为黄文娟最大的享受。“我就是开庭,没有拯救世界,也没有冲锋陷阵,但我沉浸在办案中,这就足以对抗因新冠病毒而来的无力和紧张感。”
她回老家天门过年,第二天天门封城。宁波是肯定回不去了,可是那么多排好庭的案子不能因疫情而“停摆”啊!得知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已逐步解决了移动微法院在线开庭的技术问题,黄文娟第一个念头:“我可以开庭了!”
但是问题来了,农村的老家,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更没有案卷。
黄文娟的老公二话不说,跑出去为她借电脑,第一次抱回一台老式电脑,拼凑半天没法开机,直到深夜才从一个正打游戏、看剧的归乡青年那里借来电脑:“我老婆要在网上开庭,不能耽误公家的事情!”老公不仅很快解决了电脑问题,还用卷筒纸的卷芯帮她制作了一款手机支架。
就这样,有了电脑,专心开庭!
但案卷在宁波的办公室里,书记员小陈就成了帮黄文娟“搬运案卷”的搬运工人。小陈把案卷材料一张一张拍照,再通过钉钉传输。复杂的案子有几百页的证据材料,上班时间传不完,就加班加点传。
2020年2月7日早上8时30分,黄文娟从家里找出一件旧西装,准时坐在电脑前,开始第一次线上开庭。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的公告案件,原告王某和两位陪审员各自在宁波家中,黄文娟在湖北家中,同时上线。
“黄法官,今天是开庭吗?”王某拿手机在自家院子里喊。
“是!”
“黄法官,现在就是要开庭了吗?”王某仍不敢相信。
“是!”
这天上午,黄文娟以移动微法院多方视频方式,完成了三起案件庭审,保存视频,传回法院。过了两天,其中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又来问:“法官,我们什么时候开庭?”黄文娟也不自信了,打电话回院里问:“我这算开过庭了吗?”
村里的防控巡逻小喇叭、闲不住的小孩子嬉闹声此起彼伏,“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戴口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黄文娟一度担心当事人会在庭审时听到小喇叭的喊话声。没有正规的审判庭,没有规范的制服,但没有一个当事人提出异议,当事人知道法官被封闭在湖北老家,还在微法院上坚持开庭,纷纷致电送去对法官的感谢和祝福。
这场生命的洗礼让黄文娟对公平正义更多了一层理解:“一个法官,在哪里不重要,穿什么不重要,做了什么才最重要。当事人更在意的是我们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能落实到实处的才是他们最在意的事情。”
一晃,50天过去了。黄文娟通过移动微法院开了将近60个庭,结案50余件。
“在湖北的50天,是充实的50天,案子把我对疫情的恐慌都赶走了。”黄文娟说,是工作让她变得勇敢。
“越歇越懒”
黄文娟到当事人的社区了解工作。
在湖北天门的这个小山村里,黄文娟的干练劲儿,早在干农活时就显露出来了。
这里大多数村民以务农为生,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兄妹三人,黄文娟排行老二,但哥哥身体不好,父亲说:“家里总要有个人做老大,你来!”插秧薅草、犁田割麦、上学考试,黄文娟样样都是能手。
时光穿梭回1987年的春耕时节,在大片水田里农忙的身影中,一个瘦弱的小身板正在努力地学习插秧,弯着腰,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分出一棵点进水田,再分一棵点进去,从左到右,一排够不着了,直起腰来,往后退一步。再弯腰,从左到右。
回想起5岁时的自己,黄文娟一点儿也不埋怨:“活儿总要有人去干,这没办法的事儿。”累不怕,可怕的是水田里的蚂蟥,叮在腿上扯都扯不下来,小小的黄文娟又痛又怕,总想逃出水田。这个时候母亲就会一边帮她处理伤口一边哄她:“今天的秧苗就快插好了,越歇越懒,娟儿再坚持一下啊!”
“越歇越懒”,母亲的这句话,如同秧苗一样种在了黄文娟的心田。
从5岁第一次跟着父母下田插秧,到11岁时就可以和母亲外出帮工了。“你看看,我女儿插秧多快!”母亲总是这样向亲戚们炫耀。
为了供兄妹三人上学,黄文娟的父母包鱼塘、种棉花、养鸡鸭,所有农村父母能干的农活全都干了,可是生活依然艰难。在她的记忆里,几乎没有穿过什么新衣裳。一到夏天就会光脚在田间地头奔忙,因为怕把鞋穿坏,就连拍小学毕业照那天也是穿着哥哥的旧衣裳。高二时黄文娟看到家里的难处,萌生退意,告诉父母想和村里其他女孩一样去打工学裁缝。父亲沉默了许久之后说:“读书这件事,你已经做了十年了,你都坚持不下去,你以为你现在改去学裁缝,就不会半途而废吗?”
父亲说她是“老大”,聪明麻利都像自己,书一定要读下去。“在我们那儿,女孩子读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更别说上大学了。但我父母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黄文娟说,她立志一定努力学习,走出大山。
高考那一年,黄文娟顺利考过一本线,并在志愿表上的每一栏都填上了“法学”。这也源于“老大”的自我要求:“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之间大都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争执和不平之事,而最后都是靠拼‘武力值’,拼江湖义气,拼谁家兄弟多。但我看电视上酷酷的法官形象,离我更近一些,如果我努力再努力一点,或许有一天能够以理服人。”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父亲骑着摩托车带她到亲朋好友家报喜,但还是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学费第一年靠着亲友接济,后面三年靠助学贷款,生活费依然困难。
“大二那年,庄稼收成不好,母亲居然把留了20多年的及腰长发拿去卖,只为了给我换100多元钱的生活费!”想到父母为自己读书而辛苦付出,黄文娟感到十分内疚。她变得更加努力,更加刻苦,每年拿奖学金,还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减轻家里负担。
本科毕业后,黄文娟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取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又一次性通过了司法考试。
“我这个村姑也当法官了!”
黄文娟法袍照。
天门市解封后,黄文娟第一时间赶回宁波,回到她2008年9月正式考入的鄞州区法院。
这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13个年头。在2020年院里组织的四次办案竞赛中,黄文娟三次获奖。全年结案433件,无一起瑕疵案件,已经是处理案件驾轻就熟的老法官了。
但初入法院时,黄文娟怀着勃勃雄心,却一度找不着北。
最初在邱隘人民法庭当书记员,当事人大都只讲宁波话,尤其是年迈的老人家,打电话询问情况、开庭陈述,都是宁波方言,在她听来,那简直就是外语。心想那么多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在宁波大妈们“咪嗦嘻哆唻”一样的方言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听不懂方言,开庭时一头雾水,影响了庭审记录,没少挨她师傅卢树立法官的批评。
怎么办呢,一个字,“学!”抱着“英语六级都能过,宁波话也能行”的信心,黄文娟参加方言培训班、看宁波话节目、还买了《阿拉宁波话》《宁波话大讲堂》这些书,用拼音做标注,回家还跟老公一起学习、一起对话。
苦练一年后,黄文娟能在当事人你来我往的方言辩论中淡定自如地进行庭审记录了,师傅忍不住夸赞:“不愧是研究生,学东西就是快!”
书记员的工作琐碎、单调,但黄文娟感到快乐,她跟着师傅送达保全、走访调查,走遍了宁波及周边的大小村落。让她骄傲的是,在独立办案不久,就收到了当事人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那时开始觉得即便是鸡毛蒜皮的事儿,都有着公平正义”。
2008年7月,外来务工人员小胡在宁波一制衣公司厂区内被公司的车辆刮擦受伤,双方均未报警处理。事故发生第二天,制衣公司向车辆保险公司报案,因事故发生在厂区,保险公司不予处理。小胡花费住院及诊疗费2万余元,经鉴定为交通事故伤残等级十级。双方无法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小胡开启长达四年的维权之路。
因事故的发生、责任的认定以及法律关系的适用等方面存在争议,原告小胡多次通过仲裁和诉讼方式维权,直至2012年7月,向鄞州区法院提起诉讼。
黄文娟详细调阅了小胡连续9次维权过程中的全部案卷材料,并走访了医院、民政局、保险公司等,通过整理时间线,厘清法律关系,最终认定原告的诉称属实,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该案二审维持原判。
漫漫维权路,小胡在得到赔偿款后,心情激动,向黄文娟送来了一面锦旗:“清廉之气香如慧兰,公正之心荡尽浊流”。
黄文娟在电话里和母亲感慨当事人的不容易和自己的成就感。那时她已经在法院工作5年了,母亲却还是怀着一丝疑问,说:“娟儿,你真的是当法官了吗?”
在母亲心目中,法官实在是太神圣太遥远了,“我这么个村姑怎么可能做得了那样的事情?”黄文娟说。母亲晕车又晕电梯,从未来过宁波,看不到女儿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我走得太远,从事的工作离她生活太远了。她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到法院一次。”
“能不能把你的法徽留给我?”
黄文娟在“文娟工作室”调解。
黄文娟不仅做得了,还做得好。2021年5月27日,鄞州区法院正式挂牌成立“文娟工作室”。
黄文娟表态:“今后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争取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团队的力量,全力以赴,点亮星星之火,踏上燎原之旅。”
考虑到母亲那样的老人,去医院挂号治病都难,“文娟工作室”开始探索一件事,改革!“你看有些老百姓,没有律师代理,流程都搞不清。”工作室专设立案窗口、审判团队、执行团队,让当事人在工作室就能完成案件的全流程处置,立审执一体化,让当事人的事在“一个地”得到快速解决。审判法官在结案后及时向当事人发放自动履行提示函,同时向执行法官传递案情及财产状况,执行法官可第一时间介入到履行过程中,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督促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判后的案件更多实现自动履行,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也能快速履行完毕。
2021年9月27日上午,刚刚结束一场激烈庭审后,黄文娟又马不停蹄来到文娟工作室,在线调解一起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由于原告和女儿在河北,被告在宁波,黄文娟采用移动微法院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小女孩制作询问笔录,并进行线上调解。
抚养权的案子,后续执行是个关键。黄文娟主持调解的过程中,首先向男方确认“你爱孩子吗?”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她心中有数,案子能调,而且依据男方的经济实力,也一定能履行到位。“每月2000元抚养费,能够满足吗?”又一次得到肯定答案,黄文娟隔空点赞。
不到10分钟,双方就达成调解协议。
做事这样干脆利索的女法官,黄文娟的父母在疫情期间见到了。离开时,父亲问:“能不能把你的法徽留给我?”
父亲把她的法徽放在床边的桌上,把她的制服照片插进卧室衣柜门上的玻璃框缝隙里。“他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我的照片,看到他的女儿可以敲法槌审案了。”黄文娟说道,爷爷成分不好,奶奶走得早,所以父亲吃了很多苦,没好好上学,也没当成兵,那是他一辈子的遗憾。父亲一直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这个“老大”身上。
还记得2003年11月,正在上大三的黄文娟正式入党,她很开心地告诉父亲:“我入党了!”
“你入党了?那我们家里以后有两个党员了?你怎么入党的?一个大学生也能入党,啥事情也没做呢!”父亲一边对家里人大声说,一边觉得难以置信。
“因为我学习优秀!”黄文娟说,在父亲看来,入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母亲不是很能懂党员意味着什么,但她能明白,入党就意味着女儿没有给她丢脸,女儿慢慢地长成了她想要的样子。而黄文娟想告诉父母,她没有辜负他们一直以来毫不退缩、毫不犹豫的坚持与付出。“家里两个党员了,你和我!”父亲骄傲地说。父亲很开心,喝酒庆祝,还拉着女儿一起喝。
在父亲眼里,女儿再一次很像他。黄文娟的手指修长,像他;小时候心算很快,像他;后来读书成绩不错,也像他;这么快能入党,也很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