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力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外,如何更好提升全民反诈意识、反诈能力,也是立法需要思考的问题。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在10月19日开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1万名,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722亿元,劝阻870万名群众免于被骗,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876亿元。去年10月开展“断卡”行动后,今年6月至8月,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下降。
可见,打击此类犯罪活动成果丰硕。但是,从警方公布的信息来看,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变化。这意味着群众不断面临新的安全风险,治理工作也不断面临新的考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将是一场持久战。这就需要准备持久作战的武器,其中,法律是打击任何违法犯罪的最有力的武器,打击“电诈”也不例外。
而现行法律,从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到《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有关司法解释,虽在打击这类犯罪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被认为针对性仍然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对这种新型犯罪的有效治理。
即将审议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就是我国立法机关审时度势、顺应民意,针对“电诈”活动量身定制的专门法律武器。从上述发言人披露的信息看,这部法律草案内容丰富,涉及基本原则、有关基础管理制度,也为技术反诈提供制度支持,加强对涉诈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并加大惩处力度。
也就是说,相对于目前的制度支撑,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将是打击“电诈”的法律规定大全,“弹药”更多,覆盖面更宽,治理力度更大。这反映出立法机关对此类犯罪认识很清楚,也显示了从严、从深治理的决心。一旦正式实施,除了法律文本有更大震慑力,也给执法部门提供了强大“火力”支持。
笔者认为,除了有力有效打击这类犯罪活动外,如何更好提升全民反诈意识、反诈能力,也是此次立法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旦全民反诈抵抗力增强,任凭“电诈”手段七十二变,也终会被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