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进基层是构建多渠道便捷化矛盾预防化解网络和多层次阶梯式纠纷解决体系的有效载体,也是增强人民群众司法领域获得感、满意度的重要抓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实施意见》,为人民法院有效参与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意见要求,要完善人民法院源头化解纠纷工作格局,建立分类分级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路径,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基层,构建以基层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解纷服务体系,及时就地预防化解纠纷,就近或者上门提供诉讼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
法官进基层是构建多渠道便捷化矛盾预防化解网络和多层次阶梯式纠纷解决体系的有效载体,也是增强人民群众司法领域获得感满意率的重要抓手,人民法院应做好“八个结合”,确保法官进基层常态化、制度化、实质化开展,实现矛盾纠纷研判、诉讼源头治理、民意沟通采集、司法公信提升、法治精神培育“五重功效”。
一是法官进基层要坚持“随时进”与“集中进”相结合,做到“八必进”,即涉现场调查案件必进,涉矛盾易激化案件必进,涉重大风险防范案件必进,涉群体性案件必进,涉社会价值引导案件必进,涉促进营商环境提升案件必进,涉公共利益案件必进,涉社会治理案件必进。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法官进基层活动,实现法官“走出去、俯下身、倾下心”,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实现案结事了。
二是法官进基层与线上、线下排查矛盾纠纷相结合。法官通过电话、加入综治群等方式,加强与综治干部、联络员常态化沟通联系,及开展全方位纠纷排查,做到“三清三掌握”,即矛盾纠纷底数清、涉诉案件底数清、涉法涉诉信访底数清,掌握重大案事件、掌握矛盾纠纷现状、掌握社情动态。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则通过线上方式“云进网格”。
三是法官进基层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法官主动深入基层企业,适时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发送一封信、征求一次意见建议、发布一份法律指南、组织一次法治讲座、宣传一批典型案例、邀请旁听一次案件庭审,积极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深化与工商联、行业协会对接机制,加强涉企纠纷分析研判和非诉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及时形成解决对策,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四是法官进基层与基层联络员的双向互动相结合。构建“网格+审务+执行”工作机制,基层联络员通过联动指挥平台上报的矛盾纠纷及咨询事项,由法官及时回复。对正在诉前调解、审理、执行的案件,通过平台直接与当事人所在基层的联络员联系,充分发挥联络员遍布基层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委托进行调解送达、查人找物、督查失信等辅助事务,解决实际难题。
五是法官进基层与联络工作相结合。法官在联系基层工作中,广泛征求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基层呼声,同时积极宣传法院工作亮点,并及时整理记录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及关注案件,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办理结果及时反馈。
六是法官进基层与巡回审判相结合。主动把法院工作融入区域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司法为民措施,将“法庭”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结合农闲、节日等特定时间节点,选择具有普法意义、社会价值引导的典型案例,灵活采取巡回审判、现场调解的方式,以案释法、以案释理,做到巡回审判全覆盖、更有效、接地气,让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与司法的人文关怀。
七是法官进基层与法治宣传相结合。积极开展“立体化”法治宣传,围绕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深入基层,通过开展说法评事、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张贴海报等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镇“喇叭村村通”工程,播报法律常识,传播正能量,提升法治宣传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八是法官进基层与信访化解相结合。定期梳理涉及基层、企业的矛盾纠纷以及进入法院的信访案件,与各乡镇(街道)加强联动,将信访接待窗口前移,强化专业优势,引导联络员参与化解,切实把信访矛盾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当地。针对矛盾纠纷特点,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和白皮书,堵塞企业和相关基层的管理漏洞。定期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发出矛盾纠纷情况白皮书和“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情况通报,促进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