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让纸上权利变成真金白银是最开心的事
2021-09-17 09:05:33 | 来源:京法网事微信公众号
 

  2021年9月16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中外记者见面会,来自全国法院系统的四名党员法官代表围绕“扎根审判执行一线践行司法为民”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模范法官、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执行实施二组组长赵鑫出席了此次见面会。

  赵鑫,2010年进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工作,11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执行一线,目前已带领团队办理案件1万余件,执行到位金额超过15亿元。

  赵鑫:我们执行法官的主要工作是查人找物,所以经常在外东奔西跑,并且与抗拒执行、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斗智斗勇。这期间,我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和危险,但这也越发让我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期盼。11年间,再苦再累,我的工作热情都没有丝毫减少,因为这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工作,我非常热爱它。通过执行帮助胜诉当事人兑现判决书中的合法权益,让纸上权利变成真金白银是我们执行法官最开心的事。

  今年是我们党建成一百周年,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法官,我愿从革命先辈和法院前辈的手中接过接力棒,像他们那样,将群众的疾苦装在心里,将人民的利益扛在肩上,用自己毕生的心血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红星新闻记者:说到“老赖”大家都会想到没法坐飞机、乘高铁,也不能进行高消费,这是熟悉法院执行工作的老百姓可能都熟知的,这些年随着一些惩戒方式的运用和广大法官的努力,执行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请问赵鑫法官,在您11年的办案经历中,对执行工作的变化有怎样的感受?请您介绍一下您探索的“三层四步”团队工作法有何成效?

  赵鑫:可以说我参加执行工作的这11年,执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近些年的执行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这里我想用“三张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年我对执行工作的感受。

  第一张网是财产查控网,我刚开始办案时,我们查询被执行人财产是一家银行一家银行跑,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联系,工作量大,效率低。现在我们建立了一张覆盖各种财产形式、分布全国各地的网络化、信息化的财产查控网,我们现在的办案法官只要坐在办公室里,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查询到被执行人名下在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财产形式,大大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

  第二张网是联合信用惩戒网。我们法院和全国50多个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构建了一张失信联合惩戒网,全社会形成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人人喊打”的局面。

  第三张网是财产处置的司法拍卖网。原来我们传统线下的拍卖模式溢价率、成交率不高,当事人还要承担一笔拍卖费用。现在我们将大部分财产处置都放到网络上进行,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经常能从网上看到我们还能拍卖生鲜活物,大兴法院还拍卖过一匹马。这种方式社会参与度高,使溢价率、成交率大幅提升,还给当事人节约了一笔费用。

  从执行工作模式上来说,目前我们继续深化司法改革,组建了办案团队,我自己也探索了“三层四步”团队工作法,在这种工作法下,我们实现了难案精办、简案快办的法律效果。具体而言,在我们的团队里,法官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了,可以集中精力办理疑难复杂的案件,法官助理协助法官办理一些简单案件,能够快速兑现当事人的判决权益。团队里的司法辅助人员集约地办理我们团队里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大大减轻了法官的负担。

  海报新闻记者: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导致案件处于执行不能的状态。对于这类案件,通常您会怎么处理?如何能尽最大努力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赵鑫:正像您说的,在我们案件办理过程中确实碰到不少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暂时不能执结的案件,对于这类案件,我们会进行依法详细地调查,尤其是对被执行人名下各种各样的财产进行详细地调查。在调查之后,我们也会把相关的情况向申请执行人进行反馈,最主要是做好申请执行人的解释工作,让他了解、知晓执行情况。像这种客观情况,有可能最后会发生一些改变,我们执行办案系统有一个非常好的机制能够保障后续执行工作跟得上,就是执行办案系统可以每半年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复查,一旦复查到他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我们就会对该案件继续恢复执行。

  大家熟悉的僵尸企业,我们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依照破产程序,让它退出市场。还有一些情况是,申请执行人碰到了执行不能的案件,因为案件导致生活很困难,对此我们还有相关的救助机制,最大化保障申请执行人的权益。

  北京青年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法律不应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一纸判决或许能够给当事人正义,却不一定能解开他们的心结,心结没有解开,案件就并没有了结,如何做到既给正义又解心结呢?

  赵鑫:2018年我办理了一起要将一位八旬老人从医院病房腾出来的案子,这个老人当时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从病房腾出来的其中一个“心结”,就是和子女关系不太和睦。我们考虑,将老人从病房腾出来不难,但是如何将老人妥善安置好是一个难题,如果将老人直接腾到子女家中,我们的执行工作可能就此结束,可以结案,但是老人住着可能会不舒心,而且可能会产生新的家庭矛盾。所以我联合镇政府、村委会,花了不少时间,共同劝老人的子女,做通了他们的工作,执行那天子女们主动到医院接老人回家。事后老人和子女的关系得到大大改善,一家人的心结就此解开了。

  我们的执行工作也好,在法院里做人民群众的工作也好,要想既给正义又能解心结,不光要彰显法律的力度,还要饱含司法为民的情怀,传递司法的温度。我刚开始工作时,有时候会因为个别当事人对我的误解而感到委屈,但是后来我接触的当事人多了就发现,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会他们对公平正义强烈期盼的焦急心情,就能够理解他们的情绪和担忧,而这种理解也能传递给对方,从而建立起法官和当事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沟通桥梁,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依靠人民群众的工作方法。只有替人民群众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哪怕我们自己麻烦一点,我觉得才能做到真正的案结事了。

责任编辑:任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