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换“马甲”躲债?微信群内“露馅”
2021-07-07 11:07:4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杨萌
 

被执行人周某与案外人孙某当场承认错误并具结悔过。

  规避执行是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顽疾,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持续加大反规避执行力度,坚持常态化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行动,效果显著。

  近日,一起合同纠纷的被执行人为规避执行、隐匿财产,利用体外公司及个人账户这“两重马甲”摆起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连环迷魂阵”,姑苏区法院执行法官识破玄机,终促案件成功执结。

  一筹莫展

  空壳公司人去楼空

  苏州某投资公司与苏州某广告传媒公司之间因“啤酒音乐节”发生款项结算纠纷,后经法院判决,苏州某传媒公司应向苏州某投资公司支付款项11万余元。判决生效后,苏州某传媒公司并未履行还款义务。2020年8月下旬,苏州某投资公司向姑苏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案件承办法官陈伟经“线上+线下”调查财产线索,发现苏州某传媒公司早已人去楼空,账面也无一分存款,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孙某名下账户更是“一贫如洗”。由此,执行陷入了僵局。

  柳暗花明

  群内“无间道”道破“玄机”

  2020年12月初,陈伟接到一通神秘的来电:“法官你好,最近我偶然发现苏州某传媒公司仍通过微商群进行美食节运营招商的经营活动,我可以提供相关证据……”

  通过“知情人”提供的微信截图,法官发现孙某组建了“美食合作商户”微信群联络商户们持续进行招商经营,群内昵称仍为“苏州某传媒公司”。其活跃地进行发送广告小视频、招商宣传等经营活动,并频繁招呼群内商户及时将款项汇入某账户进行结算。经查询,该账户并非孙某的账户,而是“无锡某传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的个人账户,周某正以“苏州某传媒公司”会计的身份活跃在群里。

  基于以上情况,法院在商户群中“知情人”的协助下,决定冻结周某用以从事苏州某传媒公司经营活动的个人账户,从而实现案件突破。

  雷霆出击

  “狡兔三窟”法网终难逃

  执行法官查找到财产线索后,并未打草惊蛇。几日按兵不动,在周某个人账户已经资金充沛后,便迅速将周某账户查封。

  次日,曾长期处于失踪状态的孙某与周某现身姑苏区法院。两人不仅矢口否认苏州某传媒公司和无锡某传媒公司的关系,还气急败坏地表示要去投诉法院强行冻结案外人账户。执行法官向两人出示了部分微信截图和持续经营的银行流水等证据,问道:“能说说这个‘美食商户合作群’是怎么回事吗?”两人便开始支支吾吾。当听到刻意隐匿转移财产很可能涉嫌拒执罪,拒不承认只会加重处罚时,两人瞬间慌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承认苏州某传媒公司与无锡某传媒公司实为同一公司,实际控制人均为孙某。之所以另起炉灶以周某名义成立无锡某传媒公司并以周某个人账号进行经营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规避法院对苏州某传媒公司的强制执行。

  执行利剑

  司法守护诚信底线

  为维护司法秩序和司法权威,姑苏区法院依法作出对苏州某传媒公司处以罚款5万元的决定,并依法扣划了周某个人账户上以苏州某传媒公司名义收取的营业款项用以清偿本案案款及支付罚款。两人当场承认了错误并具结悔过,至此,案件得以圆满执结。

  “债务人利用体外公司及个人账户进行非法经营活动、恶意逃避债务不仅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而且也损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姑苏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刘玮说:“在大数据时代没有秘密,恶意规避执行、严重挑战诚信底线的行为,必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在反规避执行活动中,姑苏区法院善于使用法律、法规赋予执行法官的惩戒手段、强制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申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据统计,该院今年以来共限制高消费2738人次,纳入失信1360人次,执行到位金额5100万元,拘传28人次,拒执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正在立案侦查2件次,宣判1件次。

责任编辑:任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