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嘴叼香烟,用“他该死”开场介绍作案经过,她却这样做……
2021-06-17 14:05:33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作者:郭佳文 何佳佳
 

  还在缓刑期的失足少年小严鬼使神差地把手伸到了法官的包里。

  法官凝视着他的眼睛,轻轻地摸了摸他冻得通红的手说:“孩子,你需要钱吗?遇到什么困难了?告诉阿姨,阿姨可以帮助你。”。

  那一刻,小严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法官带着他到面馆,他痛痛快快地吃了一大碗热面。法官又帮小严找到一份工厂的临时工作,从那一天开始,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因为他知道,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才是有尊严的生活。

  这位法官就是詹红荔,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四级调研员、审判员,曾被中宣部确定为“时代先锋”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2011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等称号。

  从事少年审判工作以来,她用耐心、爱心照亮新生少年的前行路,先后审结500多起案件,帮助1000多名问题少年回归社会,被孩子们亲切称为“法官妈妈”。

  播下爱的种子,就没有感化不了的孩子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挽救一个家庭,社会就多一分和谐。”詹红荔深知,这些案件的要求远不止公正那么简单。为此,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救助孩子。

  2003年,詹红荔到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工作。经过摸索、实践,她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庭前三个不开庭、庭中三个不轻易、庭后三个不松手,走出了一条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法情相融、多措并举的特色少年审判之路。

  少年犯小陈在给詹红荔的信中写道:“当所有人都唾弃我的时候,是你和母亲,支持着我完成人生的转折,让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再感到孤单,不再感到迷茫。”

  此前在看守所里,16岁的小陈嘴角叼着半截香烟,冷冷地用“他该死”的开场白向詹红荔描述了作案经过。

  为了感化陈某,詹红荔两次远赴他的老家调查其成长经历。原来陈某的童年很不幸:生父对母亲百般施暴。离婚后,母亲带着他和姐姐远嫁他乡。

  备受欺凌的他具有典型的攻击型人格障碍,但对继父和家人的感情很深。了解到这些后,詹红荔亲自前往看守所,对陈某进行心理疏导。

  在交谈中,小陈怎么也想不到,詹红荔对他的了解竟然比父母还多。庭审时,詹红荔向小陈讲述了他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姐姐和哥哥到医院伺候被踢伤的老人帮其赎罪,继父四处借债赔偿受害人等情况。

  听到这里,小陈泣不成声,跪求被害人家属忏悔:“是我的罪过让您失去了孩子,如果不嫌弃的话,今后您就是我的父母,等出来以后,我给你们尽孝。”被害人双亲心头积结的怨恨,在泪水中渐渐消融。

  帮助暴力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完成“人生的转折”,和解留守儿童与邻里发生的激烈矛盾对抗,治疗引导“惯偷少年”的心理疾病和价值认识,重塑极度自卑少女的心灵……微观之中折射宏观,小事背后看见转变。

  “案结只是个逗号,事了也仅是个分号,人和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她在案件审理中总是强调要多走一步、多做一点、多想一些,案件裁判只是开始,劝返迷途,让失足少年重塑心灵、走向新生才是归途。

  他们不是“少年犯”,他们是“新生少年”

  詹红荔从不把领刑后回归社会的未成年罪犯叫“少年犯”,而是亲切地称他们为“新生少年”。对她来说,每一个“新生少年”都是折翼的天使,心中都有善的种子,只要用爱心去呼唤,没有感化不了的孩子。

  2004年,她组建了“新生少年服务队”,带着孩子们开展公益活动。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5天后,詹红荔接到“新生少年”小林、小严打来的电话,他们说想通过上街义唱、义卖的方式募捐,为灾区人民献爱心,还说要到灾区第一线做志愿者。

  詹红荔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得到的回答是:“以前我们都是给社会添乱,现在该轮到我们为社会做点儿好事了。”于是,他们办了赈灾晚会,为灾区孩子募捐到爱心款项7万多元。

  当闽北遭受特大暴雨洪灾时,“新生少年服务队”打着鲜红的旗帜,跟着“詹妈妈”上街清理淤泥,帮助灾民做好事。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融入社会,詹红荔为“新生少年”建立起档案,详细记录了300多人的生日、犯罪动机和原因、家庭状况、性格特征以及感化点等。他们平日互相交流、互相关心,定期去福利院、孤儿院等从事公益活动,迄今无一人再犯罪。

  年轻人喜欢网上聊天,詹红荔特地申请了QQ号码,取名是“快乐的兔妈妈”,她对那些失足少年说:“我属兔,是你们的兔妈妈,你们都是小兔子,要从小事做起,用一点一滴的变化重塑自己,改好了,就都是好孩子。”

  那些“新生少年”们后来怎么样了?

  “每年春节前夕,我和少年审判庭的法官们都会前往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慰问服刑少年,为孩子们带去家乡的关怀,通过举办文艺联欢等寓教于乐的活动鼓励他们努力改造,早日回归社会。在我们长期不懈地帮教下,不少新生少年改过自新,他们中有的大学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有的通过辛勤劳动当起了老板,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了。”詹红荔说道。

  霜降日,一名悔过自新的新生少年给詹红荔发来一条短信:“天凉了,詹妈妈要记得添加衣物!”短信很暖,暖得让詹红荔眼眶潮红。

  盛夏天,一位找到工作的新生少年拿到了第一笔工资,买了西瓜送给詹红荔品尝。西瓜很甜,甜得让詹红荔有些沉醉。

  平常时,一群迷途知返的孩子从看守所和少管所寄来信件,向詹红荔表达一个强烈的心愿:“詹妈妈,我们想做你的孩子!”心愿很真,真得让詹红荔无法拒绝。

  帮助“新生少年”在行动中找到自尊自信

  近年来,由于工作岗位调整,詹红荔工作重心转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带好新生少年队,融入诉源治理工作,开展案件诉前调解等工作。

  “如何让他们回归后能尽快适应和融入社会,平稳过渡青春期,减少或消除重新犯罪,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詹红荔认为,要让这些懵懂少年自尊自信起来,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关键,要把他们能做到的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让他们在行动中找到自尊自信。

  她的想法得到了很快司法局的支持。在多部门紧密配合下,新生少年服务实践基地在养老、敬老护理院落地。通过安排新生少年学习护理、陪伴、交流等专业技能,在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后定期服务老人。

  “我们还建立‘新少年’志愿服务微信群,注重日常引导、陪伴、鼓励,分享有关矫正纪律、心理干预、心理疏导、职业规划、行为引领等视频和文章,让他们学会自律,能自觉自愿、变被动为主动地去为特殊群体服务。”詹红荔说。

  疫情期间,少年队不仅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支援本地疫情防控工作,还向南平市红十字会自愿捐款,并收到南平市委、市政府发来的感谢信,这让少年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有位少年还萌生了将来入党的念头。

  为打造一种重在激励、重在引导、重在互动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办法,她加入南平市妇联组建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幸福家庭、快乐人生”“与基层姐妹谈法聊理”大讲堂、制定“家长素质提升计划”,开办“家长学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面对未来的征程,詹红荔的工作仍在继续,她将不遗余力地倾注心血、智慧和汗水,用金色的天平和法治的力量,让明天的太阳更加绚丽灿烂。

责任编辑:刘泽